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我”和“彼”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一了清宁
2024-01-05 17:36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这么一个半径之中,都是以〝我'的为中心来权衡自己以及周边的事,乃至于人生宇宙。有“我”存在,肯定就有一个“非我”的存在,这就是“我”和“彼”的这么一种关系,我和非我的关系。佛教里谈“能所”,一个是能知,一个是所知。能知,是我;所知,是我认识的象。没有我所知的对象也谈不上我,因为 “非彼无我”。为什么有个我?因为有我所识的对象,有我的客观环境,有我的思維内容。如果我们把眼耳身舌意的内容全部掏空,还有个“我”吗?借用笛卡尔的话:“我思,故我在。”我在就有我思,“我思”是什么? 是我思的內容。我思的内容又是什么?肯定就不是我,而是一个非我的东西。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料理这个非我的内容,因为我的存在好像不需要去考证、不需要去研究,但是我之外的东西呢?这个就有好奇心,就有求知欲,就要这样、那样地去认识、去了解、去把握、去改造、去创造等。所以“我”和“彼”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把它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彼”到底是什么?说简单点。“我”就是我,“彼”就是我所关注的世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客观,到哪里去找主观?没有主观,客观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这么多年来,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里面,大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差别,谈其中的是非。但是我们要注意,辨证唯物主义还是“我”所取,还是“我”的立场,唯心主义,也是“我”自己的立场嘛。如果没有“我”的存在,字宙有什么意义呢?佛教里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是把这层关系说透了的。

当年王阳明就遇见这样的问题。有次郊游,他的一个学生问:“先生,你说万物尽在心中,是不是这样说的?” 王阳明答:是的,是在心中。”那个学生就指着山里的一簇花问:“先生这花你是怎么把它放到心中去的?〞这花不在你心里面嘛。王阳明说:“当我们看见花之前,此心与花同归于寂;当我们看见花的时候,这花在我们心里立刻就显现出来,所以这盆花就在我们心中。

所以 “非我无所取”。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色声香味触法,中间还有一个主人翁,是他在料理这个根尘之间的事情。#关于哲学那些事# #庄子# #佛教# #王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一张图让你看懂红楼梦人物关系
12-0根本唯识学的唯识别说
所取境,耽著境,显现境,照了境_王菩汉
2.弟子皈依三个师父,所取的法名都不同,请问念经、受戒时要说那个法名?
教材研究的“三个知道”与​“三种关系” ——备课杂谈之四十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