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
是佛教用语,出自《中阿含经》等佛教经典,具体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以下是对它们的详细解释:
生苦:指众生于生时所受的痛苦,从受胎到出生,要经历住胎时的窄隘不净、种子不得自在、增长时的内热煎煮、出胎时的冷风热物触体,以及出生后面临的种类差异如富贵贫贱、相貌妍丑等问题。
老苦:众生衰老时所受的身心苦恼,包括从少至壮再到衰的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以及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命日促、渐至朽坏等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病苦:众生在生病时身心所感受的痛苦,分身病和心病。身病如四大不调引发的各种疾病,心病指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死苦:五阴坏时或寿命尽时所受之苦,分为病死和外缘死。面临死亡时,人们会对生命消逝恐惧,也意味着与亲人、财物等分离。
怨憎会苦:众生不由自主地不得不与不喜欢的人或事“聚集”在一起的痛苦,如在工作中遇到合不来的同事,却无法摆脱这种关系。
爱别离苦:不得不与相爱的人或事离别的痛苦,如因工作、战争等原因与亲人恋人相隔两地,思念带来巨大心理折磨。
求不得苦:众生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如追求财富、地位、爱情等却无法实现,会陷入痛苦之中。
五盛阴苦:又称五阴炽盛苦,指众生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各种身心痛苦,现实生活的人生自身就是诸苦的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