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六十二) 阴云密布玄武门


(六十二) 阴云密布玄武门

朱棣起兵的时候。
太子朱高炽主内,汉王朱高煦主外。
从这层意义上,他们的关系,就是当年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关系。
 
关键是,在历史书上,朱高煦的形象是英果过人;而朱高炽的形象则多少有些平庸。
于是汉王朱高煦处心积虑夺储,太子朱高炽地位一度陷入危机之中。
从这层意义上,他们的关系,还是当年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关系。
 
朱棣可以造反成功,甚至几度摆脱困境,都是汉王的功劳。
朱棣也曾有意无意的暗示,会让汉王当太子的;而军方大佬们,也都倾向于让汉王当太子。
从这层意义上,他们的关系,还是当年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关系。
 
说到这里,朱棣二子相争,已象极了太子建成、秦王世民之争。
更主要的是,除了太子高炽、汉王高煦,还赵王高燧参与其中。这样一来,更极了建成、世民、元吉兄弟之争。
 
当然了,因为汉王失败了。
所以,史书在说到太子朱高炽时,一方面强调他的柔弱、甚至平庸,另一方面也会强调他的仁慈。更会强调,立嫡、立仁的原则;总而言之,太子虽然柔弱、甚至平庸,但他是嫡长子,而且仁厚啊。
 
当然了,因为汉王失败了。
所以,史书虽然没有抹煞汉王的战功,但是,总会有意无意的暗示读者、甚至是明确告诉读者,汉王能力很强,但是他人品不行;关键是选择皇位继承人,从来都是立嫡立长;如果你不是嫡长子,你功劳再大,有非份之想,也是不应该的。
 
在这种背景下,看到太子、汉王相争的历史,我们自然会感觉太子代表正义,汉王代表邪恶。
看到汉王咄咄逼人、太子委屈求全时,自然会感觉这就是没有天理的事。

问题是,如果汉王成功了,这段历史还会这样写吗?估计是不会了。
这就好像,如果太子李建成胜利了,历史十有八九,也会写成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李高煦相争的模式。
 

总的来说,太子、亲王制约,是历史上最常见的一种权力布局方式。
因为太子亲王并重,皇帝才不会受到太子的威胁。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朱棣那种雄主,还害怕太子?还需要布局防范他?
问题是,赵武灵王牛不牛?一样因为长子、幼子相互制约的平衡被打破,所以被幼子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了。
 
在政治舞台上,谁也不会九阴真经,谁也不会吸星大法。关键是,谁也别说自己能力有多强。
因为政治的本质就是站队,谁身后的人多、力量大,谁就牛X;至于你本身牛X不牛X,真心说并不重要。最经典的就是赵武灵王绝对是一代雄主,但是这并不妨碍13岁的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幼子),把他按在地上磨擦、摩擦、反复的摩擦。
我们必须得知道,赵惠文并没有直接杀赵武灵王,而是把他困在沙丘宫里,用了三个月时间,活活饿死的!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赵武灵王在三个月时间内,一直活着,而且人们也都知道赵武灵王在什么地方,但是赵武灵王就是没有机会反杀回去!所以,赵武灵渴了喝点雨水,饿了摘点树叶、掏个鸟蛋,顽强的活了三个月,终于在绝望中死了。
如果单论个人能力,当时的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谁也得承认,那就不是一个段位的。问题是,因为支持赵惠文王的人多,赵武灵王当时就啥也不是了。
 
从这层意义上,千万别说朱棣有多牛,只有权力布局出了问题,多牛也没有。
龙遇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朱棣之所以需要一直防范、制约太子。
是因为朱棣一直计划迁都北平,而迁都北平是一个大工程(对此,可以看前面的章节),在这种背景下,朱棣在位21年,断断续续共有8年多的时间,一直不在南京;而朱棣不在南京的时候;始终是太子监国的身份管理中央政府。
 
遥想当年,赵武灵王也是这样玩的。
只是赵武灵王以太上皇的身份,他的幼子是国王的身份。
而朱棣是以皇帝的身份,他的太子是以监国的身份。
赵武灵王没有玩好,以一代雄主的身份,竟然被13岁的幼子干翻了;朱棣则一直玩的很好,最后大明帝国权力实现顺利的交接。
 
总的来说,朱棣一直是倾向于太子的;他让汉王、赵王制约太子,只是权力制衡的需要。
许多时候,皇帝高高在上,而身不由己的地方就在这里。朱棣本来可以压制汉王、赵王的野心,削弱他们的权力,让人们明确感觉到,太子是无可置疑的二号领导人,汉王、赵王的野心自然会消失,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他们不认命,人们也会都和他划清界限的。
问题是,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朱棣显然给了他们太多的权力,更给了他们太多的幻想。于是就悲剧了。
 
