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产能合作的开拓者

摘要

像国投一样,不少中国企业都已走在国际产能合作的路上,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才迈开第一步,在未来的路上,他们都同样面临着不少困难,需要面对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唯有苦练内功,建立多元化海外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所在国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研究,尽可能降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保证产能合作之路走稳走远。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的印尼水泥项目一期日产3200吨熟料生产线,8月27日正式点火投产。该项目位于印尼西巴布亚省首府马诺夸里县,是“一带一路”建设典型项目。项目拟分两期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年产水泥可达300万吨,将满足经济走廊需要并辐射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周边国家。

国投的这一项目,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又一力作。国际产能合作对于深耕“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装备产业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下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利用我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已条件具备,机遇难得。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能。2014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就已超过20万亿元,出口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1/3,稳居世界首位。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机床产量占世界的38%,造船完工量占41%,发电设备产量占60%。

但市场对产能的需求是有限的,到今天,中国很多行业的产能已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相反,在“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不足,而且一些国家正处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产品。所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市场条件,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对中国来说,推动优质富裕产能走出去,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状况,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利于调结构和惠民生,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合作方国家来说,可以带来产能和投资,增加当地就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机遇。

事实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初期,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却缺乏资本,这个时候,必然会选择以劳动力优势吸引投资,因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国。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劳动力成本优势自然会减弱或失去,这时资本会自然流出,而产能也必然找寻机会。中国今天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正是从商品和服务的输出国转向对外资本输出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时候。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我国企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4万亿元人民币(8630.4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产业,既有以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高铁和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

应该说,不少企业在开展产能国际合作方面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总体来说,我国企业还处在产能合作的探索阶段,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在品牌形象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外方违约责任追究、反倾销诉讼等方面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高,“走出去”的步子迈得并不容易;而由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甚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国家对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存在误解甚至曲解,导致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遭遇人为门槛、企业正当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等一些障碍。企业在产能合作方面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来得不容易。

国投的印尼水泥项目顺利投产,前期在市场调查、项目评估、洽谈合作、现场勘探、施工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项目投产虽然是成功的一步,但距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路要走,可能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像国投一样,不少中国企业都已走在国际产能合作的路上,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才迈开第一步,在未来的路上,他们都同样面临着不少困难,需要面对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唯有苦练内功,建立多元化海外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所在国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研究,尽可能降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保证产能合作之路走稳走远。

原创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交建铁路“走出去”工作分析与探讨
​中咨砥砺奋进四十年︱中咨公司:为基建工程保驾护航
中国园区海外拓展之路
市场化特征为“高铁出海”加分
中国如何借鉴海外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微课堂】紧抓能源转型机遇,拥抱万亿级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