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乳名叫天赐的漂亮女孩子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师利国

英子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还有一个乳名叫天赐,虽然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但左邻右舍还是喜欢叫她天赐
天赐这个名字很有来历。很多人觉得奇怪,父亲念了三年书,母亲没有上过学,为什么给女儿起了一个很有学问的名字?
乳名的来历是有故事的。这天中午,英子的父亲吃饭后就到地里干活。
妻子跟丈夫说:等太阳落山了去,现在太热了,你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丈夫说:这几天多干一点,等你坐月子好好照顾你。
9月的天气已进入秋天,可二十四个秋老虎还是很厉害。他刚走到地里,就看到几只鹌鹑从地里跑出去,他好奇的走到地里寻找鹌鹑留下的痕迹,发现了一窝鹌鹑蛋,他数了一下有七个。心想这地我种了十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事,是不是老婆快生孩子?老天送给我们的祝福和营养品。他摘下几片桐子树叶,拽了几根茅草,把鹌鹑蛋包裹起来,继续做他的农活儿。由于天气太热,全身都是汗。到树荫下休息一下,人还没有走到树荫下,一只野鸡从身边飞走了。他顾不上休息,心想,这里也许是野鸡生存的地方。他在树丛里仔细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又发现了一窝野鸡蛋。要知道野鸡蛋营养价值可比鸡蛋好多了。他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打包,边打包边哄着小曲,他全然忘记了汗湿的衣背。
他正在琢磨,今晚一定要美餐一顿。此时远处传来呼叫他的名字。有人扯起嗓门:你老婆快生了,你快点回来。他拎着鹌鹑蛋,野鸡蛋飞快的赶到了家,妻子顺利产下一个女婴。
预产期快到之前,小两口预演着各种办法措施,到医院去,请接生婆。就是没有想到这么顺利,有人说产妇一直在运动,不是在地里劳动,就是在家喂猪,养鸡,做饭,洗衣,所以才顺产。由于心情太高兴,几位大娘大嫂忙个不停,他不知道此时自己应该干什么?一会儿屋里一会儿屋外,一双手放在这里也不合适,放在那里也不自在。直到有位大娘告诉她,还不快点给媳妇弄点吃的,他才反应过来。他抓了一大把豆米放在锅里煮,快熟时打了八个野鸡蛋,端到妻子床前,妻子吃了一口,你怎么不放点白糖。他急忙去找白糖,可是糖罐是空空的。情急之时,他飞快地跑到邻居家,拿了一点白糖。
妻子是真饿了,吃了两碗还不解饿,可他只煮了两碗。有一位大嫂说:你也太抠门了,你不知道女人生孩子多消耗体力吗?我生第一个孩子吃了四碗鸡蛋炒饭,还喝了一碗白菜汤。
他又开始忙着去做饭,并且留几位大娘大嫂在家里吃饭。饭快好后,又有几位邻居来家祝贺。吃饭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告诉他应该怎么照顾坐月子的女人,这一段时间必须卧床休息,不能沾凉水,头要用围巾包起来,一天最少5~6顿饭,不能吃辛酸辣食物,不能生气。
有人说,当爸爸的别顾着光高兴了,女儿的名字想好了吗?
我没有文化起不好名字,到时找一个有文化的人起。
起名字就是爸爸的事,叫着顺口就行。
晚饭后客人们都走了,他是手忙脚了。这一晚他基本上没睡觉,一会妻子需要照顾,一会女儿哭闹,也根本睡不着。回想今天在地里干活所发生的事,绝对有天赐良机之意,也太巧了吧,鹌鹑蛋,野鸡蛋同时出现,难道上天知道我家里困难?想着想着,他给妻子讲,女儿叫天赐吧,有纪念意义又好记。
妻子说听你的,希望女儿天赐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运。天赐就是这么来的,户口本上叫英子。
英子的家庭条件很一般,现在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英子的爷爷,在煤窑打工时不幸去世,当年英子爸爸才五岁,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十岁那年,母亲改嫁到外地。他跟年迈的奶奶生活,生产队考虑家里困难,没有挣工分的劳力。安排奶孙俩养一头耕地黄牛,这样可以每天有几分工分。从此英子父亲就成了放牛娃,同龄的孩子大多数都在上学,但他没这个条件。除了牛耕地劳动外,其他时间都和牛打交道。

