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句禅意诗词 充满大智慧
userphoto

2025.03.22 内蒙古

关注
云观
2025-03-20 20:33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

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赏析 】

诗句以“翠竹”“黄花”等自然意象为喻,主张草木等无情之物亦可体现佛性:“般若”指空性智慧,“妙谛”即佛法真谛。翠竹的生机、黄花的绚烂,本质与法身无异,意在破除对“空”与“有”的分别执着,强调万物皆自性显现,即“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诗句本质指向“即相悟性”的修行路径:透过日常所见体悟空有不二之理,打破对佛法的概念化理解。正如禅门公案中“见竹悟道”,意在唤醒直观智慧,而非逻辑论证。这种“当下即是”的觉悟观,成为禅宗接引学人的重要话头。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赏析 】

前半句“多门之室生风”:以房屋多门易进风的自然现象为喻,暗指环境复杂或人心浮躁的状态。门户过多则气流紊乱,难保室内安宁,映射到人事中,若行事缺乏定力、欲望杂多,便易受外界干扰,导致内心动荡,难以持守本心。

后半句“多言之人生祸”:直指言语过度的危害。多言之人往往因口无遮拦招致是非,或失言伤人引发矛盾,或夸耀逞能暴露短处,甚至因轻诺寡信丧失信任。古语“祸从口出”与此呼应,揭示言辞不节制的潜在风险,警示人们需以慎言避祸。

诗句倡导“寡言守静”的处世智慧。真正的修养在于内心澄明与言语克制,如《道德经》所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通过收敛言辞、专注修心,方能抵御外扰、远离纷争,达到身心和谐之境。

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赏析 】

此句出自佛教经典《华严经》,凝练了菩萨道的核心精神。“发起大悲心”强调以众生之苦为己任,如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的悲愿,其“大悲”非世俗怜悯,而是超越我执、平等普度的愿力;“勤求无上觉”指向究竟解脱的智慧,即佛陀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需精进修行破除无明。二者如鸟之双翼:悲心为动力,若无智慧引导,易堕溺情执;觉悟为方向,若无悲心根基,则成枯寂顽空。

故《大智度论》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六祖慧能亦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揭示悲智双运的修行真谛——既要在红尘中践行拔苦与乐,又需在禅观中照见诸法空性。此句为修行者指明路径:以悲心广度众生为实践,以觉悟真如为归宿,方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圆满境界。

言语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赏析 】

“言语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意思是,用温和、友善、真诚且能让人愉悦的话语去与人交流,这是最为吉祥美好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温暖的言语如同春风拂面,能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给予他人力量和安慰。

当我们说出的话能让对方感到开心、被尊重和理解时,不仅能为他人带来快乐,也会给自己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收获他人的善意与帮助。这种由善意言语所引发的良性互动,会让生活充满阳光,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以及友善沟通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禅意十足的诗句,深藏人生大智慧
秘竹 境
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
佛教对联3420
看经寺:龙门石窟里的神秘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