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起饭碗,我感恩袁隆平院士!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师利国

绘画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朱凡

上午在湖南长沙举行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我是含泪观看新闻直播,很多感人的画面。袁老把一生奉献在水稻事业上,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将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世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伟大不朽的中国丰碑。面对络绎不绝的民众,川流不息的悼念者,此情此景简直就像四十五年前北京十里长街送周总理一样的画风。民众以此方式怀念袁老,送袁老最后一程。袁老国之脊梁,人民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

虽然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你,但袁老与我们的距离太近了,一日三餐都可以见到你。是你给我们带来“手里有粮心里不㤺,脚踏实地喜气洋洋”的自豪感。近三天,我想了很多,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及追求,可在我童年时代,能吃饱饭甚至说能天天吃上大米饭,就是好日子,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

记得母亲把生产队每月分的一点粮食,无论是大米还是其它杂粮,80%都加工碾压成面粉状,目的是可以多吃一点,把胃填饱减少饥饿。当时确实吃饱了,但消化得特别快。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村绝大多数家庭把红薯土豆瓜菜作为主食,想吃一顿纯大米饭,除过年外其它时间是不会有的,大家都有这个奢侈的想法,即使偶尔吃顿白米饭,也是从老人口中省下来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没吃过大米饭。

我们院里有一个家族弟弟,个子蹭蹭往上长,这本应该是好事,可他母亲说,长这么高怎么得了?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全家粮食还不够他一人吃的。凡是收水稻的季节,所有的学生放学后都到田里拾谷穗,由于农民十分珍惜粮食,要求颗粒归仓,一下午时间可能半斤大米的谷穗也拾不到。我们一个嫂子生孩子后奶水不够,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奶粉,只能把大米磨成粉或者是煮大米粥喂养,有时大米供应不上,小孩儿饿的嗷嗷叫,父母感到无能为力。

过去种的水稻杆子特别高,产量较低,遇到稻谷扬花时,就怕风吹雨淋,往往造成颗粒无收。从1974年开始,除糯谷用原种外,其他都改种珍珠矮,谷杆高度只有过去的一半,产量翻番,农民高兴万分,这下有好日子过了。又有谁知道?这就是袁老研究的杂交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农民自主创新,由一年一季水稻改为种双季稻,想法是好的,因受气候条件限制,二季水稻秧苗长得很好,到杨花时因气候寒冷而夭折,农民的希望被破灭。

我爷爷1969年冬天去世,五个儿子凑在一起也拿不出20斤大米,没办法,我大伯就找到生产队和大队商量借300斤稻谷,以后每月扣减口粮。本来粮食都不够吃,每月还要减少数量,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

1976年夏天,我到东北某县办事,从上街找到下街,足足跑了五公里之多,没有找到一家有卖大米饭的,我非常失望,也十分难过,吃顿大米饭就这么难吗?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没有粮食就不用谈国家的稳定。毛主席曾经讲:“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世界。袁老的杂交水稻研发成功,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喜事。历史再一次证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袁老用一生的心血,研发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国人吃饭的问题,也破解了世界的难题,中国人再也不用为粮食而发愁。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粮食的风险仍然存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厉行节约不仅是国之所需,也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端起饭碗,我感恩铭记袁隆平院士!袁老,“把饭碗拿在自己手里”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

2021.5.24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敬袁隆平——田畴上的父亲
捐献武汉200吨大米,袁隆平冲上热搜,他用8个字揭穿4个真相
追忆中国大米网与袁隆平院士的十七载岁月
袁隆平一一我们的衣食父母
光明日报 | 万建民院士:“中国饭碗”里有“人才力量”
新媒体文学 I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308期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