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96岁老人持枪70多年,政府得知后不仅没有没收,反而上门慰问

在我国山东,有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持有双枪已经70多年。而且当地的村民都知道他家有两把枪,却并不感到害怕,他也从未被任何人举报。甚至政府知道后不仅没有没收他的枪,还专门去到老人的家里慰问。这个老人究竟有何身份?而这两把枪又是何来历呢?

大家都知道,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他们为了推行所谓的人权,政府允许公民合法持枪。但也正因如此,国内时不时就会发生命案,甚至动乱。

于是,我国为了保证每一个公民的人身安全,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维持社会的稳定。在1996年7月5日,中国中央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枪支管理办法》,其中就专门设有一条规定,禁止民间任何人非法持有枪支,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图|滕西远老人

而这位96岁高龄的山东老人,不仅持有手枪,而且还是两把,并且村里的村民对此事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甚至就连政府也知道,但不仅没有没收枪支,反而还去慰问老人。原来,这位96岁的山东老人是我国的百战老兵,滕西远。知道他的人都说,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

图|滕西远和老伴

出生贫苦,童年不幸

在1925年10月,滕西远出生在山东莱芜县口子镇北山阳村,家里一共有5个兄弟,虽是农民,但却并没有可收成的粮食来供他们吃饱,所以一家人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很是艰辛。

再加上当时社会的动荡,他们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不久后,父母也在一场天灾人祸中丧生,只留下他们兄弟5个。后来,为了生计,看到军队招兵,大哥就去当了兵,也算是能混口饭吃,时不时地还能接济一下家里的兄弟。

滕西远就和弟弟们跟着二哥生活,但在不久后,迫于生活的无奈,二哥也去军队当了兵,家里就只剩滕西远带着两个弟弟生活。但是由于国内爆发了战乱,两个哥哥也逐渐失去了联络,从此毫无音讯。

图|日军侵略

由于当时年纪尚小,社会又乱,滕西远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一份可以供自己和两个弟弟吃饭的工作。于是,滕西远就只好带着两个弟弟一路沿街乞讨。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家家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哪里有人顾得上街边乞讨的滕西远三兄弟,可小孩子哪里抵得住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滕西远的五弟就被活活饿死了。

13从军,热血抗日,保家卫国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便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在我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残暴的对待我国的人民,他们屠村、屠城,无恶不作。而正领着四弟在街边乞讨的滕西远也被眼前日军的行为震惊了,他赶紧带着弟弟到隐蔽的地方躲起来,以免死于日军的刀下。自那以后,滕西远便暗暗发誓,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

图|日军侵略

在滕西远13岁那年,滕西远主动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莱东县大队,想要参军,做一名抗日战士。但当时县大队政委刘子正看见他又瘦又黑的模样,觉得他年纪小,且看起来身子骨也比较瘦弱,肯定挨不住战争的残酷,便不打算收他。

可滕西远不死心,跑到刘子正面前向他表明自己的决心:“首长,您就同意我吧,虽然我看起来瘦弱,但我一定不会给咱队伍拖后腿的,而且我父母也没了,两个哥哥都参了军,我干革命也没有什么牵挂,我不怕死,请您收下我吧!”刘子正看他这份铁了心要加入的模样,也着实被他的决心给打动了,便同意他加入了莱东县大队。

并对滕西远说:“看你对革命这么热爱,那就跟着我吧,但是你可得好好表现啊,表现得不好,可是要挨骂的。”看刘子正答应了滕西远也赶忙答道:“是是是,我一定好好表现,不给咱队伍丢脸。”于是,滕西远把四弟安顿好后,就跟随队伍打仗去了。

图|刘子正

因为滕西远长期没吃过饱饭,导致营养不良,整个人看上去又黑又瘦,大伙儿都管他叫“滕黑子”,因为年纪小,在队伍里,大伙儿也十分照顾他。可没想到,滕西远年纪虽小,胆子却是大得很嘞。

