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现实,多一些理解,少给儿女添麻烦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师利国

我写了不少关于子女如何理解老人、孝敬老人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告诉子女孝敬老人要趁早,行孝道要及时,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想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老人也要多理解子女,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给子女添乱、添堵、添负担。

作为老人,一定要面对现实,老了就是老了,要承认与年轻人存在一定的代沟:一是文化知识存在差异。目前六十岁以上老人普遍文化偏低。当年正上学时候处于文革时期,多数荒废学业,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基础太差,很多人力不从心,而他们的子女都在40岁左右,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二是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明显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三是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大多都经历过苦难,对来之不易的生活十分珍惜,其子女却没有这种经历,加上计划生育政策限制,大多都是独生子,农村人相对多一些,无论多少,看得都比较娇贵,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四是朋友圈子存在差异。由于知识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朋友圈子肯定不一样,而我们很多老人有了子女后,都是围绕子女转,除了工作,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五是收入消费存在差异。目前退休老人退休金远远低于年轻人。农村老人已经不在打工范畴内,收入差距更大,很多老人要靠子女赡养。正因为存在差异,老人应该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八十年代有一句时髦的话“理解万岁”,我十分赞同这一提法,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做到相互支持,生活中有了理解,生命中就多了快乐,理解犹如雪中送炭,让人感到温暖。

我认识一位与我同龄朋友,初中文化,生活在农村,种地是一把好手。随着农民打工潮的到来,应该说打了几十年工。儿子大学毕业后考到重庆一事业单位上班,儿媳妇山东人,某国企上班。开始是租房子住,上班六年后买房交了个首付,每月还贷4800元。小两口是能省则省,对老人也十分孝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五年前因男方父母的到来,打破了小两口平静地生活。老两口身体健康,因年龄已经60岁,没有地方去打工,只能回家种地,可是自土地流转后,仅有几分菜地。整天无所事事,闲着无聊,老两口商量到儿子那里帮帮忙,顺便找点事干。儿子儿媳妇十分欢迎,并做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老两口也把家里事情打理安排到位。大包小包行囊直奔重庆,知道他们的是到子女那里享福,不知道的还认为两老讨荒。小两口接站时,看到这种画面也惊呆了。

本来不大的两间房子,一下子多了两口人,肯定需要一段适应过程。待一切就绪后,父亲想找点事干,儿子托人给父亲谋了一份门卫工作。老伴也没闲着,没事时在小区周围捡废品,存放在小区楼道角落里,可是物业公司三天两头叫清理,还多次找到儿子儿媳妇,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儿子儿媳妇也多次劝老人不要拾荒,可他们就是不听。没办法,只能收拾整齐放到家里,屋子成了垃圾场,还美其名曰减轻负担。儿子也曾经给老家亲戚打电话,劝父母回老家住,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没办法儿子只好给老人在郊区,花一千多元租房子。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开支,给本来压力大的儿子儿媳妇加重经济负担。

有一次老两口进超市买东西,因为疫情期间进入商场,都必须查绿码,两老不配合还硬闯,被拦下后还骂骂咧咧,工作人员只好给儿子打电话接回。更可气的是,老爷子在门卫值班时,因喝酒与业主打了起来,经派出所协调赔偿2000元,辞退工作岗位。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就目前身体状况,在老家居住会更加方便,收入虽然减少,但在城里开支较大,也许拾荒收入还不够租房子,况且在城市里什么都要买。但作为儿女压力再大,也不会告诉老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也许老人有自己的考虑,认为儿子在城里混得还可以,自己劳累一辈子,也应该享享福,享受一下城市人生活。如果现在回家别人怎么看,各种猜测都有,闲言碎语也不会少。也许他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放弃农村大房子不住,来城里花钱租小房子。放弃农村熟悉的亲戚朋友,到一个陌生环境见的都是陌生人。在别人眼里是城市生活,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还有一些老人对子女是否生二胎指手画脚,而没有考虑年轻人的想法及生活压力。有的老人怀旧感特别强,旧家具,旧衣服,旧的生活用品舍不得丢弃,把家弄成了杂货铺博物馆。有的老人生活本来就一般,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还经常光顾牌场,没有就向子女伸手,子女苦不堪言。

有一位女士给我讲,她公公婆婆不在了,有了孩子后,她父母就来省城照顾。母亲忙前忙后挺累的,父亲不会干也不习惯新的环境,特别喜欢喝酒,可是逢喝必醉耍酒疯,弄得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很不安宁。清醒时说什么都可以,醉酒时什么都不管不顾,搞得十分头疼。让他回老家吧,又不会做饭,身边没人照顾也不放心,现在是左右为难。

2022.4.8武汉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妈逼我在父母和媳妇之间二选一
老两口退休月入18000,在儿子家住半年后,决定不再攒钱,好好善待自己
为什么“一碗汤的距离”不适合中国家庭?暖了子女胃,寒了父母心
“存钱给自己养老后,我后悔了”,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结局怎样?
引用 (原创)腊八粥与懒人节的传说
一位老父亲的忠告:永远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