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 护

本文作者/李红旗

那年夏天,父亲病了,住进了市人民医院,而且,托关系住在了优质病房。比起普通病房,优质病房敞亮多了,房间大,两张病床,卫生间,洗浴间,中央空调,冬暖夏凉。

父亲被推进病房后,一直惊讶不停,“咱是来看病的,不是来住豪华宾馆啊。”老人一生节俭,一分钱掰开两瓣花,年轻时到县城办事,都是挑选便宜的旅店住宿,舍不得住宾馆。也总是找一些你知我明的理由劝说同行者,比如:宾馆楼高,停电了不好下楼,万一地震了,跑都来不及,等等。乡下人都把口袋里的钱看得很紧,也很自然赞同父亲的说法。其实,父亲没有住过豪华宾馆,只是听别人说过房间里的摆设很上档次,红地毯、席梦思床、小冰柜等,他第一次住进优质病房,想不到竟然和豪华宾馆联想到一起了。嚷嚷着要换一家便宜的医院治病,“这个医院有熟人,可以半价”,在子女善意的哄骗下,这才勉强住下了。

住院的第一天,护士就送来了厚厚的一沓各项化验检查单,要求病人家属到有关科室预约排号,而且,特别强调先到一楼住院收费处预交一万元押金。来之前,一位朋友已经告诉了我们,钱要带够,押金不到账户,所有的检查一概不进行。换句话说,有钱在先,治病在后。办完押金手续后,推着父亲排队进行了抽血、大小便化验,CT,胸透,心电图等等,足足忙了一天,繁琐的检查使父亲很不耐烦,累的他一直叹息,言语不清地说道:“你们说我脑子里有病,让我做胸透视与脑袋有关吗?”我们劝解道:“医生负责任,做个全面检查,对你治疗有好处。”父亲再不做声,其实,我们心里明白,父亲心里也明白,住进了医院,病人只有服从,任何争执和辩解都是苍白的。

第二天中午,做完了最后一项核磁检查,才把父亲推回了病房,扶到床上,躺下休息。

父亲又一次被确诊为脑梗,开始治疗后每天的液体量很大,而且,昼夜不停。第四天早上,漂亮的护士来到病床前,递过来了父亲每日治疗费用清单,并说道:“请病人家属到一楼......”我马上意识到她要说什么,岔开了她的话题,示意她走廊里说话。精明的护士知道我的用意后,来到走廊,悄悄地微笑道:“请你们到住院处续交押金。”我先是一惊,短短三天花去了一万元?无奈地望着转身离去的白色身影。

当我天黑之前从老家拿到钱回到病房时,父亲对我说道:“找到钱了?”我知道,他已经看过治疗费用清单了。父亲曾当过村里的民办教师,也算是个文化人,因此,我也不再隐瞒他了。“医生说了,用的都是很贵的药,账上没钱,医生无法开药,咱也不能难为医生。”父亲没有言语。

同房间的另一位病人病情很重,他们家里有两位亲人陪护,我就让出了病房里的空间,租了一张折叠床,睡在病房门口的走廊里。其实,每天晚上走廊里都睡满了男男女女陪护人员,很多人都是身下铺着凉席,身上盖着毛巾被,鼾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整个楼道。

这一晚上,父亲似乎毫无睡意,我两次悄悄走进病床时,他都是睁着双眼,望着天花板,在思索着什么。临近子时,我劝父亲早点入睡,他却示意我坐在床边,嘟嘟囔囔,对我谈了很多感慨之语。虽然父亲言语不太清楚,但大概意思是:看个病咋这么贵呀!在这样的医院老百姓能看的起病吗!当年在咱们老家,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也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而且,花钱很少,还有的不要钱。看看现在,卖一布袋麦子的钱也不够挂个专家号费呢,老百姓一年四季顶风冒雨挣不了几个钱,住一次院就能花去一个家庭几年的积蓄。输液输的是粮食,输的是血汗钱,老百姓哪敢住院啊,看不起病呀!

我只能随和着父亲,便解释,便劝说,直到他在叹息中慢慢入睡。

父亲病房的隔壁,是一个三间大的套房,自住院以来,始终没有见过房门打开过,从窗外也看不清室内设施,神秘感中判断很可能是医生办公用房。

一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簇拥着一位男病号住进了这套病房,才发现这是一套豪华病房。久闭的房门打开后,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寂静,来来往往的探视者络绎不绝。

查房是医院的规矩和制度,每天主治医生都要到病房询问病情,相对病人而言,查房也是一种期盼。人,如果住进医院,心理反差就会很大,体力和心理空间都受到了限制,他们在无奈中希望时针飞转,渴求早日出院,返回到周而复始,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父亲十分珍惜医生查房的机会,总是“一股脑”把与病情有无关系的自我感觉症状统统讲给医生听,医生也很负责任,总是在父亲杂乱无序语言表达中,悟出主要的表述内容,也常常安慰道:“大爷,病情有好转,慢慢治疗。”然后,微笑着离开病房。

但是,豪华病房有所不同,每天查房时,都会进去很多医生和护士,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当时我在想,这位病人的病情一定很严重,难道病入膏肓?

