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妈买的房,凭什么不让她住”“可以住,但有两个条件”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增广贤文》:“得宠思辱,居安思危。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前半句讲的是人要慎重,要有忧患意识,虽然说要活在当下,但是不能只耽于一时的享乐,因为人生无常,没有忧患意识,等到无常之事发生的时候,容易自乱阵脚。

后半句其实也跟忧患意识有关,是一种辩证思维,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未必会一直如春天般美好,如果没有忧患意识,等到彼此间的情谊如秋叶般凋零的时候,会手足无措。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杞人忧天,而是要有应对人生无常的心理准备,在变化中求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管好自己,用一个坚定平常的心态对待人生,才不会有太多的不甘和遗憾。

对于此生只想一个人过的人来说,不考虑那么多也没关系,虚度完一生也没什么好牵挂的。但是对于结婚生子的人来说则不能大意,你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活问题,还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生活,另外还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果前半生不把该铺垫的东西铺垫好,到头来就不会活得轻松

下面这个女人经由她婆婆的晚年生活联想到的一些问题,就跟前面提到的“居安思危”有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家人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不该计较太多利益方面的东西。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即便是家人之间,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以后,也难免会有利益纠葛,人与人之间好像始终缠绕着“得与失”。

人都有贪心的一面,对“得”的需求对于“失”的需求,说白了,别人给你东西你会开心,但是别人向你索取,你就不会那么开心

比如现如今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间,子女结婚的各种花销,足以掏空六个钱包,但是,当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反过来让他们掏空钱包孝顺父母,他们则未必会像父母当初那么大方,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给的时候容易,想要回来没那么容易。

我不是圣人,我身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初要买房的时候,觉得婆家出钱理所当然,但是当我老公要把婆婆接到家里住的时候,我却表示反对。

当时我跟我老公都没想太多,他见我反对,很生气,反问我:“我妈买的房,凭什么不让她住?”

我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我爸妈也出钱了,我也出钱了,怎么能说是婆婆买的房呢?最后吵来吵去,我示弱了,因为若论出钱多少的话,确实是他们家出钱多。但我又不甘心让步,所以就告诉他:“可以住,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以后不要再拿房子说事儿,总感觉你拿房子说事儿是在要挟我;第二,婆婆住过来之后要听我安排,只要她跟我好好相处,我自会孝敬她。

虽然谈妥了,但是婆婆并没有在我们家长住,或许她也觉得别扭不方便吧!

如果我是没心没肺的人,可能觉得婆婆走了正好。但我不是没心没肺的人,我突然想到:等到将来我老了,也要到儿女家蹭住吗?到时候如果儿女烦我怎么办?

由此,我想了之前结婚的事,想了之前买房的事,前前后后想了很多,而且把这些杂念都跟我老公说了,最终我们分析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到晚年,最好的活法是“有钱傍身”。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父母辈晚年的生活,但是我们能左右我们晚年的生活,只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做铺垫就好。

外人不明白我们夫妻俩为什么突然那么拼,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现在不拼一把,之后子女结婚掏空了我们的钱包,等我们老了,只能依赖他们,到时候万一他们不值得依赖或不让我们依赖,抑或是我们不想麻烦他们,没钱傍身的我们会活得很凄苦。

02

虽然从道德以及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未必会那么顺利,一来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二来是因为很多父母子女不在一个地方住。

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当然还可以按照以前的方式相处。但如今很多东西都变了,如果我们不能顺应变化而改变,会积累很多问题。

常规情况下,子女孝顺父母这种观念当然要继续传承,但有些非常规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比如有的父母倚老卖老搅乱子女的生活,另外有的子女没有能力养活太多人,这些情况都会使得孝心无法顺利进行

虽然说不是所有人都会遭遇这样的情况,但对于类似的情况,我们也要提前考虑到。如果两个家庭不想纠缠在一起,最直观的办法就是打好基础,有钱傍身,这样才能把很多现实问题安排停当。

前面那对夫妻考虑的问题也是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他们不趁着年轻时拼一把,等到他们到晚年的时候,为子女掏空了钱包没钱傍身,子女万一不孝或者没有能力养活他们,他们又不想麻烦子女,此时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这就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问题,虽然不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尽善尽美,但至少不能忽略这些问题,否则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真等到麻烦缠身的时候,你可能连退路都没有。

03

前面那个案例中的情况也跟“阿伦森效应”这种心理现象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好上加好容易让人接受,多了又减容易让人反感

具体到那个女人的婚姻中来说就是:如果男方以及她的婆婆一开始不给太满,等到结婚后再慢慢给她好处,此时跟她谈条件,就很容易谈拢;但是如果一开始给得太满,之后谈条件让她付出,则不容易谈拢。

这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是个很微妙的心理问题,恋人和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如果你给了对方七分的爱以后,再一点点增加,对方会很喜欢;反之,如果你上来就给了对方十分的爱,之后稍微减去一点,对方就会心里不舒服。

这对于夫妻之间相处,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都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不懂具体的心理学名词叫什么,但我们要明白人的这种心理,不要上来就全盘付出,虽然这听起来很美妙,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因为当你没什么可给的时候,反过来索取的时候,很难被接受

这中间存在一个隐藏的关键点,也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比如,你只有十块钱,一开始给对方五块,之后哪怕慢慢加到了十块,也并不多;但如果你有十万块,一开始给对方五万,之后慢慢加到十万的时候,相较于前面一种情况,给对方带来的欣喜会更多。夫妻之间可以慢慢加满,但父母子女之间,父母出于对自己晚年生活的考虑,要给自己留点,这样才能在不如意的时候,靠自己的钱傍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小产后婆婆给我吃榨菜
没钱的时候,亲戚对你怎么样?网友:伤口上撒盐的都是至亲
对话|春节前我观察了50个家庭:想要体面老去,有着多少难言的心酸?
我于昨夜去世,走时心如止水:不管有没有孩子,老了都是“渡劫”
在女婿家养老一直让我生不如死,后面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养老法
年龄越大,对父母的感情越淡,很多时候都有这种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