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的老师是谁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王东志

教师节即将到来,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

老师是人们对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者的统称。“老”字在古代是对某方面富有经验者的尊称;“师”字早见于甲骨文,起初为军队编制单位,后指官名,引申指教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意思是田骈等人在齐襄王时都已去世,此时荀卿年最长,是资历最深的老师了。此后,“老”和“师”合称使用。先秦时期师傅、师资、博士、先生等都有老师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孔子被尊为“万世之师”“大成至圣先师”。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人善教,是一位令后世景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唐代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

那么,孔子的老师是谁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师说》中载:“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就从孔子师郯子说起,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君主,学识丰富,厚德有孝行,是二十四孝“鹿乳奉亲”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母亲的眼疾,便身披鹿皮,伪装成小鹿,取母鹿乳汁为母亲治好眼病。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这一年(公元前525年)的秋天,郯子来到鲁国朝见鲁昭公。昭公与他宴饮时,问起少氏用鸟来命名官爵的原因。郯子说:我的高祖少昊立朝时,有凤凰正好飞来,因此用鸟作为百官的名号,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等。

孔子听说后,便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这方面的知识,现曲阜孔庙内存有《学于郯子》图,图中所绘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

相传孔子在编撰《乐经》时遇到了难题,便向苌弘请教。苌弘是何许人呢?

苌弘,字叔,资州(今四川资中县)人,为周景王、敬王时的大夫,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诸侯,精通音律,擅天文,创造了“岁星纪年法”。公元前521年(一说公元前518年),孔子向苌弘请教韶乐与武乐异同后,问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

苌弘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而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苌弘博学而不吝施教,孔子称谢不迭,并聆听了韶乐的演奏。他听得如醉如痴,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描述孔子痴迷于韶乐。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

苌弘的故乡四川资中县文庙有孔子站像,站像彬彬有礼,侍立以待,有“老师在此,学生怎敢落座”之意,这是现存文庙中少见的孔子站像。

孔子也学鼓琴于师襄。师襄亦称师襄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与音乐大师师襄子学音乐,用了十天时间学习一首乐曲。

师襄子说:“可以学学别的东西。”

孔子说:“已学会演奏这首曲子,但没体会到它背后的道理,因此,还要继续学习。”

过了一阵子,师襄子又问:“可以学新的了吧?”

孔子说:“已经知道音乐的道理,但还不了解创作者背后的情感。”

又过了一阵子,孔子了解到这首音乐要呈现的情感之后说,还没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因此又继续学了一阵子。最后,孔子说:“谱曲者非常专注,思想非常深邃,我好像可以看到他,他有一种洒脱的自在,眼光很高,志向远大。我对这个形象左思右想,恐怕只有周文王能够匹配。”

师襄子说:“你说对了,这就是《文王操》。”孔子求学就是这样好学不倦,细细推敲,深刻领悟。

据记载,孔子还问礼于老聃。老聃就是老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出使周。”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国去学习礼仪,又拜望了老子。

辞别时,老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为你送行。所以我送你一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思是聪明的人把一切看得太明白,喜欢议论别人,弄不好丢掉性命;知识广博很善于雄辩的人,是因为好“八卦”别人的缺点,常常会遭受危险;作为子女的不能在父母面前自以为是,作为臣子也不要在君王面前太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就离麻烦不远了。

孔子除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四位外,还曾拜项橐(tuó)为师,宋代《三字经》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记载。《战国策·秦策五》也有“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的内容。

相传项橐是鲁国的一位神童,可惜历史上没留下多少关于他的记载。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说法,版本众多,比较流行的是“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

一天,孔子遇到项橐,别人都躲开了,唯独他一动不动。项橐说:“这里有个城池,你的车马怎么过去啊?”

孔子说:“这明明是一条路,哪里有城池?”

项橐说:“我脚下就是城池。”

孔子看见项橐两腿中间放着几块小石子,还搭了小城墙。于是,孔子问:“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

项橐说:“我这个城墙就是挡您车马的,还要防军队。”孔子觉得有道理,只好从旁边过。孔子见项橐聪颖机敏,便下车说道:“你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胜者为师,如何?”

项橐道:“不可戏言,童叟无欺。”

孔子说:“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答:“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项橐问:“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没办法回答。

按照约定,孔子拜项橐为师,项橐突然扑通跳到水里。

孔子问:“您怎么跳水呢?”

项橐回答:“沐浴后方可行大礼啊!”

孔子说:“我没有学过游泳,我到池塘里就会沉下去的。”

项橐说:“您这个话不对,鸭子没学游泳?可怎么浮在水面不沉?”

孔子说:“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

项橐问:“是这样吗?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

孔子说:“葫芦是圆的,里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

项橐说:“大铜钟是圆的,里边也是空的,怎么就沉了?”

孔子彻底“掉坑里”了,只好拜项橐为师,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据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也出于此。

现在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母亲颜徵在,这位启蒙老师可能不识字,她的教育却影响了孔子的一生。

孔子小时候对古代的礼非常感兴趣。他常摆起各种祭器(俎豆)玩具,展示古代礼仪的场景。母亲对此不但不反对,反而支持他系统学习礼仪。

另外,《论语·述而》记载:“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去追求知识罢了。孔子言外之意,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更知道需要什么,怎样做可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知识。

圣人无常师。关于孔子的老师史料记载较少,也不够清晰准确,孔子到底有多少位老师,恐无定论。但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可能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的老师:
孔子的老师是谁?
《述而篇》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老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有老师吗?有都是谁?孔子,孟子,老子 ,庄子,他们分别在哪个年代?他们是什么关系?
孔子圣迹图(选贴20张)-大一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