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独立性更强、更聪明? | 心理学解析:弱关系

第一心理

在这个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有些人不太喜欢在朋友圈发言,这往往会被认为不合群、不够热情。
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不爱发朋友圈的人,其实有更独立的思考和更理性的判断,比那些沉迷发圈的人更聪明。
01

不发朋友圈的人内心更独立自主。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低层需求得到满足后,会逐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但是,依靠朋友圈获得的认同往往停留在表面和短暂的满足上。真正聪明独立的人,会通过更有意义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而不需要靠发朋友圈来证明自己。
例如专心致志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以此实现自我价值。

不发朋友圈的人更看重线下的深度人际关系。

格兰诺维特提出,信息和新知识主要通过“弱关系”进行传播。所谓“弱关系”,指那些联系不太紧密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圈内的不太熟悉的网友。
这些“弱关系”桥梁的联系,既不会产生太深入的亲密交流,也不会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但正因为如此,信息在这些关系网中传播的范围会更广泛。人们倾向于从这些不太熟悉的关系中获取新信息。
而社交软件构建的朋友圈关系,正属于这种“弱关系”。用户通过添加陌生网友,构建起一个宽泛的网络。信息在这个网络中传播速度很快。
02
然而,真正重要和影响力更大的,往往是“强关系”。所谓“强关系”,指那些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家人关系。这些关系网提供了深层次的情感支持和价值观传播。
相比之下,聪明的人更看重培养“强关系”。
他们会经常与知己好友面对面交流,分享内心世界,互相鼓励。这种亲密的人际支持网,给予他人更深层次的精神慰藉。

“强关系”也使信息传播更具选择性。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他人的看法往往会给自己以启发。这对个人成长更有帮助。

不发朋友圈的人有更独立的判断思考。

所罗门阿希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群体行为发现。
它指出,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明显的主流观点时,很可能产生一种群体思维,而自动接受多数人的看法,忽略自己的判断。
这一效应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更容易产生群体思维。
发朋友圈的人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很多主流观点。根据所罗门阿希效应,当一个观点被大量重复,它就成为一种主流观点。

而面对这些主流观点,发圈人很容易也接受这些观点,而不再独立思考。
比如,当一个话题在朋友圈被广泛讨论时,这就形成了一种主流观点。
发圈人会不自觉地也表达类似的观点,并采取类似的行动,而不再独立分析这个事件的利弊。他们只是“随大流”而不是有自己的判断。
另一方面,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在接受信息时会更加审慎和理性,而不会轻易被主流观点影响。
他们会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对每个事件和话题进行自己的分析,而不是简单接受所谓“主流声音”。

所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刻保持理性的判断力。不要轻易被主流观点“洗脑”,而要学会过滤信息,坚持自己的原则。
03
这才是一个成熟自律的现代人应有的素质。

不发朋友圈的人更能保护自己的精神空间。

一些研究发现,长时间滞留在社交媒体中的人,更易感到孤独和抑郁。
因为社交媒体上大多展示他人生活的美好一面,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困难,这会让使用者产生社交比较,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另一些研究还发现,过多使用社交媒体会降低用户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

长时间被短视频和信息吸引,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事情,从而易感焦虑。此外,过多使用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再次影响心理健康。
相比之下,聪明的人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他们明白过分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的危害,会控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不会让它影响现实生活。
通过保护精神世界,专注于丰富的现实生活,这些人获得了更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他们懂得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到平衡,这对心理健康很重要。
综上所述,不发朋友圈的人通过独立思考、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等方式,展现了更高的智慧和成熟度,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交往,七种心态最惹人讨厌
朋友圈成了“点赞圈” 朋友圈点赞啥心理
微信朋友圈总喜欢给别人点赞的人,不是巴结,就是出于这两种心理
交际与处世(辑)
破坏人际关系的三个坏习惯
心理学:一个人没有朋友,还主动和亲戚断交,这样的人反而不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