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的重构(五) 战神对决:郭子仪vs仆固怀恩


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十二月,离京逃亡了两个月的皇帝回到了京城长安。首都虽然收复了,皇帝的烦恼却一点都没有变少,眼下最大的烦恼就有两个:一个是事后追责,一个是仆固怀恩的处理。

我们先来看事后的追责,上一节我们就提到,皇帝还在陕郡避难的时候,中央党校教授柳伉就代表大臣们狠狠的教训了一番皇帝。不过私下里骂归骂,官方正式的追责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真到了追究责任的时候,总不能说皇帝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对此次事件有领导责任,建议其引咎辞职吧?

所以大臣们非常体谅皇帝,最后总结的时候还是说,之所以这次吐蕃能离奇的挥师千里,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克首都,那都是程元振这个死太监搞的鬼!程元振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实属十恶不赦之徒,必须就地正法,以平民愤。

然而,皇帝却不肯杀了程元振。皇帝心里明白得很,程元振那所谓的这罪状,那罪状,其实都是在听我的话,受我的指派,现在这帮家伙一个个都要杀程元振,不过就是要杀鸡给我这猴子看的。因此,皇帝没有杀程元振,只是把他免职打发回家了。

可程元振觉得委屈啊,明明是你们阳奉阴违给皇帝脸子看,怎么事后全成了我的责任了,我才是那个忠心耿耿保卫皇帝,保卫帝国的人啊,结果我倒成了罪臣了,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天理了?程元振一万个不服,听说皇帝已经回京了,立马偷偷跑回首都,想跟皇帝诉苦。

这下,把全天下所有大佬都惹毛了,你们这对小皇帝死太监,还有没有规矩,还想不想玩了?给你台阶你不下,非得要大伙撕破脸皮,一五一十算个总账是吧?那来啊,互相伤害啊,要不要看看最后是谁的拳头大?

最终,程元振还是被赶出了中央权力的中心,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

程元振的事好办,仆固怀恩的事,就很难收场了。

当吐蕃主力深入箫关道的时候,朔方军灵州本部的守军保持沉默;当皇帝逃难到陕郡,与皇帝只隔了一条黄河的朔方军山西主力更是一动不动。任谁都能看出来,仆固怀恩和皇帝之间,已经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双方兵戎相见只是时间问题了。
    对于仆固怀恩来说,他一开始的战略大约只是要自保。毕竟以安禄山、史思明之能,以河北兵力之盛,物产之丰,尚且不能造反成功,仆固怀恩凭借手里这么几万部队和半个山西的地盘,哪敢做取代唐帝国的美梦呢。

当然,仆固怀恩并不是非得造反,他要的只是长久的坐镇朔方,至少坐镇朔方的山西分部。应该说,这种割据一方的成功先例还是不少的,比如河北四镇,比如逐渐割据河南山东的辽宁军区(平卢)南下部队。

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湖北的梁崇义,来瑱被杀后,来瑱地盘的市师级大佬立刻就展开了火并,还没等皇帝反应过来,梁崇义就在火并中获胜,拿下了来瑱以前的地盘。当时的帝国正在集中对付仆固怀恩,对湖北的事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后吐蕃这么一闹,梁崇义在湖北襄阳一带的老大位子,算是坐稳了。

所以,仆固怀恩的想法是,我和皇帝虽然闹翻了,但是我不出格,我就守着我这一亩三分地,凭中央现在百废待兴的状态,多半也是拿我没什么办法的。可是,当郭子仪加入战局的时候,仆固怀恩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打不下去了。

郭子仪在这次大变中的表现,完美的展现了他的老谋深算与老奸巨猾。说起来,既然危机关头郭子仪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那么吐蕃最后如入无人之境,把皇帝逼得仓皇出逃,你郭子仪别说功劳,不记大过就算不错了。

可实际上,郭子仪却又一次成就了挽救社稷,挽救皇帝的盖世功劳,为什么呢?因为郭子仪虽然目送吐蕃打破长安城,可之后却一直都在长安附近转悠,他挫败了被抛弃在长安的文武大臣另立中央的阴谋,他还在吐蕃撤退后,第一时间收复了长安。

