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心学远超你想象:虚拟世界,相由心生,随机而动,亦真亦假
逃跑吧橙哥
2024-05-04 11:01

最近没有新书看又把阳明心学的《传习录》和《知行合一》部分章节翻了翻,又加深了一些感悟,总结一下 有三点:

1.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和真相的距离,这一点和康德的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是世界在一定范围内又是可知的异曲同工。

2.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其内心的映射,看似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其实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观念都是自身有限认知的体现,每个人的情绪都是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和客观世界未必相符。即王阳明说的“人情事变”。

3.生命是一种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当下的感受,不为过去懊悔,不为将来焦虑,因为过去和将来都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有当下才是,所以要亲自去体验大好河山,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入百种行,阅无数人。

相由心生,无欲则刚

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而是以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为基础的。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是自己感知的世界是怎样的。

或者说我们的“知”是怎样的,我们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是能够通过“知”而改变的。

你有什么样的“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这是一体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理”是客观世界的道,它是不会随着主观世界的改变而改变的,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体,是”一“。

即老子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都生活在万象丛生的现象世界中,我们的认知也被”相“所迷惑,我们的心绪被自己的种种私欲所牵制。

所以才有了各种争论,争吵。研究学术的人不喜欢别人讲述玄学,富有的人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贫穷的人又感叹这个世界的不公。

我们每天都在争吵,看似是为了善恶对错而争吵,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立场而争吵,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因为人的存在,所以他才出现了对错。

学鸠和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自视甚高,看别人都不如自己,自己看自己,愈看愈伟大,愈看愈可爱,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去评判别人的行为。

我们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我心烦意乱时,就会厌恶整个世界,当我们心情大好时,就会包容所有错误。

我们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万物也是客观的。之所以你会出现众多情绪,认为他们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是因为内心的缘故。世界从来都没有变,变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心。

这里多说一点,有个词叫“无欲则刚”,有所求即为自我;无所求即为忘我。

人有所求时,必被牵制,而受反制,情绪也必受人拨弄。

人无所求时,定能慧眼识明,洞悉世事万局,破解攻守之道。

有所求必先无所求,无所求方能有所求,此谓反者道之动。

心是本体,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天理),是老子说的“一”,也是孔子的“一以贯之”。

心动则生意,这个意就是我们的念,因此 对外我们要格物,对内则要格意,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起心动念,“阳明学”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讲的大概就是要去训练一颗“心”不被“意”所随意影响。

有人说阳明心学是唯心的,这个其实是个误解,心学讲的是心与外界的联系,不是说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心所生,他大概想说如果没有我自己的感觉,那么这个世界再精彩又与我何干?

就是那句著名的“你未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看到此花后,此花便在心中显现,这时可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对于心来说,其存在的意义要被确认,在于花在人心中的显现。

就像一个人如果从来没去过南极,那南极这个地方对于他本人来讲就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这也和游戏中的地图一样,没有被NPC探索到的地方就是一片黑暗,只有他跑到那个地方,然后地图才亮起来。

这个其实又有点相由心生的意思。

认知漏洞,亦真亦假

所以,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是存在缺陷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认知都会打上圈层和环境的烙印,我们的思维都有历史的局限性,人无法超脱历史,就像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天。

圈子不同,对圈外事物的看法不同。恶人眼里都是恶人,下流人只喜欢做下流的事。在流氓的眼里没有君子,妓女眼里没有女人是不卖的。

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

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的是未来和保障;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奉献,遵道而行。

也因此社会上才有那么多的假象,要么是各自看的角度不同导致各种说法,要么是有人故意为之制造假象迷惑人。

比如看经济学,如果你陷入一堆的曲线 和公式当中,你就彻底迷糊了,为什么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都搞不懂神州的经济,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搞利益分配的,而经济是给分配找个方法和规则,搞不懂这个你就会迷失在一堆假象中。

静下心来从头想下,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一样没有这些所谓的经济学照样经济繁荣,新中国刚成立时也没有这些西方经济学,陈老总在上海一样能把经济搞得风生水起。

经济本来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抠到根是政治,是人心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这东西算算术算不出的,就好比用计算机演算道德好坏。经济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问”,它可以把一个东西说成好的,也可以说成坏的,所以“道理”都是假象,非常主观,这个自己悟一悟。

这个世界有两套规则,一套明面上的,可以拿出来讲的,专门制造假象,你照着做了就成老实人了。

另一套是暗的,不能说,只能做,它主导了这世界的底层逻辑,即利益链,你说出来就不妥当了,就会得罪人。

明的是用来包装的,它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容易被大众接受,也容易迷惑人。

暗的是赤裸裸的,比较露骨,一般人接受不了,但它才是真相。

资本大鳄索罗斯说过“世界的经济史就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最后,给我们的启发

愚者都活在自己心造的各种假象中,没有假象他们根本活不下去。

如果把手机给没收,没了信息来源,现代人很难生活下去。

而智者则让自己保持安静,清醒。

所以,我们该怎么做?

1.保持清醒,思考逻辑并且是底层逻辑,从纷纭的具体假象中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个个形态。这就像是剥洋葱,一层一层的,而后看见洋葱内核。

虽然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我们还是尽量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不代入自我,不以自己主观的角度去看待万物,度量万物,更加全面的认识万物,去看清世界、社会、事物运行的真正规律,就会找到万物的有,利用万物的无,这样才能明白大道运转的规则,这就是所谓的“道”。

佛家说:去我执。一个人多大程度上能放下自己,就多大程度上能看清规律和本质,因为一个“我”,始终是最大的干扰。

2.事上练,听从内心的召唤。

存在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只有意识到生命本无意义,才能赋予它任何你想要的意义”。

每个人的“心”都只有自己才有可能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王阳明管它叫“致良知”,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操作手法,叫“格物”,或者再具体点叫“事上练”。

在不断的尝试、比对、觉知的过程之中,我们最终在不断逼近那个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真相”:找到我们所真正喜欢的,真正快乐的,真正心安理得的。

3.专注当下,体验生命。

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上。

我们明明在电视或者手机上就能看到这个优美的地方,为什么还想亲自去一趟呢?

就是因为感受不一样。

手机上看到的只是用了视觉,只用了一种感官,而实际过去看则是用了五种感官。

你能看到更真实的画面(你的眼睛的像素可比相机高多了),你能闻到那里花草的气味,你能听到那里虫鸟的叫声,你能感受到风吹过身体的丝丝凉意。

这一切综合起来给你大脑带来的感受是真实的,震撼的,和看一张图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解“心外无物、不假外求”
逆向思维:你看到的大多是假象,世上很多事原本就是颠倒的
活在假象里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最大真相,是我们根本没看到世界的真相
《心学》你不知道的秘密,你内心拥有无尽智慧:心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