这种玩法的结果是什么?
通常就是骨肉相残。
历史上血淋淋的例子太多了。
 
看到朱棣也这样玩,难免有很多人基于各种原因,劝朱棣必须得吸取历史教训。
朱棣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我心里有数,你们少废话!
更主要的是,当朱棣感觉到,有人进行类似的劝说,就是想向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也就是太子)提前卖好时,他自然是毫不客气的。
 
最经典的就是解缙。
解缙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文人,解缙年少的时候,就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非同小可的忘年之交。许多话,由别人说出来,可能会被明太祖朱元璋抄家灭门,但是解缙说出来,明太祖朱元璋通常只是含笑称是、或是不置可否。

朱棣造反时,解缙在中央政府担任普通文职。
朱棣进入南京城后,解缙就成了朱棣的机要秘书。

解缙不但是朱棣的机要秘书,更太子朱高炽的主要支持者。
后来,朱棣感觉解缙和太子走得太近,于是就把他调离身边,让他到偏远的地方任职。
从这层意义上,朱棣对解缙是比较宽大的。毕竟身陷这种漩涡之中,能全身而退就是幸运的。
 
但是,有一次,解缙回京汇报工作。
朱棣当时不在南京,所以解缙只能向太子汇报工作。
 
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问题,
但是办完事后,解缙就私自拜见太子,这就引来了滔天大祸。
 
在朝堂之上拜见太子,这个没有问题。因为大庭广众之下,你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太多的人能看到。
私下拜见太子,这个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你们当时说了什么,见了什么?这个会给人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
 
这就好像孤男寡女,你们在大庭广众下见面,这个没什么。因为你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个有很多人能看到,你说你们之间很清白,可以找到很多证人。
问题是,你们私下见面,这个就比较难说了。在这种背景下,你们即使赌咒发誓说,你们在一起只是学习外语,或是谈谈工作,恐怕也是件麻烦事。因为,你们当时干了什么,只有你们知道,关键是,你们当时干一些不道德的事,也完全有机会、有可能啊!
 
遥想当年,诸葛亮兄弟各为其主。
他们见面都是在办公场合,在这种地方,他们兄弟之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会有很多人看到。
但是私下见面,他们兄弟之间会谈什么,这个比较容易有嫌疑。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他们兄弟两个人,从来就没有私下聚过。
 
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自然就会知道,解缙私下拜见太子,为什么会引发那样大的后果。因为,朱棣绝不允许类似的事情不断出现;因为类似的事情不断出现,太子就是有可能构建起自己的私人团队,并且有可能密谋各种不能见光的东西。
毕竟,朱棣经常远离南京城,而太子一直以监国的身份,在南京城处理国事。如果再有强大的私人团队,突然发起难来,就算朱棣真的神功无敌,也有可能着道的。
在这种背景下,不但解缙被关进了监狱,还有众多多高级官员,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解缙在狱中,足足被关了五年。
有一天,朱棣突然在一份名单中看到了解缙,就问亲信小弟说,解缙还活着?
朱棣问这句话时的语气、神情,让这个亲信小弟忽然发现,朱棣不会原谅解缙了,于是就把解缙谋杀了。
 
 
永乐十二年。
太子迎驾迟缓,于是协助太子工作的高级官员,都被关进了监狱。
 
仅仅是迎驾迟缓,皇帝为什么就会大发雷霆呢?显然是因为,这意味着,太子、太子身边的人,对皇帝的敬畏之心,渐淡变淡了。
他们有了这这种心理变化,关键的时候,会怎么玩,谁敢保证呢?
 
一方面,这些高级官员都赌咒发誓说,这只是他们的工作失职,绝对与太子无关,因为太子仁孝之心从未改变过。
另一方面,朱棣也知道,太子之位不能轻易动摇,于是就绕过太子,把协助太子工作的高级官员,都抓了起来。
 
杨溥等高级官员,都被关进了监狱。
他们在狱中,一关就是10年。
这10年时间,其实也够煎熬的。要知道,解缙在监狱中,足足关了5年之久,就因为朱棣突然很不爽的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于是解缙就被弄死了。
杨溥这些人,一直关押在监狱中,如果有一天,朱棣也突然这样问一句,你说他们会是什么结果?
 
但是杨溥等人,都不是普通人,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学习、充实自己。
朱棣死后,他们走出监狱,再度成为帝国的主要权力权者。毕竟,他们都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
 
总的来说,朱棣对时局的掌控能力比较强大。
所以,在朱棣时代,太子的地位好像一直摇摇欲坠,但是朱棣一直小心的维持着这种平衡,关键是,这种平衡从未被打破。
 
 朱棣死后。
太子顺利继位,他就是明仁宗。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汉王高煦之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棣去世,他差点又把首都迁回南京,还好只在位了十个月
赵武灵王、齐桓公、后梁朱温、西夏李元昊这四个牛人为什么死的很惨?原因何在?
UC头条一代枭雄赵武灵王,他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什么?
吴娃(战国)
君王要传位给不到十岁的太子,就为专心去打仗
玄武门兵变中李渊如果不让位,李世民会采取什么行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