尽管大家都知道,吐蕃是抢够了后自己撤退的,可是问题是,在吐蕃刚打进来的时候,谁能做出这样的判断,谁敢做出这样的判断呢?郭子仪一直在长安周边呆着,其他军政大佬别说吐蕃眼皮子底下的长安了,就是皇帝驻扎的大后方陕郡,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去报道。这种情况下,皇帝和中央还不重用郭子仪,还不大肆宣扬吐蕃军是被郭子仪给吓跑的,那小皇帝是真的不想在这龙椅上坐下去了。

所以,当皇帝知道对仆固怀恩已经无法怀柔的时候,立即就想到把郭子仪这把利剑拿出来了:

上方以怀恩为忧,召见抱真问计,对曰:“此不足忧也。朔方将士思郭子仪,如子弟之思父兄。怀恩欺其众云‘郭子仪已为鱼朝恩所杀’,众信之,故为其用耳。陛下诚以子仪领朔方,彼皆不召而来耳。”上然之。

我们在第三节为大家详细介绍过,郭子仪在军中的情面与场面远非仆固怀恩可比,因此,当郭子仪进入朔方军的山西分部的时候,仆固怀恩就很难再指挥动朔方军了。

仆固怀恩之所以有底气割据朔方,主要在于,朔方的基层与高层干部,很难和朝廷达成互信。你皇帝可以宣称,我们只诛首恶仆固怀恩,其他人都不计前嫌,可问题是其他的干部们怎么相信皇帝呢?吐蕃之变,朔方军有罪过的人多了去了,皇帝今天说既往不咎,明天某个死太监非要算算旧账,这谁能说得准呢?所以大家更愿意坚定的围绕在仆固怀恩周围。

可是郭子仪来了就不一样了,郭子仪说你们跟着我,肯定继续吃香喝辣的,大伙都愿意相信。既然大伙愿意围绕在郭子仪身边,自然就没有几个愿意围绕在仆固怀恩身边,于是仆固怀恩在山西很快就待不下去了,甚至他的儿子也战败被杀。众叛亲离的仆固怀恩只得率领少量亲兵逃亡。

仆固怀恩逃亡有两种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直接逃往回纥,因为仆固怀恩先后有两个女儿嫁给了回纥可汗,算起来,他是回纥可汗的老丈人。而且多年以来,唐帝国和回纥的同盟关系都是仆固怀恩在沟通协调,所以他逃到回纥,大体上还是可以享受富贵的日子的。

可是,逃往回纥也就意味着仆固怀恩从此寄人篱下,衣食虽然无忧,权势却也从此远去。作为一个作战了一辈子,当了一辈子的一代之雄的人,又怎么可能甘于寂寞,又怎么可能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呢?

仆固怀恩这一生,注定要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个危险得多的方案——直闯朔方老巢灵州,割据灵州为核心的朔方旧地!

仆固怀恩之所以敢执行如此冒险的战略,当然也是对其可行性做过细致的分析的。灵州是朔方军的首府,在安史之乱前,朔方军的主要地盘是宁夏和内蒙的河套地区,这里向来被称为塞外江南,水土肥沃,是抵御回纥南侵的第一线。

安史之乱爆发后,朔方主力部队基本东调驻扎在山西河中(现在的运城)一带,留在灵州老巢的基层将士大多是升迁无望的边缘人,对朝廷的怨气要比山西的部队大不少。况且灵州一带一直都是塞外内附游牧部族的重要聚居地,有很多游牧部落部队,而仆固怀恩长期以来作为朔方军游牧部族内附部队的旗帜,在这些部族中的威信也要比在前线部队高很多。

因此,当仆固怀恩突袭灵州的时候,灵州城的朔方将士大多愿意拥护他,他们打开了城门,迎接仆固怀恩的到来,仆固怀恩得以割据灵州一带的朔方旧地。

广德二年,即公元764年的九月,成功割据灵州朔方旧地的仆固怀恩,联络回纥诸部、留在天水一带的吐蕃部队、以及自己的朔方灵州本部,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联军,再次从萧关道、灵州道快速往长安进发。唐帝国闻讯,迅速以郭子仪为前敌总指挥,率领大军迎战,昔日的两大战神郭子仪与仆固怀恩,即将迎来宿命的对决。

这一次的入侵与去年相比,规模更大,威胁也更大。去年毕竟只有吐蕃率领一大群乌合之众孤军深入,而今年新加了精锐的回纥诸部和灵州的朔方军部队,整个联军精锐兵力大增。但是另一方面,唐军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的唐军朝廷与军镇严重失和,各部各自为阵,几乎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协同,正面战场也几乎没有精锐部队出现。到了今年,朝廷和军镇已基本达成了和解,皇帝不再盯着军政大佬们,军政大佬们也意识到吐蕃回纥不是安史叛军,没有另立中央的能力与意愿。所以现在的唐帝国,将组成一支真正的部队与仆固怀恩的联军正面对抗。

