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岭瑶寨:千年马头昂首鸣!


油岭:千年马头昂首鸣


油岭瑶寨位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西南部,是三排镇管辖的一个瑶族行政村。据李智文1939年《八排瑶之来历及其社会之组织与争端》一文记载,盘姓最先来到油岭开山建寨。而据盘姓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于东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前后来到油岭瑶寨居住,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座坐落于山顶下的古老瑶寨,虽然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但他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创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

千年马头昂首鸣



   清远日报记者曾以《油岭:山是一个寨,寨是一面山》为题,在《清远日报》副刊作了整版报道。油岭瑶寨给人的印象,确实是比较壮观,让人震撼。

站在新建的观光亭上往里眺望,坐落在山顶下的油岭瑶寨坐西面东,依坡而筑,房屋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错落有致。从南到北,宽度约850多米;从上到下,长度约120多米;恢宏的气势,几乎覆盖了整座山坡,难怪武旭峰在他的专著里发出“油岭:粤北最壮观的瑶寨”的感叹!

可有谁知道,在壮观的外表下,这座千年瑶寨历经了多少沧桑呢?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油岭瑶民参与起义,清军参将领兵进剿,烧毁房屋30多间,损坏50余间;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七月,油岭瑶民再次参与起义,遭清官兵焚烧,损坏房屋500多间;1916年4月22日,连山瑶务处统领莫辉熊率领绥瑶军攻打油岭瑶寨,烧毁民房50余间;统治阶级的三次进剿,使油岭的瑶族民居群遭到严重破坏。

油岭瑶民就像所处的石灰岩山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他们不畏强暴,重建家园,终于迎来了光明。1949年12月油岭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政策,对古村落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使油岭瑶寨获得新生。2014年11月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12月瑶族民居群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油岭,昔日破败的瑶寨,已经“修旧如旧”,基本恢复了瑶族古老建筑的原貌。生活在古村落的瑶民,仍在张扬他们的个性,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翘首的马头墙在阳光照耀下昂首嘶鸣。



跳着长鼓上北京



不屈不挠的油岭瑶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同时,一如既往地传承着弘扬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长鼓,当地称“望都”,是瑶族的一种传统乐器,也是瑶族显示阳刚个性、追求美好爱情的象征。所以,油岭瑶寨的男人从小就喜欢长鼓,喜爱跳长鼓舞,就像当地的谚语“不会绣花的女孩不是女人”一样,“不会跳长鼓舞的男孩不是男人”。

长鼓用硬质“琴木”经水冲击和打磨形成内空再经加工而成。长120㎝,一头大一头小,中间细,鼓身用细绳拉紧,两头用羊皮蒙盖再涂上黄泥,所以又称“黄泥鼓”。长鼓舞原来72套,后来减为36套,又经演练精减为现在的8套。舞蹈动作模仿开山、造田、伐木、建房、斗兽等生产场景,勇猛而又紧凑。表演时演员身着盛装,长鼓横挂腰间,右手用掌击鼓,左手持竹片敲鼓,行、跑、跳、蹲、挫、旋转、俯冲,以及顶、斗、周旋......动作粗犷、勇猛、豪放、雄劲、洒脱,妙趣横生地显示出瑶家人矫健勇猛的性格,维妙维肖地展示出瑶族人民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气质。

1954年10月,油岭瑶寨举办解放后的第一次大型瑶族耍歌堂活动。著名词曲作家刘铁山走进油岭瑶寨,有感于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成就了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美妙动听的《瑶族舞曲》激励着油岭瑶民,他们对瑶族长鼓舞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每当逢年过节等喜庆场面,长鼓舞成为一种吉庆舞蹈,男人们就会背起来舞之蹈之,显示精神与力量。

1964年建国15周年之际,油岭歌舞队代表广东首次携瑶族长鼓舞进京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业余文艺观摩演出会”,荣获二等奖。1980年建国31周年之际,油岭歌舞队经过不断的传习排演后再次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其长鼓舞以矫健的舞步,撼人的鼓音,多变的套路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张扬瑶民族的艺术想象,挥洒瑶民族的生命热情,象磁铁般销魂夺魄地把瑶民的思想意念,凝聚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素质,使瑶族长鼓舞再上新台阶,夺得一等奖。

强劲的长鼓雄风,增强了油岭瑶民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心,也使油岭瑶寨名声鹊起。油岭长鼓队多次上北京、往广州、到上海、进南宁和昆明、去香港和澳门,甚至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蜚声海内外,瑶族长鼓舞成为屹立世界民间艺林中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2008年6月,瑶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耍起歌堂迎客来






让油岭瑶寨这座古老村落闻名遐迩的,还有他们那绚丽多彩、动人心魄的“瑶族耍歌堂”。

瑶族耍歌堂是油岭瑶寨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庆活动。据清代姚柬之《连山绥厅志》记载,在明洪武年间 (1368-1398)的排瑶顶盛时期已有完整的耍歌堂活动。源远流长的耍歌堂,至今仍继承和保持着民俗文化的原貌特征与本源精神,映现出油岭瑶民更深的心灵,是一部活的瑶族百科全书。

1975年秋,油岭瑶寨乘着改革开放之风,率先解冻被尘封多年的耍歌堂,又一次举办了盛大的活动。此后又自发组织,几乎每年举办一次,全寨3000多人集体出动。他们吹着马头墙一样昂首天空的牛角号,穿着绣满民族历史符号的盛装,在充满自信的喜悦中展示着丰富且灿烂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受到世人瞩目。

为振兴乡村,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游带动乡村发展,油岭瑶寨利用自身知名度,将瑶族耍歌堂精减浓缩,搬上了舞台。1991年5-7月,油岭瑶寨歌舞队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华民俗风情大型游艺会,每天推出3场沟通人神的天籁之音——瑶族耍歌堂,全场震撼;8—10月,应邀参加在北京圆明园举行的首届中华民俗风情百乐艺术节,风情独特的瑶族耍歌堂赢得观众青睐;2006年11月24日,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开幕式上,油岭瑶寨耍歌堂首次与国际巨星成龙、宋祖英同台亮相,载誉而归。

古老的村落,古老的耍歌堂,油岭瑶寨的瑶民隆重地与他们的祖先对话,强劲的鼓点和歌舞显示出未曾修饰的生命热情,十分全面地展现了排瑶社会民俗文化的形态,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绚丽的民族风情画卷。2006年6月,瑶族耍歌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州江华瑶族盘王节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
学术|探索神秘的瑶族长鼓
何卫明
连南千年瑶寨,为何能流传千年享誉世界?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