后来,在一次晚饭后推着父亲散步时,发现住在豪华病房的男病号也在散步,精神饱满,笑声朗朗,根本不像有病在身。突然间,对自己的臆想有些内疚,不该把一些不测之词用在他的身上。

经常出入豪华病房的是一位小伙子,大眼睛,看上去很机灵,大概就是陪护吧。我们相互之间由开始的打招呼,到后来有时间攀谈几句,慢慢熟悉后,我知道小伙子姓陈,是位司机,那位男病号是市**局局长。终于我把局长、豪华病房、前呼后拥这几组词联系到了一起,顷刻间没了神秘感,一种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乡下人很虔诚地严守着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亲戚之间,谁家老人生病,无论路途多远,都要有家族里的一位长辈牵头,每户出一位代表,组团前去探望。而且,中午要酒肉宽待,留下吃饭。父亲住院后,虽然距家百十公里,但亲戚朋友都相继前来探望,带来的都是手工挂面和鸡蛋,没有贵重的礼品,但亲情融融,父亲高兴无比。豪华病房的探视方式有很大不同,出出进进带来的都是鲜花和水果篮,相比乡下的礼节,显得洋气了很多。

病人喜欢早睡早起,这天晚上,我和小陈无事便闲聊起来,这才知道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退伍军人,而且,我们还是一个县的老乡。给局长开车一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有转为正式工人。因此,他像对待父母一样,不分昼夜,伺奉着局长。局长也喜欢这名退伍军人,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所有家务杂事都有小陈代为处理,这次局长住院他一直形影不离。当我问起他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时,他惆怅片刻,慢慢说道:“大概有十个月没见父母了”。

看到小陈谨慎而又沉重的样子,忽然有一种怜悯的感觉,他虽不像多数农民工那样,在建筑工地搬砖扛水泥,但心理上的劳累不亚于体力上的付出。处处小心,事事细心,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准时接送局长上下班。领导晚上应酬较多,不管时间早晚,他总是在车里静候。年轻人贪玩、睡懒觉的习惯他没有学会,也不敢学会,每天都在紧张的时空中度过,他知道,农村孩子在城市里打拼不能有任何怠慢。这一夜,我们谈得很晚,临别时,他从局长病房外间拎出了一篮水果递给了我,并告诉我了一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洋水果名字,什么榴莲啊,红毛丹啊,蛇果啊等等。

第二天,我打开水果篮让父亲品尝榴莲时,父亲吃了一口就放在了床头小柜上,说道:“咋怎臭啊?和老家腌的臭鸡蛋差不多。”惹得病房里的人大笑起来。

晚饭后,局长有事外出了,小陈便来到了父亲病房,唠起了家常,不知何故,话题引到了城市和农村看望病人的礼品上来了,更没想到竟引来了父亲一番感慨,“俺们乡下人比城里人实在多了,你看看,来看我的都是带来了好吃又补身子的礼物,再看看局长那里,咋送的都是花啊?又不能吃,又不能喝,顶啥用呀。”

父亲的言论使我和小陈哑口无言。久居乡下,城市里的人情世故他全然不知,父亲依然在用他们那个年代处理事物的理念去评介如今的社会。殊不知,官场上的潜规则早已穿越时空,上升到了又一个层次,相比之下,父亲那一代的观念是如此的苍老和苦涩。我对父亲解释道:“城里人看病人也是很讲究的,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父亲仍是不解,小陈诡秘地笑了一下,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借故离开了房间。

疾病在身,既要药物治疗,也要食物调养,做子女的总是想办法调剂父亲的一日三餐。医院虽有两个餐厅,可是饭菜质量一般,即便如此,开饭时间也是熙熙攘攘,病人和陪护无序地拥挤在各个窗口前。但是,豪华病房的局长却不用到餐厅就餐,每到吃饭时间,总会有人提着两三个饭盒送到房间里,这为局长省去了拥挤和吵闹,为领导休息和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自从和小陈攀谈成老乡后,每到为局长送的饭菜多时,小陈就会分出一些给我们吃。因此,平生第一次尝到了海参、鲍鱼等珍品的滋味。

也许医院是每一位人生旅行者的驿站,步伐快慢的人都要经过这里,在这个地方停歇小憩,补充给养,那是为了去走更长更远的路程,去沐浴更骤更急的风雨。有的人一生负重太多,也许没有走出驿站,再也看不到他前行的身影。有的人在驿站里保养之后,前行的步伐更加敏捷。总之,驿站不是每个人久留的地方。

局长要出院了,小陈前来和我们辞别。相处多日,真有点难舍难分之感,尤其是局长住院期间,我有幸吃到了从未见过的洋水果和海鲜,这个经历铭记深刻。

我真想祈求局长再住下去,但是,我不能把第二个不测之词再一次用在局长身上了。

☆作者简介:李红旗,河南滑县人,退役海军中校,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历任秘书、副处长、副主任,转业后在河南濮阳市教育局工作。自幼爱文学,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豆腐块”,离岗后闲来无事,回忆历程,珍惜生活,撷取点点往事,以慰平俗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薄情的世界里,我们深情的活着-医院见闻3
品读:德国医院:细节成就信誉
为别人的生与死他做了许多,今天他在生死间徘徊,我们不知该为他做些什么(1)
9-6 惩罚不是上策
拿命换钱的小姑
Y002 医院环境太差,我要不要出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