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秦朝权臣,法家代表人物。他生于楚国上蔡,师从荀子,学成后入秦,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成就千古一帝。李斯主张郡县制,废除分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最终却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夷三族。李斯的一生,是权力与欲望的缩影。他从平民崛起,凭借才华和野心,登上权力巅峰。但他的悲剧在于,权力腐蚀了他的初心。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若不守住底线,终将坠入深渊。
#01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年轻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脏东西,见到人和狗就吓得逃跑;而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的粮食,住得宽敞,也不用担心被惊扰。他由此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决定人,位置决定命,这就是现实。你在底层,拼尽全力,也不过是苟且;你在高处,随手一抓,都是机会。努力重要,但选择更重要。圈子烂,你再努力也白搭;圈子厉害,你稍微用点力就能起飞。李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离开楚国,去了秦国,最终成了丞相。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要么被它压垮,要么被它同化。所以,别做厕所里的老鼠,要做仓里的老鼠。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活得像个样子。
#02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义:灾祸往往是由一些微小、容易被忽视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而聪明和勇敢的人常常因为沉迷于某些事物而陷入困境。我们总以为大祸临头才有感觉,可实际上,灾难往往是从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中,多少事故是因为一次疏忽、一次侥幸?多少失败是因为细节没抓牢?你以为的“小事”,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说“智勇多困于所溺”,聪明人、勇敢者,反而更容易栽在自己沉迷的东西上。为什么?因为太自信,太执着。聪明人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结果被自己的聪明反噬;勇敢者觉得自己无所畏惧,结果在盲目中迷失方向。沉迷于权力、金钱、爱情,甚至沉迷于自己的“正确”,都会让人失去判断力,最终陷入困境。
#03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释义: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卑贱,最深的悲哀莫过于生活穷困。人活一世,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被人踩在脚下。卑贱,意味着你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穷困,意味着你连活下去的尊严都可能被剥夺。这两者像两把刀,一刀砍向你的脊梁,让你直不起腰;一刀割向你的喉咙,让你喘不过气。你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你无法忽视生活的重压。但人不能因为卑贱就自暴自弃,也不能因为穷困就放弃希望。卑贱是暂时的,穷困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别认命。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卑贱,而是自轻自贱。
#04
以人彻己,则己贵而人贱以己询人,则己贱而人贵
释义:如果你总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很卑微,而别人高高在上;但如果你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别人却显得低贱。人活着,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你会活成别人的影子,永远抬不起头。你总觉得别人比你强,比你优秀,比你成功,结果呢?你越比越自卑,越比越焦虑,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这就是“以人彻己”,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附属品,贱得一文不值。你有你的价值,别人有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别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也别用自己的标准去绑架别人。找到自己的节奏,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