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善效应:见不得你好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你的身边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见不得你好的,往往不是别人(陌生人),而是你身边的人。
因为陌生人,并不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范围内,你接触不到也感知不了,反而可以相安无事。一如通勤路上的陌生人,在地铁、红绿灯路口交叉而过,谁也不打搅谁,谁也妨碍不了谁。彼此遵守陌生人之间应有的心理和身体距离,心安理得又安然自在。
但身边人就不一样了。身边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妯娌亲戚家族成员、街坊邻居、公司领导同事下属乃至工作地点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人员。时间长了,他们都可能成为你的“身边人”。
为什么会是这些身边人,最见不得你好?因为你的好,是对近旁的他们,一种无法忍受的刺激。
所有人都只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有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已经把这话改成了“没人关心你过得好不好,只在乎你有多少存款和房子。”
事实看起来是,除了自己之外,身边人真心实意希望你好的,寥寥无几。这是嫉妒心和环境效应,更是人性使然。人性分善恶,而善恶会在具体境遇中相互转化。
关于这一点,看过《法官大人》之后,你一定会对人性善恶转变,有所识别。
法官德夏托,一开始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
作为白色人种的他,在审判席上经常帮助黑人。他会站在黑人弱势群体的角度上,犀利地揭穿白人警察的执法纰漏,从而使贫穷的黑人母亲或父亲,得到法律意义上的宽恕,进而挽救他们的家庭。
因此,德夏托法官的公正与善良,得到了同事、亲人、朋友的赞许和尊敬。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公正的人,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自身角色发生转化之后,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自己唯一的儿子,无意间撞死了新奥尔良城中最大黑帮头目的次子。是自首还是隐瞒真相,抉择之间,德夏托法官的人性发生了动摇。
原本带着儿子去自首的他,瞥见了黑帮头目夫妇悲痛欲绝的场景,并听到黑帮头目咬牙切齿扬言报复。对犯罪分子的凶残有所了解的他,第一时间带着儿子撤离警察局。
因为他知道:黑帮头目在警察局和监狱里都安插有人手和眼线,在常规审判尚未结束,案件尚无定论时,自己的儿子一旦自首,在关押过程中,分分钟都可能死于非命。
于是,为了掩盖车祸,德夏托开始谋划了一场又一场的骗局。
无意间帮助他完成骗局的,不仅包括深爱自己的女律师,不遗余力帮助自己的老朋友,甚至包括同情父子俩的女警官,乃至于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们,无一不被德夏托的诚恳表演和计谋所蒙骗被他利用,不知不觉中作出了有利于德夏托儿子脱罪的行为。
从一个同情黑人平民的良善大法官,到为了保护儿子而不惜屡次犯险,利诱他人,甚至不惜为此杀死无关平民的阴谋操控者,德夏托完成了从善到恶的转变。这一过程并不难,完全在于形势变化和胁迫。

透过故事情节,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当危险和罪恶发生在别处,与自己无关时,作为旁观者的人,会表现出充分的良善,并会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为弱势群体摇旗呐喊。
但是,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人就会在恐惧和患得患失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并迸发出充分的“恶”,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充分施展出本性中“恶”的一面。
这种善良与邪恶之间的转变,一开始人自身似乎毫无察觉,甚至在作恶时也认为自己是被逼迫的,是有充分理由的,是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常举动。
但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恶行就是恶行,伤害就是伤害,其性质本身并不会因为施暴者被迫维护自身利益等原因而发生改变。调用这一文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验证一个命题:人性。
人性是复杂而不受控制的。当个人利益没有受到侵害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呈现公平公正的阳光形态;然而,一旦个人权益或心态受到侵害、刺激,人性中的恶也同时被激发了出来。
正如我们标题所言:正是你“身边”的人,见不得你好。
因为你近距离的刺激了他们的嫉妒心,而嫉妒心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暗黑恶性的人。
所以,常态是:如果你表现得太优秀,过得比周围人好,那么你的这一存在状态本身,就对你身边人形成了“侵犯”,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刺激。我们要了解和知晓的是,人类天性并不是平和向善的,它始终包含嫉妒、偏激、厌烦、狭隘、不自知、冷漠、无情等嗜血兽性。
当你优秀时,当你自然迸发出生命最为灿烂本真的一面,并因此而轻舞飞扬时,他人或许正处在黑暗时期,正在遭遇困境和烦闷。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况一相遇,自然成为水火之势。而身边的人,近旁的人,是受到刺激最为强烈和直接的人。
正所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如此一来,如何能够平和从容的,直视你的好?
人性中的恶,生活中的嫉妒、讨厌、设计陷害等暗黑行径,来得并不莫名其妙。

所以,儒家才会提倡“仁、义、礼、智、信”,又主张为人要“温、良、恭、俭、让”。本质上,正是基于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和洞察,儒家才为世人提出了这一为人处世的参考指南。
它教导我们,春风得意时不忘形,要时刻谦逊低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他人的人性,限定在向善、向好的层面,从而避免祸端。这种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值得今人认识领悟和运用。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drid, H. P. (2020). Leader Affective Presence and Feedback in Tea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现实,9句话讲透了人性的善恶 第一,别人对你好不好,不取决
原性 韩愈
古文阅读-原性(韩愈)
看破看不破,看透不说透,人性弱点,为人处事,善恶美丑人世!
你有洞悉人性善恶的本事吗?
从人性的善恶论人的靠不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