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误区:并不是为人温和、善解人意就一定讨人喜欢,这个更重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很多人有一种心理误区,认为在大众交往中,只要自己态度温和又善解人意,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良好的社交氛围,大家就会喜欢自己。
这种社交策略能够达到目的吗?不一定。
首先,我们来说说社交的本质和作用。
社会交往,简称为“社交”。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社会成员的相互往来,个体之间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一种普遍社会活动。从社交的作用和群体规模角度,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
· 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
· 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 竞争、合作、冲突、调适
社会交往是身为动物的人的一种本质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交往还可以被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两性交往。
有社会交往,就必须有交往工具。人类社交工具,主要有语言、通信手段、运输工具和货币等四大类。而社交中的交往能力,则是指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能力。
出于各种目的而产生的社会交往,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
注意,社会交往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涵盖和体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在整体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以及社会生产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而生产关系,则是社会交往关系最为重要的基础。
至此,你会发现,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社交关系,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规律和原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出于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或自身需求,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原初动机。
出于自身目的和动机展开的社会交往,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交情,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并且表现出来的某种感情。
其次,社交策略选择暴露心理素质。
在理解了社交背后的社会学规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前文所提到的问题,显然你会有明确的答案:出于私人目的而展开的社会交往,一定是带有策略性和目的性的。
无论你是否承认这一点,你的言行举止中都有潜意识在安排和确认: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我从他/她这里究竟获取到了什么?这些“目的”,你未必会说出来,但内心深处的衡量却从未停止过。
正所谓,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无一不是携带着自身的想法和目的来的。
于是,为了达到目的,人类会伪装、乔装,会长袖善舞,偶尔也会诚恳透彻。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方法,都在为达成自己的社交目而服务。
那么,为人温和,善解人意,总是给人如沐春风般感受的人,真的能够达到自身的社交目的——讨他人喜欢吗?
还是那个答案:不一定,90%概率情况下,得看交往对象对你的目的和诉求是什么。
如果你身无所长、级别不够、又毫无资源资本,却妄图混入一众有技能特长、有资源傍身、有身份级别的人群圈子,那么,就算你采取如上善解人意、为人温和的社交策略,这个圈层的人也不会对你友好或喜欢你。
因为,越是这种圈子,越讲究资源互换和利益驱动。这个圈子聚会的目的,不是为了交友,而是为了各取所需。
而一个没有任何利益、资源、信息渠道的素人,仅仅靠自己的温婉谦卑,就想获得圈子里其他人的喜欢和认可,你自己说,是否可能?人们真的会只因为你的性格喜欢你吗?在这种圈层里有可能存在真友情,只看人品的纯粹的人际关系吗?显而易见,不会。
其次,拉回到普通人社交圈层,来看待你的温婉策略,它会有效吗?也不一定。
普通人社交无非三者:一、吃喝;二、闺蜜;三、组团玩;看起来比拼人脉拼资源的圈子随和不少是不是?可不?这下我性格温和总会被人喜欢了吧?可能的确有人会喜欢你,不过这种喜欢,是建立在他/她对你的使唤和你的无条件顺从基础上的。
别说我们这种揣测过于黑暗,而是从人性角度来讲,人们都喜欢自由自在。怎样才能自由自在,那当然是自己做主说了算的情况下最自在。
但俗话说三人成虎,三人就能构建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人数仅占三人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说了算顺应自己怎么办?显然最终还是会遵从地位高下、利益取舍等因素来决定,谁是决策者,谁是跟随者等诸多关系。

除非你愿意做一个团队和群体里的跟随者,一直无条件无脑服从他人的意见和调遣,否则,即使你再温婉可人善解人意,他人也会不以为意。
而所谓喜欢,是那种纯粹的对一个人的情感认可,无关利益无关决策更无关谁领导谁谁跟随谁,纯粹的在一起就高兴的那种铁哥们儿、闺蜜式的纯天然喜欢。
从以上角度来衡量一下你的社交关系,和你准备在这段社交关系中采用的这一温婉策略,自问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交关系中,有多少是闺蜜、铁哥们儿型关系呢?你竭力想要让对方喜欢的心态之下,是否隐藏着现实中的不平等、高攀呢?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任何社交关系都仅仅或只能是社交关系,它们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策略性,是人们为了达成目的而展开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既然是活动有目标,自然就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而诸如温婉动人善解人意这种技巧,其本质上是一个人的示弱表现。
因为,一个在内心不够自信的人,一个低度自尊的人,一个自我认可程度低的人,往往更容易和偏爱使用这种技巧,通过先行示弱,以示弱方式博得对方的同情与接纳,进而实现自己与对方建立社交关系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但实际收效甚微。
因为在现代社会丛林里,先认怂,并不能得到强者的尊敬和认可,反而会被对方识破你的心理阈值,看出你是个低认可度的人。而主动采取弱者姿态的人,其心理防线或底线往往被暴露无遗,一点也不利于他人对你的接纳和理解。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对自我有高度认可的人,往往言行一致,在与人交往中不亢不卑,言辞适度。而往往这样的人,所散发出的气场,才能真正使人投射出欣赏的眼光。
因为这是一种人格魅力,不涉及自身财富多寡、地位身份高低、有无资源的牵绊,而只是出于对大局的判断,对自己的信任,对他人的了解,才会有的一种客观处世态度。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
[2] Nkwcomb, T. M. The varieties of interpersonal at- traction, In D. Cartwrighl & A. Zander (Eds.), Group dynamics. (2nd cd.) Evanston: Row, Peterson, 196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是这个公式,决定了你的人脉
回归生活
你的职场圈层在哪里
人际交往,七种心态最惹人讨厌
社会五大圈层:圈子不同,谈论的话题也不同!
年轻人为何热衷“碎片化社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