由于小孩子贪玩,把牛放到山上后,他不是掏鸟就是下河摸鱼,忘记了牛的存在。有一次快回家时,牛在什么地方不清楚,他满山找牛,这也不是第一次了,相信你不会跑得太远。可是这次他害怕了。已经找了很长时间,又不敢回家告诉奶奶。由于着急不慎摔倒在悬崖下。后来被人救下,送往医院。从此落下脑震荡后遗症,头脑时好时坏,平时跟正常人一样,但犯起病来就迷糊。
英子的母亲也是一个苦命人,从小右腿有点小残疾,自卑心理很强。15岁那年,父母相继离世,爷爷奶奶早已不在,她独自撑起这个家。
分产到户后,英子的母亲种过地,学过缝纫,当个保姆。八十年代末,随着打工朝到来,她又到外出打工,在工厂她认识现在的丈夫,由于是老乡,两家隔的不远,彼此产生感情。两年后工厂倒闭,经过再三考虑及自己身体情况,他们回到了家乡。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请客人,只是办理了结婚证,两人就在一块生活。除了种地,也打些短工,按说生活不是问题。但两个人经常犯病,不是头疼就是腿疼。仅靠种地难以维持生活开支,尤其是有了英子之后,家庭开销更大了。小两口经过商量,到县城开一家小吃店。由于刚开始做生意,只是租了一个一楼小门面,但空间比较高,他们装修了一个小阁楼,也是他们睡觉的地方。小店可容纳七八个人就餐,生意好的时候,桌子摆到室外,有时城管队人来了,赶快撤摊。
小两口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准备,英子也习惯这种生活。说实话,这不叫习惯,而是厨房动静太大,英子无法在阁楼里睡觉。在英子还不会走路时,早上就睡在一楼摇窝里,有客人来时,把摇窝放到阁楼床上。当英子会走路时,如果想睡觉,母亲就把大厅长条凳并在一起让英子休息,英子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母亲在大堂跑前跑后,英子像跟屁虫一样。母亲时不时的给客人解释,孩子太小不听话。有时大人忙着招呼客人,根本都忘了英子的存在。要是遇到小伙伴来吃饭,她就趴在桌面上跟小伙伴交流,能理解的好说,不理解的就会责怪。
有一天他们接到一个工地做盒饭的生意,这对他们来讲可是一笔大单,两口子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孩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这可把他们急坏了,经过仔细寻找,在离家近一公里的桥下凳子上睡着了,妈妈紧紧的把英子抱在怀里,英子哭的更加伤心。她跟着一帮小朋友玩躲猫猫,跑着跑着,就找不到家了,她害怕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哭,哭累了就在凳子上睡着了。这对只有两岁多的孩子打击有多大,她是多么地无助。从此以后再也不乱跑,生怕失去爸爸妈妈。英子的父母也从中吸取教训,把照顾英子放在第一位,挣钱排到第二位。母亲的主要工作放到英子身上。
英子三岁上幼儿园,很多孩子头几天哭闹不上学,但英子很高兴,因为这里有小朋友玩。英子在幼儿园大班时,父母经营的小吃店房屋改造,只能另找地方,英子也只能到另一家幼儿园上学。英子很不习惯到陌生环境,更不想离开熟悉的小伙伴。可现实是残酷的,不熟悉也由不得她做主。
英子该上小学时,困难更多,公立学校进不去,私学学校全市只有一家,不仅离家远,而且收费高,父母难以承受,后来托关系进了一所公立小学。英子很用功,除了完成学习,还帮助父母打理店里生意。
英子上初中那年,母亲的腿疼得厉害,住进了医院,小吃店只能关门。父亲是医院快餐店两头跑,有时英子一个人在店里住,实在不放心。有时病房有空位置,父亲把英子接到病房里凑合一宿。住院近一个月也不见好转,手术风险大,费用也难以支撑。只好放弃治疗,还欠了很多外债。英子父亲一个人经营小餐店忙里忙外。
英子母亲腿不方便,爬楼梯十分困难,加上英子也长大了,只好租房子住,费用也随之加大。因小本经营,他们请不起工人,什么都是英子父亲操劳。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又休息不好。一天早晨骑摩托车买菜时,头晕眼花撞到了石凳子上,头部和腿部严重受伤,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英子只能请假照顾父亲,这一年英子正是高二,学习正紧张时期。英子父亲生命是保住了,但双腿不能动。家庭的重担落在英子身上,半年后身体稍有好转,父母亲就催着英子上学。英子做梦都想上学,但父母的身体状况,又于心不忍。高中学习本来就紧张,半年的课程已经拉得很远了,无论英子如何努力,都难以跟上。
有一段时间她想放弃上学,想出去打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听到英子有这种想法,十分生气。父亲说:我们是文盲,一辈子没出息,但不希望女儿跟我们一样。英子的母亲向女儿诉说没有文化的苦恼,用哀求的语言,希望女儿看清形势,读好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她给英子说,妈妈为什么很少在外面上厕所,因为不识字怕出笑话,有时憋着也要回家上厕所,我也很少出门,没有文化,处处受憋。有一次村里召集村民开会,你爸没在家,我去参加。会议主要是传达,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很多人听到喜笑颜开,但我不明白什么意思?似乎是在听天书。英子的班主任给英子讲:你家庭条件,不允许你再重读一年,这次高考是你最好的机会,大学考不上可以考一个大专,学习一技之长,总比你放弃高考好。
英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她做梦都想上大学,但她知道拉的课程太多了。看到父母的没文化的遭遇,班主任的苦口婆心。打消了不上学的顾虑,决心利用有限时间冲刺一把。
高考时没有达到本科线,这是她预料之中的事,只能报一所职业学院。但她不后悔,父母需要她时,她毫不犹豫选择照顾。大学离家五百多公里,自上大学后,晚上打一份零工,暑假期间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她从不乱花一分钱,所用的手机还是高一上学时买的二手机,由于学习刻苦,大二考上了专升本,学她自己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父母知道后,激动的流下了眼泪,认为女儿为他们争气了。父母又感到十分惭愧,所有上学费用都靠自己勤工俭学,从不向家要1分钱。
由于父母的身体原因,加上疫情,快餐店无法经营,父母回到了农村老家。英子说学习一年比一年紧张,一定要珍惜上学机会,学点真本事。父母身体越来越差,不能给父母添麻烦,一切都要靠自己。
英子正上大学,以后的路走如何走向,谁也预料不到。但她小小的年龄吃了很多的苦,相信这就是财富,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她呢?常言道:苦尽甘来。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能吃苦的人,吃苦能磨炼意志,吃苦是人生的一种补药。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英子好样的!英子加油!

2023.9.5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少女赴宴归来,救下难产母猪,母猪:快回家跳火坑里
舍不得女儿远嫁
【稷山文苑】寒风瑟瑟,思念绵绵……//稷山 杨爱兰
审己
父亲把女儿嫁给了傻子,若干年后知晓父亲良苦用心,女儿跪地大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真实不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