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这3种关系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女冒险家卡罗琳·保罗(Caroline Paul)在TED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曾经是一名女消防员,身边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不害怕大火吗?然而,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男消防员被问及这类问题。

“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勇敢似乎不抱期待,女人天生就没有男人勇敢吗?事实上,这种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来源于我们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正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帮助这个观念。

卡罗琳认为,女人社会地位的劣势源于原生家庭的错误诱导、亲子关系处理不当,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着错误的信息——女人不够勇敢,女人的劣势在家庭教育中被扩大了。

其实,卡罗琳所描述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类似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且更为严重。2018年,一项社会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成的中国家庭,都有没有处理好三种关系。

心理学上认为,家庭关系( family relation)的和谐程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感受和情绪状态。

一方面,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给我们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扭曲的家庭关系,则会成为生活压力,给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状态、甚至工作都带来负面影响。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把自我比作一个小圆圈,那么家庭关系则是自我圆圈外的延伸。心理学家Aron(1986)曾提出,人类的核心动机是自我扩张,而实现自我扩张的方式就是建立亲密关系。

在情侣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会将对方纳入自我的范畴。进而从个体的"我",变成了家庭的"我们"。但即便是在家庭中,关系也有亲疏远近之分,如果处理不好,这不仅不能建立起亲密联系,反而会带来很多心理压力。

中国,作为一个集体主义社会,更多强调将家庭作为一个单位,同荣辱、共进退,家庭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关系的处理。

第一、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维系的核心,也是建立和谐家庭氛围的保障。而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往往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对自己伴侣的需求与关心急剧减少。

久而久之,随着这种对伴侣忽略,双方的交流、互动自然也减少了。而在心理学的短期焦点解决"家庭疗法"中认为,"沟通"是增进彼此的理解、化解矛盾的基础,缺乏沟通会导致很多家庭问题。

然而对于那些经常争吵的家庭而言,缺乏沟通是不和谐夫妻关系的首要原因。而只有当夫妻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其他的家庭关系。

第二、亲子关系

1、对于子女的压迫

家庭这个概念中,最核心的便是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小家庭,其次才是由长辈、亲戚构成的大家庭。

"虎爸虎妈"、"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俗语都可以反映出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对于子女都持有打压式的教育态度,其中,男性受到的压迫尤为严重,因为将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重男轻女思想依旧存在,女人不仅仅和弱小挂钩,更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传承,女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被弱化,由此也激发了各种社会矛盾。

2、对于子女的人生干预

中国家庭中,父母掌握着很大的管理权利,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期待,并拼命遏制自己可接纳范围外的行为。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还未完善,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因此父母的适度干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过度掌控与干预,在很多孩子成年之后仍然存在。

比如,选专业、找工作、找对象等人生的重大决策,都会受到父母的过度干涉。更有甚者,觉得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于是帮孩子做决定、恨不得包办孩子的人生,却不知这些行为对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影响巨大。

第三、自己与亲戚的关系

逢年过节,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景象,七大姑八大爷对自己一番盘问,打听学习、工作、感情等方方面面的消息。

这种对于个人信息的过度窥探,是令人非常不舒适的,即便是亲戚朋友之间,别人不愿意主动说,就不要去借着关心的名义过分好奇。

然而,在中国很多家庭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自我与亲戚之间的关系,虽然平常交际不多,但总是喜欢去打探他人的信息,造成尴尬的氛围,这是没有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错综复杂,正确处理这三种关系对于个体生活压力的释放、社会焦虑的缓解,以及新时代社交价值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说:盼你变好的,是父母;怕你太好的,是亲戚
《热锅上的家庭》
心理透视——离异后心理复原7个忠告·东方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婚恋家庭
【047】《热锅上的家庭》
家庭治疗:直面家庭的心理真相,别让孩子成为替罪羊
看到本质,在共生中重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