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七)魏惠王上位 赵魏韩三国火并不断



上一节,我们说到,赵魏韩三国经过简单的博弈、协商,终于决定联手一致对外。
在此过程中,赵魏韩三国的势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这种发展,明显是不平衡的。
换而言之,赵魏韩三国都在发展,但是魏国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赵、韩二国。

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魏国随时有可能反手一刀,把赵、韩二国灭掉。关键是,魏国这样干的时候,理由是现成的,而且还是高大上的;总而言之,晋国分裂了这么多年,我们应该让它再度走向统一。

既然如此,赵、韩二国与魏国再合作时,难免就会貌合神离。
关键是,魏国竟然还发生了内讧。

魏国之所以发生内讧,主要是因为魏惠王的老爸,一直玩太子、亲王并重的把戏。
虽然说,太子、亲王并重,它通常总会导致骨肉相残、国家分裂,甚至是国家灭亡;但是在贵族政治下,人们却很难拒绝它的诱惑。

因为魏惠王的老爸,一直玩太子、亲王并重的把戏,所以魏惠王的老爸刚死。魏惠王就和自己的弟弟,争的一地狗血。

在这种背景下,赵、韩两国一看,机会来了!就率军去参与魏国的大火并。
因为魏惠王兄弟两个人,打的一地狗血;而且赵、韩两国实现了联手,所以当时的魏国,马上就是一副要玩完的节奏。

面对外敌的入侵,魏惠王兄弟二人,是什么态度呢?自然是内战优先!

亲亲的自家兄弟,面对外敌,为什么会一心内战优先呢?
显然是因为,内战开始了,许多时候,必须得死撑下去;因为内战失败了,就算对外战争胜利了,也会输光一切的。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会内战优先了,因为冒着被外敌灭亡的危险,赌一把,还有获胜的概率。

更主要的是,他们兄弟二人身后,都有自己的团队、都有支持自己的利益集团,在这种背景下,应该一致对外,还是内战优先,常常就不是他们兄弟二人可以决定的。


对此,我们也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的笑当事人短视愚蠢。
事到临头,有几个人能免俗呢?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小日本的血盆大口,老蒋也是高呼着,攘外必先安内;说白了,也就是面对外敌,内战优先。
七七事变后,面对小日本席卷中华大地的节奏,老蒋也是念念不忘灭掉战友;于是,同室操戈、相煎何太及。
老蒋如此,当时的大哥们,恐怕也就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本来呢,面对赵、韩联军,魏国是再劫难逃的。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围绕如何处理魏国的问题上,赵韩两国产生了分歧。

现在,把魏国打残,已没有什么悬念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处理魏国?于是,赵、韩两国各念一本经。

基于赵国的角度,自然是希望打残魏国之后,会让赵国拥有更多的机会统一赵魏韩三国。
基于韩国的角度,自然是希望打残魏国之后,会让韩国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最后,赵韩两国围绕这个问题争来吵去,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就在他们可以决定魏国何去何从之际,却突然都撤军走了。
从这层意义上,魏国算是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魏惠王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弟弟灭掉,于是魏国重新走向统一;赵魏韩三国,又恢复了从前的均势。


赵魏韩三国,恢复了从前的均势,显然是对魏国最有利。
事实上,在魏惠王爷爷时代,魏国就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了。只是以前,三国一致对外,魏国对赵韩二国的威胁,其实并不明显。
现在,经过这样一档子事后,大家的脸面,就算是彻底撕破了;于是魏国开始磨刀霍霍,赵韩两国遂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有一段时间,魏国大军都已攻入了赵国都城邯郸,如果没有外力介入,赵国的灭亡,应该已进入倒计时了。
有一段时间,魏军打得韩国都到了灭亡的边缘,如果没有外力介入,韩国的灭亡,应该也进入倒计时了。
但是,每到关键时候,齐国都会出来多管闲事了;关键是,齐国的统帅,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
于是,孙膑一个围魏救赵,又一个围魏救韩,直接把魏国打残了。


