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凡事向内求,人生就顺了
浑忖者
2024-04-11 16:55

王阳明曾经给自己的弟子讲学。

他说,没有根的大树,把它移栽到水边,尽管当前看起来郁郁葱葱,时间一久就会变得憔悴。

所谓的致良知,就是从格物上用功,这样做才会有根基。

当用功越深,时间越长就觉得越精细聪明。

后世儒生们,则教别人从万事万物上寻求真理。这样做就像是没有根基。

王阳明在致良知中所说的“格物”,指的是“去人欲,存天理。”这里所谓的“物”,指的是人欲。

​所谓的“根基”就是自己的那颗心,去得一份人欲,便可得到一份天理。

人生繁杂,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在各处,就会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不精通。

一味从外物中找寻,只会让我们迷失自己。

如果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可以克制住自己为名为利的私念,让自己的内心如同明镜,就可以照到万事万物的本来模样。

如何去做成一件事,我们自可以在内心中寻求。只要是自己应该做的,想做并且能做到的,就努力去完成。

这样也就达到了所谓的心想事成,这就和所谓的圣人无异。

这是因为,圣人其实并不是无所不知,只不过他们从来不去想他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也不会肆意揣测,只会把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

这样看起来,他们就像是人生开了挂,事事顺利。

当自己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世事洞明,那么学问就来了。

而做到这一点,就从减少自己的私欲开始。

就拿扫地来说,我们是否可以不厌其烦的把那些犄角旮旯清扫好,而不是因为没人注意就选择忽略掉。

又是否会因为得到赞扬就会好好打扫,得到批评就消极怠工。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标准,并且不为外物所动,这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这也就是减少私欲。

同时,减少私欲也包括克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凡事尽力而为,结果顺其自然就好。

有些事,本就是非人力所能及,不可过于追求完美。

正如唐僧曾问悟空:“为何几人已经成佛,还会跌落尘埃。”

悟空慧心通透,显然知道答案,却不嗔不怒不恼,说道:“凡事自有定数。”

待把弄湿的佛经晒干之后,却在收拾的时候,撕掉一角。

悟空又说:“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能力所能及也。”

《周易》中说:“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或许,那一份不完美,正好是一线生机。就像酒的出现,是无意间把粮食放在一起,发酵而成。

臭豆腐的出现,也是如此。只要顺应天理,那么就不必为此伤怀。

我们做事,只要全力以赴,无愧于心,那么我们自可以从内心身处得到快乐和安宁。

人生想要顺利,就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到达统一,心想事成,自可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差点误入歧途,给你也提个醒。
王阳明:做事要脚踏实地,空谈没有意义,这3句话终身受益
不求淡泊明志,只愿良知存心!王阳明:圣贤有功业气节,但循天理
读心学,悟人生
078. 切己用功 | 每天学习阳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