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文化名镇磐安镇的前身永宁镇是千年古镇

安镇的前身是永宁镇,永宁城即今四十铺所在地,从汉代起,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可谓千年古城。

一、汉代的雒门聚

永宁镇就是西汉末大落门谷口的落门聚。曾为隗嚣政权的战略屏障。东汉与隗嚣割据政权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永宁镇。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当时的隗嚣等人起事于天水,此后割据称王。建武九年(公元33年),隗嚣死。其部将王元、周宗等拥立隗嚣小儿子隗纯为王,“犹总兵据冀”,即继续盘踞在冀县。这年的“秋八月,(光武)遗中郎将来歙监征西大将军冯异等五将军讨隗纯于天水”。冯异等人与公孙述派援隗嚣军的赵匡、田?激战将近一年,终于斩掉了赵匡和田?。“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明年夏,(行天水太守冯异)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冬十月,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其将王元奔蜀,(隗)纯与周宗降,陇右平”,“陇、冀略平”。永宁镇也就是汉代的大落门谷,《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冀县》条说:“有朱圄山、有缇群山,有雒门聚。”《注》:“(雒门聚),来歙破隗嚣处”。“雒门聚”即“落门”,宋代的郑樵有注解:“《通志》伏羌县西四十里有永宁镇,即(伏)羌之大落门谷”。古籍确实有大落门、小落门之别,四十里铺的永宁镇古称大落门。北魏时期的落门聚即今武山旱坪。

二,北魏时期的闾里

永宁镇称为“闾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水又东,与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一,东北流,注于渭水。有落门聚,……渭水自落门东至黑水峡,左右六水夹往。左则武阳溪水,次东得土门谷水,俱出北山,南流入渭。右则温谷水,次东有故城溪水,次东有闾里溪水,亦名习溪水,次东有黑水,并出南山。北流入渭水,渭水又东出黑水峡,历冀川”。从落门聚(旱坪)向东的第一条河就是温谷水(从武山温泉流出,经磐安镇东坡峪,尉家沟、张家沟、毛家坪,汇入渭河),现在磐安当地人称“上南河”。永宁镇(磐安镇四十铺)旁边的河以当时的“闾里”命名称闾里溪水,现在称四十铺河。

三、唐代始有永宁之名

永宁之名始于唐代,一直沿用到康熙五十七年地震时被山体滑坡埋没而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唐代设置永宁县,曾经是渭州州治。冀县在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为伏羌县,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治永宁县。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永宁城不仅是伏羌县县治所在地,也是伏州州治所在地。安史之乱,吐蕃乘势崛起,唐末时,吐蕃势力伸至泾、陇一带,秦州以西已不复为中原政权控制之内,汉民大部撤离,羌人成为此地主要居民。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至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763——962年),为吐蕃占领。

四、宋代西部最大的博马场

后周世宗时王景收复秦州,永宁再次为中原政权所控制。此后一段时期,秦州为北宋西界边地,而永宁镇也就在宋初再次扮演了重要的国家战略角色,就是赵宋王朝在这里设立买马场,控制茶马交易,通过“卖茶买马”,控制河湟吐蕃对宋的马市,解决因与辽、西夏关系紧张而导致马源枯竭的问题。北宋曾委派官员“自秦州入蕃界招马”。在永宁寨设博马场进行茶马贸易,故“蕃部马至,径鬻秦州。”当时的永宁镇是全国五大博马场之一。《宋史》卷198,兵志《马政》记载了北宋买马数量: 嘉祐以前,原、渭、德顺凡三岁市马至万七千一百匹,秦州券马岁至万五千匹。也就是说,原州、渭州、德顺三地三年的马匹交易才相当于永宁寨一年的马匹交易数量,由此可见当时永宁寨繁荣的情况。宋仁宗时,曾年支银千万两,绢15000匹,从蕃部购马8000匹。至宋神宗(1068—1085)时,茶马贸易空前兴盛。熙宁七年(1074),北宋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买马司,分管茶叶与马匹买卖交换。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绍圣三年(1097年)知县汪顺筑永宁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置永宁县,属于巩州。这时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存了。”这时的永宁商旅云集,“西人善马,至边所,嗜唯茶。麝香、水银、牛黄、珍珠自西而来,丝绸、茶叶、金器、银器、漆器流西。”不久,又将茶、马二司的功能合二为一,改设茶马司进行全权茶马贸易,交易更为方便,茶马交换的规模迅速扩大。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兵占据秦州,永宁镇废为永宁寨。明代洪武年间,永宁设镇。

宋代茶马互市的边贸繁荣,以及永宁县城的修筑的时候,恰恰是玉皇大帝崇拜兴起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形成了玉皇大帝崇拜的产物——玉皇殿,以及玉皇祭祀台——烧香台。玉皇殿在永宁镇南约里许的地方,玉皇殿在康熙五十七年大地震时保存完好,同治二年被回军烧毁,以后再没有恢复,只遗留下今天的玉皇殿村名。祭祀台遗迹至今仍然依稀可见,被当地百姓称为烧香台。

五、永宁不宁安于磐石

明清时期的永宁镇依然繁华,是甘谷西部重镇。据伏羌县志记载,明代当地名儒麻盛在此设馆授徒,时人尊称为“麻夫子”。明清永宁镇的繁华,还见于清代邑令曹思义的《便商桥记》:“永宁,我伏邑一巨镇也。南山峙于左,北山拱于右,沿北山东下,渭河环流,水淖而土肥,林木蓊郁,嘉禾秀发,烟火数千家,行旅商贾,杂遝辐辏,附近村落骈趋入市,阛阓喧嚣,邑城远不逮,盖由来旧矣。”

永宁镇毁于康熙五十七年大地震,据记载北山南移,将这个商贾云集、贸易活跃且为战略要地的重镇一夜间覆埋,掩殁3万余人,现在仅存部分南城墙。造化无常,桑田沧海,千百年繁盛,兴衰旦夕之间。《甘谷县志》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二十一日大震,北山南移,覆压永宁全镇,礼辛留下少半,西北无有存者。共伤三万余人。清廷发内帑金,派部员来赈。”对这次惨绝人寰的大灾害,清代学者巩建丰记述是:“当是时坤舆杌陧,山川腾沸,不减高岸深谷为陵之变,加以亿万生命无论贤愚,沦陷于土井陆海中,不过一呼吸间尔。”“土人言是日日出寅刻,天微明,光为云撩,觉黯然无色,乍见黑氛四塞,震声更轰轰不绝,过迅雷十倍,而亘北一带山崩土飞,壅渭而奔,直扑于南山腰,将环镇二十里居人压之。其地冲为高阜,倾陷坳垤,淤泥若粪,令人悚目而惨心者,废一如渭城也。”

永宁镇千百年的繁华,就这样毁于旦夕之间。于是移五十铺建盤安镇,作为新的集镇,替代了永宁镇。取名磐安的根据,据巩建丰《伏羌县志》所说,是“永宁不宁,安如磐石”。永宁一词源于《书经》中:“其宁惟永”之意。安,其名出自《荀子·富国》“国安于盘石”,人们希望经历千年的古镇永宁“安如磐石”,永久安宁。无论是永宁还是磐安,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磐安十八涡一日游
袁方 | 《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秦凤路图正误三则
天水军(简志)
杜甫陇右行踪几处主要线路和诗句学界争议题略(一)
看图识唐诗(596)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