1940年春天,华北的一群日伪军和汉奸对山东的八路军各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有一队伍直奔北山阳村而来,而滕西远和几名战士正在这里执行任务。但由于汉奸对地形的熟悉,导致两名县大队的战士在准备撤退的 过程中不幸被敌人抓获,而当时滕西远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就在他差点要被敌军发现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就从院里的围墙翻出去了。

图|抗战图片

因为滕西远对于当下的地形比较熟悉,也顺利地躲避了敌军的追捕。在撤离的路上,滕西远还遇到了另外两名没有被捕的县大队的战士,但此时,敌军已经把出村的路给封死了,根本没有办法逃出去,所以三人只好暂时躲藏在村里,等到敌人离去再撤回驻地。

图|抗战图片

躲藏在村里的这一段时间,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敌军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停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由于敌军人数众多,过程也十分凶险。

过了一会儿,正爬在猪圈顶上的滕西远突然发现了一个落单的日军,他觉得这是个报仇的好机会,不能让他轻易走掉,于是,他决定和旁边的另外两名战士一起把这个落单的日军给拿下。

等到这个日军靠近猪圈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滕西远立即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猪圈上跳到了这个日军头上,瞬间捂住日军的嘴巴,将其掀翻在地,而另外两名战友也赶紧赶来帮忙,用力按住了日军的手脚,滕西远顺势拿起匕首直向日军刺去,使其毙命。

回驻地后,滕西远也因为这件事一举成名,让其他的战士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纷纷夸奖他道:“没看出来,你这滕黑子还真有两下子啊!”而他至今也还保留着那把手刃日军的匕首。

图|滕西远老人

同年的夏天,因为之前春天的扫荡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于是日伪军便集中主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突袭,并在杨家横一带与当地驻扎的八路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而滕西远所在的县大队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因为对面的日军人数众多,而且武器也相对先进,因此,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但我军并没有被敌军的气势吓倒,他们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专业的军事素养,竟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与敌人打得一时间难分胜负。

图|抗日战争

这时,趴在阵地上的滕西远一眼就看到了敌人的旗手,因为他想到了小时候听哥哥给他讲过的故事中的一些军事道理。于是,滕西远决定“擒贼先擒王”,他立即拿起手中的枪,瞄准日军的旗手,一枪就将其成功击毙。

旗手的瞬间倒地一下子让冲锋的日军乱了阵脚,但很快他们便恢复镇定,再次朝我军的阵地发起进攻。随即,滕西远又立刻调整位置,找准时机又接连击毙了好几名日军。

但敌人很快就冲了上来,双方开始了近距离激烈的白刃战,这时的滕西远枪里也已经没有了子弹,但他丝毫没有感到恐惧,也并不慌张,而是立马端起刺刀冲出去,与敌人混战在了一起。

一场激烈的厮杀过后,由于滕西远躲闪不及,一名日军用刺刀捅伤了滕西远的胳肢窝,瞬间鲜血直流,很快浸透了他衣襟,日军本以为瘦小年幼的滕西远会立马疼得直接倒地,但没想到他竟硬生生的将带血的刺刀抽了出来,抽出刺刀后,日军直接傻眼了,这时滕西远立即抓着刺刀朝着日军的脖子挥去,并成功将其杀死。

图|滕西远老人

整场遭遇战下来,年仅15岁的滕西远足足打死了6名日军,战斗结束后上级也授予了他一等功的勋章,廖荣标还为此专门接见了他,并且对滕西远进行了一番夸奖:“真看不出来,你这个小黑子打鬼子还真行嘞!着实表现不错。”

不仅如此,滕西远还获得了由廖荣标亲自奖励给他的一支毛瑟手枪,这把枪也正是滕西远家中的第一支枪。在之后滕西远参加的战役里,他也用这把枪打死了很多敌人,并且成为了山东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

图|粟裕

英勇杀敌,智勇双全对抗国民党

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不顾百姓的呼吁和安危,竟公然发动了内战,本以为能回家继续务农的廖荣标为了实现解放,也再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作战,当然,滕西远也不例外。

