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功者的三种底层思维能力:思考质量决定了你是平庸还是卓越
  •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 Warmth of personality 热情
  •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创造精神
  • Intellectual curiosity 学习的欲望
  • Initiative 学习的主动性
  •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 Reaction to setbacks 对失败的态度
  • Energy 活力
以上8点,对你有所启发吗?
这八点,构成了一个人网格状思考框架,而网格状思考能力是个体最坚实的底层思维能力。如果具备了这一能力,相当于你比其他人有了更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和更为强大的创造力。

严格来说,自信心是心理状态,不算做思维能力。然而一个人能自信,首先得益于头脑的逻辑思考,自信是要建立在合理的分析和归纳基础上的。
没有人能毫无根据地自我膨胀,除非他本人实在囿于认知片面而表现出无知自大。
自信的分析之后,人会在面对现状时更有把握能力,这种掌控感、把握能力会使人分泌出更多多巴胺等快乐激素,从而使人在面对任务时更加超常规发挥。
当一个自信的人通过自信心理放大了自身优势特长,优势特长又持续带来预期良好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之后,一个人从内到外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与成长。
这是自信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重要原因。

创作力是一种思维能力

显然,它超越了思维能力并且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特殊潜能。
拥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拥有跳跃性思维和迅速的神经突触互动链接。
他的个人生活也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常规流程化生活,朝九晚五,这种按部就班的流水线日子是绝对不符合创造力的人的。对她/他而言,这样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根本就是思维的枷锁。
拥有创造力的人群,尤其是文创文学音乐艺术类人群,总是希望从鲜活的生命生活中获取能触动自己的灵感。
比如国画画师张渔,从小喜欢画画,都不想去上学。她的妈妈也是很厉害,直接跟老师请假说孩子病了,让孩子自己窝在家里画一整天……
非凡之人,走的必然是非凡之路。

如果你已经步入寻常人的轨迹,那么不妨按部就班下去。因为首先你已经没有了突破常规的勇气,其次没有了出发感和动作行为。与其在梦想和生活中纠结郁闷,不如率性做出选择来得轻松。
而一个人此前之所以会为此而郁闷纠结,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思维上的不清晰,想法上的不明确。
如果能一眼洞察事物本质,清楚自己处在人生何种阶段,就能目标明确地往前奔,而不至于浪费时间。这就是平庸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差别。

学习的欲望是一种思维能力

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动能。吃喝玩乐的生物性欲望,维系了人的生存和繁衍。在此之上,则是更高一级的筹谋。而从始至终拥有学习欲望,则是一个人非常清晰的思维能力。
因为学习首先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作。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是一种近乎自虐的挑战。没有人能够忍受这种自虐,所以才会出现学校这种专门以制度、作息、讲授为方式,促使人持续系统的学习场所;也才有了教师、教育体系、管理教师的行政体系这样的社会制度与结构。

这些场所与结构的诞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群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
但更多的,是在以一种外界的压力,促进人的思维提升与开化。很多成功者,都是热爱学习,不断学习的人。
无论他是在以传统的方式学习,还是在社会大学中沉浮中学习,他都保持着旺盛的学习欲望,并将这种欲望化为行动,通过对行动的不断加码,最终抵达自己的目标。
所以,学习的欲望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底层思维,一旦具备这种底层思维能力并不断坚持,平凡的人也会在 某个时间点得以质变。

责任感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思维能力

所谓责任感,就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属于社会道德心理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
责任感,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依赖。
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依赖,并非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而是成年人之间经过思考和推理,对自己有所要求对他人有所期望的结果导向选择。
而这一切都需要深度思维作为判断和推理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度思维能力,他的责任感与情感也会相对薄弱,因为看不到事实背后的真相,也就做不出对自己,对集体,对他人有效且共赢的选择。

责任感同样是一种思维能力,它的实质是,当一个人处在集体中的时候,能够很快识别出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基础上,做出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好处的选择。
聪明人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不会盲从。
越不盲从越有超乎寻常人的机会,也就越与平庸者拉开距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Rotenberg, K. J. (1995). The Socialisation of Trust: Parents’ 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8(4), 713–726.
[2] Burns, D. D.(1999).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Rev. Plume/Penguin Book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质思考:从底层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
思考力是第一竞争力!
五把钥匙开启孩子新思维
成功者的12个逆向思维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一般有这3个特质,能占1个也不错
北大教授: “高智商”的孩子, 一般有这3个特质, 能占1个也不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