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梁文与民间上梁赞词俗语


上梁文是一种文体,专指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有记载的最早的上梁文被认为是北魏温子昇 《阊阖门上梁祝文》, 宋 王应麟认为是上梁文的发端之文。见《困学纪闻·杂识》。关于上梁文的功能, 明代 徐师曾 《文体明辨》解释说:“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麪,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长,以麫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礼也。” 清代 汪懋麟 《十二砚斋落成自题》诗之二:“小试神通移柱法,大夸手段上梁文。好言南北东西合,佳兴风雨月露分。”
上梁文一般由名人撰写,施工工匠上梁时诵唱。上梁文是针对特定建筑请人专门制作,官宦富豪人家建房,当然会请文人雅士撰写并诵唱以祝贺,上梁文演变为诵唱俗语,可能是寻常百姓家,诵唱上梁文的习俗就逐渐演变为各种各样的赞词俗语,我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匠人自己的创作,他们为许多人家建房,需要一种处处通用的赞词俗语,这套比文人雅士的上梁文通俗易懂,也不需要再请人撰写,默记在心处处可用。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有些民间文人参与了最初创作,匠人们念诵之后,略作修改,或者在流传过程中有人再作修改,逐渐形成流行俗语。这些吉祥赞词俗语。这些赞词俗语和上梁文相比,从创作主体看,没有确定的作者,上梁文有特定的作者,见于史载的上梁文,都是文人墨客的作品,而建房赞词俗语,找不出作者,是流传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从赞词俗语的内容看,没有上梁文那种文章创作的逻辑性和格式,也不像上梁文那样指向特定的主人和建筑,而是简短通俗,到处通用。从语言风格看,上梁文的语言是书面语言,文雅而富有文人气息,而上梁俗语赞词的语言风格是通俗化大众化的,注重渲染喜庆热闹气息。
上梁文和民间上梁俗语两者之间也存在互相借鉴,由雅入俗,由文人创作进入民间俗语,或者由俗入雅,把民间俗语引入文人创作的上梁文中的现象。有些民间俗语就是文人创作的骈文在民间的流传。有些文人创作的上梁文,也明显吸收了民间上梁俗语。
符上梁文两篇:
《閶阖门上梁祝文》 (北魏)温子昇

维王建国,配彼太微,

大君有命,高门启扉,

艮辰是简,穆上无连,

雕梁乃架,绮翼斯飞,

八龙杳杳,九重巍巍,

居宸纳祜,就日垂衣,

一人有庆,四海攸归。

披云楼上梁文   (宋) 陈师道

夙夜在公,必有燕休之地;上下同乐,孰知兴作之勤。惟此东州,称为辅郡。遗泽未息,犹有唐虞之风;王化既成,更同齐鲁之俗。河山千里,抱鼓不呜;闾巷百年,豪杰间出。地滋垦辟,岁嗣丰穰。里无愁叹之声,吏绝追呼之扰。因斯时之暇豫,乐此地之登临。革故增高,事非过制;断长续短,费不及民。栋宇靓深,称吏民之观望;岁时游豫,遂老幼之欢娱。爰历灵辰,用兴危架。听于舆颂,落此成功。

抛梁东,日上云开四顾中。今代功名归二老,当年富贵有朱公。

抛梁南,舳舻衔尾系江潭。朝降已作丰年雨,暮饮行听抵掌谈。

抛梁西,阴阴桃李下成蹊。举头更觉长安近,送目长随落日低。

抛梁北,瑞塔亭亭入云矗。百年战斗及明时,千里河山余故国。

抛梁上,危架岩蛲远千丈。房星璀璨近檐楹,海岱摧藏但空旷。

抛梁下,割肉成堆酒如泻。燕雀投人也自忙,鼠蝠旋墙不容罅。

伏愿上梁以后,人神同力,晹雨以时。水宿涂行,夜无风露之警;盆缫镰割,家有囊廪之余。囹固一空,鞭笞不试。商旅四集,货贿遂通。据榻以谈,不减庾公之兴;从游而赋,尚须韩子之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祠上梁赞词
马致远的散曲创作:通俗文学文人化
马春阳为《俗语诗辑解》一书作序(序一)
九赞词,58页
《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梁文紀》明-梅鼎祚
全梁文.读书人心系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