同年7月,此时的滕西远已经凭借战功和自己的军事素养、作战能力升任为部队里的一名炮兵连长,并且也参加了这场围歼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的战斗。

但在计划准备落实后,国民党很显然并没有察觉到我军的意图,径直向包围圈内挺进,为了有效地利用炮火打击敌人,滕西远让部下到靠近前线的地方负责警戒,以便为炮火打击精准定位。

图|抗战图片

这天傍晚,滕西远到一处山坡查哨时,突然发现有200多名国民党士兵正朝着这边山沟走来,而且他们的装备也十分精良,但此时,我军主力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才能赶到此地。但滕西远觉得不能白白放跑了这些敌人,更何况他们身上还有那么多先进的装备。

但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一名负责警戒的战士,而且他们身上所有的武器加起来也仅有3颗手榴弹、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而已。这时,滕西远的大脑飞速运转,不一会儿就想到了主意。

于是,等这股敌人到达山沟处的时候,滕西远便立即朝着国民党所在的位置扔了一颗手榴弹,并且高声朝着山沟里喊道:“沟里的国民党听着,你们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快快放下武器,不要做无畏的挣扎,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边说边朝着天上开了一枪。

图|国民党名将照片

因为天色已晚,四下里一片漆黑,敌人也并不清楚这里到底埋伏了多少解放军,但因为滕西远的营造出来的气势,他们深信已经中了我军的埋伏,甚至有些慌乱,一时不敢行动。

可等了一会,他们并没有发现周围有解放军的行动的声响,他们很是害怕,便想立即撤出这里。可就在这时,两侧山坡上喊声四起,解放军战士包围了这个山沟,随即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下,200多名国民党军也被成功消灭。

原来,滕西远学着书里给敌人唱了一出“空城计”。就在他们听到滕西远的叫喊原地等待的时候,我军主力听到枪声后便迅速集结,朝枪声的方向飞奔而来,滕西远的聪明才智牵制住了敌人,使他们错过了撤离的最佳时机。也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年仅22岁的滕西远再次获得了一等功。

图|国民党照片

在此次战后的庆祝大会上,华野副司令员粟裕还专门和他进行了交谈,并且称赞他为“孤胆英雄”,又奖励了他一把“匣子枪”,并且亲自挂在他的胸前。这是一把崭新的毛瑟手枪,而且这把枪是在此次战役中从敌人那里缴获得来的。

由于当时我军内部十分稀缺,所以,滕西远对这把手枪也是非常珍视,时刻佩戴在身上,这也是他家中另一把手枪的由来。此后,滕西远也一直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的上百场战斗。可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他的军旅生涯依旧没有结束。

图|滕西远老人

一心报国,毅然跨江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一触即发,滕西远也再一次奔赴了新的战场。当时的战斗条件是十分艰难的,战士们在这场战斗中也是非常艰辛的,滕西远跟随大部队入朝时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赶路上。

在滕西远的回忆中:“我们的部队刚过鸭绿江不久就和敌人打上了,那时候美帝国主义的军事装备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他们在天上有空军,在地上有摩托化步兵,而我们中国的部队却只有两条腿跑,也就是小米加步枪。”但为了实现一些战略目标,我国解放军经常会进行远距离、长时间、不间断的穿插,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走完这些险阻的道路。

当时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温度常常在零下30多度,而在这一场战役中,我国的解放军战士们都没有吃上过一顿热乎的饱饭。甚至于在抗美援朝时,有很多战士还没有怎么打仗,就已经死在了抗美的路上。虽然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滕西远从来不曾畏惧过这股严寒,他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一路挺了过来。

图|抗美援朝

1953年3月,虽然距离停战协定的签署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但敌军却依旧存有侥幸心理,还是想要在这次战斗中取得胜利的希望,于是,他们主动向位于三八线附近的中国解放军进行了突击。

