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高分纪录片用6年时间揭露:父母不努力,孩子根本没有出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父母因为个人能力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某个梦想,于是自己放弃努力,寄希望于孩子。希望通过鞭策培养下一代,实现自己的梦想或目标。
然而持有此类想法的没有父母,往往得不到他们期望的结果,他们的孩子通常会和他们一样拥有平平无奇的人生。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决定一个孩子能否为自己谋取一席之地的关键在于,父母教给他们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思维。
马卡连柯(Makarenko)说“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教育意义的东西。”你不优秀,如何教育优秀的孩子。
只有父母自己优秀,他们才会知道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如果父母得过且过,即便孩子有心向上,所能突破的范围也极其有限。
父母自己努力,不仅仅意味着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更重要的是最初建立的视野格局,与社会交手的能力,这些是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意识不到的问题,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
且不论公不公平,社会本身有他运转的规则,很多事情并非个人努力就能改变得了的。
想要在一个环境求生存、生活优越,就必须学会掌握它运转的规则。
想要攫取更多就得学会打破规则,然而残酷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知道社会运转的规则是什么?基于什么理由制定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谈何打破。
而那些父母努力、有所成就家庭出身的孩子,从小就亲眼见证着规则的运行,甚至制定,他们最初建立的内部体系就是最适合于社会中竞争的体系。虽然这些并不是不能改变,但重塑的过程艰难且困苦。
我们可以通过移民们的经历来佐证这一点,观察移民的生活,你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成年人移民后去适应周遭的环境相对困难,即便他语言掌握得不错,来到异国他乡之后,适应语境也很痛苦。
因为语言水平高低与否只是技术层面的事,他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还是停留在他原本国家的那个模式里。
而对孩子来说却相对容易,只要没有歧视等问题,他们很快会融入另一个团体。
成人的思维模式养成以后很难扭转,而孩子还未能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可以接受任何新的思维模式,因为在他的内部不存在冲突。
人和人的最根本差别其实是出身。导演郑琼耗曾耗时6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出路》告诉你什么才是穷人改命路上的最大阻碍。
他挑选了3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跟踪拍摄了六年,希望借此探索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和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差别,然而结果着实令人心惊,尤其对中下层带来很大的冲击,让很多人无奈又无力。

父母不努力,孩子没出路,只能干苦力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来自甘肃农村的马百娟,马百娟最大的梦想是“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
湖北咸宁高考复读生徐佳,2009年接受拍摄的时候,他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三次复读。父母都是普通进城务工的农民。
17岁就退学的北京女孩袁晗寒,她的爸爸从事房地产、妈妈在电视台上班,从小家境优渥,学习钢琴、舞蹈、美术。
跟踪拍摄6年,最初这三个孩子中马百娟、徐佳都对未来有极大的希望,都希望通过读书能够改变自己赤贫的命运。
然而马百娟的父母认为“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书多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所以马百娟15岁就辍学了,后来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而徐佳最终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经过努力把自己的父母接到了城里,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经历很多屈辱,但好歹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这几个人当中最混不吝的袁晗寒,则依旧是这几个人当中物质条件最好的,留学、开店、创业。
她有父母提供给她的资源,她想做什么就可以立马去尝试,从而最直接的掌握到规则。
很多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如何如何,但他们的希望都像空中楼阁,完全不切实际。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基于因果关系发生的,一个人不会凭空实现阶层跨越。阶层之间的跨越是很难的,从一个阶层进入另一个更高的阶层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能够一个不错的未来,那么你不仅要鞭策孩子,更要鞭策你自己。
因为第一父母是给孩子建立最初人生模型的老师,如果父母本身是得过且过的思想,通过耳濡目染这个概念就会深深的嵌入孩子的大脑里,并指令孩子行事。
例如,马百娟的父母认为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即便最初马百娟渴望读书,但在父母日复一日的洗脑中,她不是最终也接受了这一概念吗?
不要小看人与人之间思维意识的互相影响,再不起眼的错误思维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奋斗是人终生的事情。我们从前听过最大谎言是:长大了就自由了,成年了就不用努力了。
其实人只要活着就需要努力向上,人生不该停滞在某一个时刻或阶段,唯有不停的探索追寻,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深度和厚度。
为人父母以后当然也不能停止奋斗,且孩子或许能够给你更有力的前进动机。
有位作家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很多人在做了父母以后,总是用需要照看孩子当作自己不前进的理由但实际上那只是自己懒惰的借口。
所以,当你有了孩子,就更需要努力了,因为如果你不努力,孩子将根本没有出路,以后只能干苦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部纪录片揭露残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一部纪录片揭露残酷社会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一部纪录片告诉你:你越不努力,就越没出路
一部扎心的纪录片:你不优秀,孩子的人生就注定苦逼
国际妈咪:一部纪录片揭露残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历时十年的纪录片:教育与出路,三个不同阶层孩子的命运挣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