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是在观什么?照见五蕴皆空,“空”指的是什么?需要把这两个东西搞明白,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
当然,《心经》有很多版本,解法也不相同,不过核心精要一样的,上山的路不止一条,大家在半山腰互相看不懂,以为对方的是错的,自己的是对的,等到山顶相见,发现每条路都是对的。
道家老子对佛陀没意见;佛陀对孔子没意见;孔子对老子没意见。不过门下弟子就口诛笔伐,纷争不断了,因为大师们是圆融的,弟子们还在路上,满桶水浩瀚无声,半桶水咣咚作响 。。。
观自在有两个解法,先说第一个,“观”就是内观的意思,向内看,或者说感知,“自”呢?是自性的意思,也就是觉性,佛性,无与伦比的存在,你的真实身份,创造的本质。王阳明说:无声无嗅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你不是你的身体,你不是你的思想,你不是你的情绪,所以说无声无嗅嘛,独知时,就是独立的觉知时,清明的觉照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创造一切的源头状态。
如果真相只有一个,那么一切之中就有真相的影子,好像家族的血脉,这条基因是永远遗传下来的,除非发生意外情况跑偏了。那么自性就是创造的源头临在于人的特性,觉性就是它的延伸。庄子是说:道在屎溺(尿),他说屎尿里面都有的道,量子物理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量子场,有一个混沌一片的无形力量在背后运作,不然一切分子会散乱,形不成具象形状,也就是屎尿到处飞了
六祖慧能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来是具足的,不需要对外求一分一毫,他的有力见证就是——当你很有感觉(触动)的时候,去做一件事,往往就是对的。说明你是先有灵感,做成这个事情的因缘内在已经具备了,因为内在是和高维连接的。那么“观自在”这三个字就是说,在每一个当下内观自己的真实本质(自性)是本自具足的,于非常法喜(欢喜),达到了菩萨的状态,对外无所欲求 。。。
“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是如何照出来的?五蕴是什么?眼、耳、鼻、舌、身,就是五感感知到的外在世界,这个“空”不作什么都没有的解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照见是自性在照,本性在照,创造的本质在作用,可不是渺小的自我意识。那个无与伦比的存在在照见它自己,为什么在照见它自己?因为量子物理学说了,整个宇宙是有机量子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混沌一片,只是借你这个身体在用而已。既然是无与伦比的存在在感受,那么它感受的是它自己,当然一切皆空,这个空就是整体。你不会对你的手,脚有什么意见,自然就度了一切苦,不会给一切负面定义。
第二个观自在就是从人我层面来说的,“观”,也是向内感觉,“自在”就是身体自不自在?放不放松?通不通透?情绪轻不轻盈?清不清静?欢不欢喜?如果是欢喜的就是与源头连接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就是本体的状态,与真我连接了,处于高维中。精神爽,人逢喜事,而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凡事都有一定规律,频率相同的事物才会共振。也就是人心归其正即道心,“正”就是清净,和平,道心在运作,不是渺小的你在掌管了 。。。
第二个照见五蕴皆空,“空”就是一切无意义,苏格拉底喝毒前说出了伟大的话语:“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好像文字游戏,它真正的意义是一切本来无意义,“山”本来不叫山,“水”本来不叫水,“牛”本来不叫牛,是人类后来给它们赋予了一个意义,方便识别和了解而已,你去问,一头牛根本不知道它叫一头牛。这个“空”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要获得幸福,心安理得其实很简单,只要有饭吃,有觉睡,有水喝就可以了。可是我们被集体信息催眠了,有了一个特定的标准,你必须有多少钱,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子才算成功。
这就很麻烦了,说实话,这些赋予成功的意义,让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甚至是个失败者,自惭形秽,就造成了人们处于不好的状态中,缺失,匮乏。然而不好的状态使他们无法把生活过好,因为行动的状态决定了行动的品质,众生皆颠倒,真是个悖论。就生命品质而言,人还没动物活得开心,幸福。这就是他们的尊严,自由意志带来的,自由意志是一把双刃剑,动物总是很开心,不知道自己多开心,傻乐;人类大多时候不开心,闷闷不乐。不过修为到家的人可以一直开心,同时知道他是开心的。因为他不赋予任何事情意义,那么与之绑定的负面情绪也就没有了,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