为了应对敌军火势凶猛的袭击,我军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的穿插作战计划,做好战略部署之后,便立即展开了行动,可就在滕西远参与的一次行动中,我军前进的唯一去路被敌军的一辆坦克拦住了。但如果不能穿过这片地区,我军将无法取得既定的战果。

图|抗美援朝图片

但我军是轻装前进,并没有携带重武器,手上仅有的炸药包在原激励的抛掷下也并不能对敌军的坦克造成任何伤害,所以必须有人抱着炸药包冲到坦克上并将炸药包挂在上面才能将其炸毁,但这也意味着此去执行这一任务的战士将九死一生,并且很有可能没办法再活着回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滕西远站了出来,他决定亲自去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

滕西远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坦克旁有一个小沟可以躲避敌人的视野,不被敌人发现。于是,他抱起炸药包利用地形作为掩护,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沟里,但当他靠近了才发现坦克上还有一个炮塔,而炮塔里的敌人是完全可以用望远镜把沟里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的。

图|抗战照片

这时,滕西远知道自己这次很有可能回不去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害怕,也没有因此退缩。反而立即抱起炸药包朝着坦克冲了过去,或许是敌人没有想到他竟然敢一个人从沟里摸上来,便一时没有察觉。

就这样,炸药包成功地挂在了坦克上面,几秒钟后,敌人的坦克就被成功炸毁,战士们见状都纷纷冲了过去,最终在预计的时间内把任务圆满完成了。

而滕西远也因为跑得及时,只受了一点轻伤,并没有生命危险。在这次行动中,他也成为了闻名全军的爆破英雄,给他传奇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滕西远老人

滕西远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年幼时父母双亡,两个哥哥参军后也逐渐失联,为了生存下去,他和弟弟沿街乞讨,最小的弟弟还被活活饿死。这一段童年的时光是滕西远最痛苦,也是最辛酸的记忆。

后来,从13岁参军到28岁光荣复员,滕西远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的战役。

在这期间,滕西远也一直保持着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的热爱,也一直在各个战役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且创下了十分优越的战绩。

在他这15年的军事生涯中曾先后五次负伤,但这些伤从未让他害怕过,也从未让他退缩过。他越战越勇,不怕牺牲,勇于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并荣获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复员回乡,闭口不谈曾经辉煌,默默回忆当年时光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滕西远复员回到了莱芜老家,而退休后的滕西远老人也没有闲着,他先后在莱芜的公交公司、园林等基础部门工作,用心办帮老百姓们实事。

这几十年来,滕西远也从来没有主动和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辉煌过往,但在闲暇之余,老人还是会经常把这两把枪拿出来擦拭、抚摸。

端详着这两把枪,好像又回到了自己曾经抗战的时光。而村民们也都知道滕西远的手里有着两把枪,但他们并不害怕,也没有人感到意外。

图|滕西远的两把枪

原来,在1982年,解放军6206部队就专门授予了他持枪证和持枪须知,所以,滕西远老人的两把枪是合法持枪资的。后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来到滕西远老人家中的时候关心问候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也许对于已经96岁高龄的滕西远老人来说,这两把枪已经有着远远超过武器的价值和意义了。

图|持枪须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滕西远便是这样的勇士,在那个离乱的年代里,他用自己顽强的斗志和其他的解放军战士一起,拼出一条血路,为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图|滕西远和老伴

不仅是滕西远,所有的抗战战士都是英勇无畏的勇士,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家国的安宁无私奉献,奔赴在每一场战斗的前线。

我们应该永远地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意志,也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而现如今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肩负起我们身上的时代使命,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96岁老人持有枪支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遭拒,一张纸众人致敬
山东98岁老人持有枪支,民警上门收缴,老人拿出持枪证,众人泪目
【红色地名故事】陶庄战斗记忆——陶庄镇
老照片,那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峥嵘岁月
今古 | 他绰号“拼命三郎”,立过9次特等功,14岁入伍被称之为“兵王”
铁岭旧事‖ ​张文祥烈士传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