还是老规矩,在欣赏一场精彩战役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战场地形与双方战略。

上一节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陕北战场的战场地形,我们已经知道了箫关道、灵州道和邠州的重要性,我们这里再次通过下面的地图来理解下这场战役的关键点: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灵州被联军彻底掌控,无论箫关道还是灵州道,除了邠州已基本无险可守,所以邠州就是泾河谷道的咽喉要地。一旦联军拿下邠州,既可以南下走直线从奉天进入关中平原,也可以继续沿着泾河直达长安。

正因为邠州如此重要,唐帝国在吐蕃撤退后就立即调集白孝德率领的当年西域入援部队镇守这里(关于这支部队的历史,详见安史之乱连载)。当联军在集结入侵后,唐军又火速调集朔方军精锐一万多,由郭子仪儿子郭晞率军入援。

因此,当仆固怀恩率联军大部队挺进到邠州的时候,邠州已经被唐军守得固若金汤。联军部队以游牧部族骑兵为主,缺少攻城能力,一时半会拿不下邠州,至此,联军想要继续打下去,就剩下三个选择:要么顿兵坚城,要么越过邠州直扑长安,要么少量部队看着邠州,主力南下奉天进入关中平原。

顿兵坚城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但是我们看图就知道,箫关道和灵州道再到泾河谷道都在黄土高原的山区,基本没有物资补给。联军数量多,又包含大量骑兵,后勤补给压力非常大,想要久战,必须要快速进入关中平原边抢边打,以战养战。

接下来剩下南下奉天和东进长安两个选项,越过邠州东进长安太过冒险,因为这条路线战线太长,一旦邠州守军打个时间差重创城外留守部队,东进的主力部队就会腹背受敌,非常危险。因此,联军最终选择了南下奉天的路线,至此,整个战局的焦点就集中在灵州、奉天和邠州三个战略要地。

上图是联军的进军路线,吐蕃走的箫关道,仆固怀恩部与回纥联军走的灵州道(又称马莲河),宜禄是箫关道与灵州道,也就是马莲河与泾河汇合的地方。

联军南下奉天,郭子仪亲率的唐军也早已在奉天做好了准备,全军集结于奉天城中,固守不出。等到仆固怀恩所帅联军部队逼近城外的时候,唐军突然于晚间出城,列阵于城北与乾陵之南,一下子就让仆固怀恩进退两难。

要明白仆固怀恩为什么进退两难,还得从理解双方的战略诉求入手。首先,仆固怀恩这次集结联军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呢?他的战略目的很简单,就是带领吐蕃和回纥的部队来抢劫的,他没有要颠覆唐帝国,建立新帝国的意思。

仆固怀恩割据的朔方旧地,虽然号称塞外江南,但是毕竟是块小地盘,这块地盘东边有大唐,北边是回纥,南边是吐蕃,都是惹不起的巨无霸。仆固怀恩要想求生存,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策略,他选择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作为吐蕃和回纥抢劫富饶的唐帝国关中地区的向导。

西北地方贫瘠,只有关中平原是富裕的,是值得抢劫的,可是有了上一节的详细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要想抢劫关中,就必须要占据灵州,而灵州现在在仆固怀恩手里。在这样的战略下,吐蕃和回纥要想抢劫赚大钱,就必须要和仆固怀恩合作,甚至接受他的调度;而唐帝国想要收回灵州,也必然会遭到吐蕃和回纥的强力阻拦。

所以,仆固怀恩带领吐蕃回纥入侵,实际上是求割据求生存之举。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到,南下奉天的主力部队,主要是准备进关中抢劫的吐蕃和回纥部队,而留在灵州防守、留在邠州城外看敌的部队,则以仆固怀恩自己的朔方军灵州部为主。

理解了仆固怀恩的战略诉求,就能理解到郭子仪布阵的厉害之处,联军南下奉天,本来战略目的和在邠州一样,是想在城外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部署少量部队看着奉天城,吐蕃和回纥的骑兵大部队四处去抢劫。

可是就在联军打算执行这个战术的最后一霎,唐军突然出城,在城北和乾陵之间(大概五六里的距离)列阵,这样就占住了城外的高地,联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驻扎地点。此时联军有这么几种战略可以选择:

要么直接与出城的唐军主力决战,不过唐军的阵线依托城池(奉天城)和山区(乾陵)的庇护,决战地形对攻方非常不利。而且郭子仪的朔方军最擅长工事作战,强行在这种战场作战,搞不好就是当年嘉山之战的翻版(详见安史之乱连载的嘉山之战一节)。

联军如果不敢决战,也可以继续留部分部队看着唐军,其余骑兵主力深入关中平原骚扰,可是由于唐军占据了城外高点,联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扎营地点,分兵后,留守部队很容易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这些留守部队以仆固怀恩自己的部队为主,一旦吐蕃回纥部队抢的兴起,郭子仪突然反击,很有可能连续重创奉天和邠州城外的留守部队,而这些部队可主要都是仆固怀恩自己的部队。

所以,尽管分兵战略也可以执行,但是仆固怀恩万万不肯这么干,他率联军进攻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可不是损兵折将为吐蕃和回纥送温暖来的。

于是,面对郭子仪极其有针对性的部署,仆固怀恩反复权衡之下,没有轻举妄动,率军撤回了邠州,打算集中优势兵力,先把邠州拿下再说。对此,郭子仪再出一招——围魏救赵,直捣灵州!

上节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吐蕃攻唐之战,吐蕃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是这实际上是因为西北各镇唐军与皇帝不和,有意观望导致的,西北各镇部队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比如说目前甘肃凉州一带的河西镇,就还有一万左右的部队。

因此,当仆固怀恩回撤,打算强攻邠州的时候,唐军急调河西全部精锐大约五千部队进攻灵州,一下子就让仆固怀恩进退两难。灵州是联军的大后方,一旦灵州被围,联军的后勤就彻底被断,如果继续进攻,邠州城外的泾河谷道,周边都是黄土高原的山区,根本没有粮食,只要守军再坚持个把月,入冬后联军很可能会被饿死。

可是随意后退的话,邠州和奉天的数万唐军一定会紧紧尾随,联军将面临被两面夹击的危险。

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显示出了他优秀的决断力和对自己部队战斗力的强大自信,采取了大部队按兵不动,亲率两千精锐骑兵紧急驰援的战术。结果回援骑兵展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几乎全歼了围攻灵州的唐军河西部,解决了腹背受敌的危机。

但是,随着仆固怀恩回师,邠州和奉天的唐军发起了反击,联军遭受了一定损失。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作战,联军在关中一带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也没抢到太多西,继续耗下去等到冬天来临,后勤将面临很大压力。于是,联军最终决定撤兵,至此,唐军的这一轮防御作战,获得了胜利!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的防御作战,是安史之乱崛起的两大战神——郭子仪和仆固怀恩这对老伙计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对决,双方都展现了非常高超的战略和战术素养,令人忍不住击节赞叹。

郭子仪再一次发挥了他在工事作战上的特长,依托邠州和奉天两大战略要地的工事,牢牢扼住了联军的进攻。在一系列调动中,郭子仪对节奏的把握和对仆固怀恩战略诉求的洞悉,都那么的恰到好处,最终让联军无计可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但另一方面,仆固怀恩的整个指挥也非常的慎重和有条理,虽然在主攻方向没有太多斩获,但是也没有过于冒险犯下大的错误,所以部队也基本没有遭到太大损失。而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仆固怀恩体现了优秀的决断力,以少量精锐骑兵紧急回防突袭,全歼唐军河西精锐,取得了重大战果。

唐军虽然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但是最后围魏救赵的河西精锐全军覆没,随后河西方向的吐蕃趁机攻克包括凉州在内的所有河西镇的城池。这样,今后的唐军将失去威胁敌后的机会,联军的后方灵州城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一旦主力犹存的联军卷土重来,唐军还有办法应对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吐战争史6|仆固怀恩叛唐朝,郭子仪两退番兵
仆固怀恩之乱:郭子仪力挽狂澜 单骑盟回纥*
刚平定安史之乱,就被吐蕃吊打十数年,唐代宗的日子有多难过?
唐蕃百年战争——吐蕃据关陇,仆固怀恩之乱
安史之乱后的唐蕃战争: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吐蕃幕后黑手竟是大唐另一功臣与宠臣
11岁立功的大唐名将,被吐蕃视为心头大患,死后皇帝为他两度废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