魏国统一三晋时,之所以会攻败垂成,并且被打残,用英雄史观去看,就是因为魏惠王有眼不识泰山。
因为,孙膑最初投奔的是魏国,而且还一心在魏国建功立业。

孙膑之所以要投奔魏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师兄庞涓,当时在魏国担任大军统帅。
孙膑本意,是和他的师兄庞涓一起,助魏惠王一统天下。奈何,他的师兄庞涓却对他充满嫉妒,于是就借魏惠王之手,把孙膑的双腿弄残废了;关键是,最后还让孙膑活着,跑到了齐国。

用英雄史观去看,魏惠王当时不犯这种错误,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更主要的,如果魏惠王当时杀了孙膑,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

在英雄传奇故事中,庞涓之所以要害孙膑,是因为他下山的时候,他的老师鬼谷子送给他一本九阴真经。
而庞涓之所以处心积虑的要害孙膑,就是希望孙膑交出九阴真经。
但是,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得到九阴真经,反而让孙膑带着无穷的恨意逃到了齐国。关键是,九阴真经就是九阴真经。所以,孙膑手持九阴真经逃到齐国,终于把魏国打残了。



当然了,用英雄史观去看,魏惠王之所以会失败,还是因为他此前,曾犯过一个与此类似的、却明显更大的错误。
我们必须得知道,最初,商鞅一直都在魏国,而且也希望在魏国建功立业。但是,魏惠王却有眼不识泰山。
虽然说,魏国宰相临死前,一再向魏惠王隆重介绍商鞅;总而言之,商鞅手握九阴真经,哪个国家愿意重用商鞅,哪个国家就可以统一天下;所以我死后,您一定得用商鞅当魏国宰相。
看到魏惠王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的宰相再次郑重的说,您如果不愿意重用商鞅,我希望您把他赶紧杀掉。因为您不愿意重用商鞅,商鞅肯定会离开魏国,到时哪个国家愿意重用商鞅,哪个国家就会称霸天下。
问题是,魏惠王肉眼凡胎,听到公叔座这种远见卓识,报以了嘲笑。因为,这不是扯呢嘛!

但是很不幸,魏惠王没有杀商鞅;关键是,还任由商鞅离开魏国。
商鞅离开魏国,就到了秦国。
秦国老大一看商鞅手中的九阴真经,马上就让商鞅当了秦国的执政官;然后,秦国就开始腾飞了。

用英雄史观去看,魏惠王更傻X的地方在于,商鞅后来在秦国没的混了,一度试图跑到魏国。但是,魏惠王一看,商鞅你个王八旦,你也有求到我头上的一天!于是,拒绝商鞅进入魏国。
如果魏国当时接纳了商鞅,历史会怎么发展?


孙膑到了齐国,先是围魏救赵,后来是围魏救韩,直接把魏国打残废了。
商鞅到了秦国,一套变法下来,直接就拉开了秦国反超魏国的序幕。
类似的故事,难免让人感觉,一个高人的何去何从,会决定历史的何去何从;其实呢,这只是英雄传奇的角度罢了。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从来不是某个人可以决定的。
我还是一惯的观点,人才这种东西,你说它缺吧,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人才就如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不要说没有人才了,就算有人才,通常它也没有价值。

总的来说,魏国的由盛转衰,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没有留住孙膑、商鞅;而是因为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它一旦成为天下第一,就注定会由盛转衰的。
因为,你成为天下第一强,就注定会成为天下公敌的。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它再牛X;面对楚国从南边打;齐国从东边打、秦国从西边打、赵国从北边打,也是注定让打残的。
秦国后来可以超越这种困境,是因为秦国是四塞之国。否则,只要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也注定会让人打残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从庞涓孙膑斗智说起

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 第8集
一张年表读懂《资治通鉴》第2卷——周纪2大事记(公元前368-321年)
魏国称霸之路衰落(三):魏惠王
从打遍天下到饱受欺凌——魏国的战略败因分析
战国七雄
【历史.魏】 马陵之战:庞涓战死魏国受重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