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研途|土木女如何成为学院一战成功跨考上岸同济建筑第一人?

Tan学姐

2020同济初试总分357分

2020同济初复试总分622.2分

本科:吉林大学土木工程


PART 1
写在开头

在分享自己学习的经验之前,我想分享一下关于考研以来这一年的心态以及想法。其实我认为,好的学习办法固然很重要,但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希望这样一小段话大家能够认真看下去。

我想看到这篇经验贴的大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应该都是想要从各个不同的专业跨考到建筑学来,那么我觉得首先你需要知道的就是,你为什么想要舍弃本科学了四年的专业而选择在建筑学深造呢?

可能是你觉得本科的专业不有趣很枯燥,也可能是你觉得你不适合学习本科的专业或者继续从事本科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对于建筑学有着更加难以磨灭的热情,冒着宁愿落榜重新再来的风险也愿意在这条考研的路上走下去。

各位有思考好这个问题吗?对于我而言,我的答案是最后一个可能性,我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是不怕失败的,大家也知道考研选择跨考,对于不是城规景观的同学来说,如果一旦落榜,将无法参与调剂,你唯一的路就是二战。而我对于建筑学的热情,足够支撑我做这个抉择,走这条路,如果你还没有这个决心的话,希望你能再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说你也和我一样是因为对它足够热爱,那么我希望你在这一年考研的路上,坚定自己不想再来的决心,踏踏实实地把每一步走好,到最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同济?那答案我想就是因为同济在建筑学里是数一数二的。那么你肯定会问了,这么好的学校,我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要如何做到才能考上呢?答案还是一样的,就是坚持

首先你需要找到学习的方向,也就是我要如何有针对性的学习建筑考研,保证我在这样有限的一个时间里面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避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能立马生效的事情上,这一点之后我会讲到),那么之后我就需要好好的制定每天的任务计划,并且一天天地坚持完成下来,坚持这件事看似很简单,但是能做到最后的人不多,如果你可以坚持到最后,我相信你也会收获令你满意的成绩。

PART 2
个人背景

我本科是土木工程,在一个东北的城市里学习。我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开设建筑学这个专业,其实从大二开始,我便想要学习建筑学,但由于无法找到学习的途径,曾经也是一度迷茫着。但我并没有选择放弃,我觉得事在人为,我询问了一些读建筑的高中同学,了解过建筑学需要学习画画之后,便在大二的时候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基本的素描以及速写

然而,当时的我仍然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如果要考上建筑学研究生,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进行努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位建筑学的学生,并且因此而认识了几凡这个机构,通过对公众号上的一些经验帖的学习,以及一系列线上班的跟进,我渐渐认识到了学习建筑的方法,也就打算根据机构整理的资料来规划我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至此,我才对建筑考研有了一点点的信心。

在这个路上呢,我也有遭遇过许许多多质疑的声音,尽管刚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周围人我想考同济,我可能会说我想考的是华工,但是无论是我的老师,还是我的同学们,甚至是一开始的我自己,都对我选择的这条路表示百分之八十不可能。我还记得我大二的时候,曾在课上拿出我的速写本给我的任课老师看并解释说我想考建筑学,我的任课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学院从来没有过一战考上建筑学的,唯一一个考上的也是二战才考上了大连理工,我觉得你需要再好好思考一下走这条路是否妥当。”那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及我想考同济,但却听到了这样的事实,直到后来考研报名已经完成了之后我跟老师说我报了同济,老师都对我表示不解并且觉得我做了一个很草率的决定。

是的,我想说,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师以及同学看来,跨考是有风险的,更别说的考这么好的学校了,更别说你所在的学院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而你一个平日里成绩平平无奇的学生竟然想要去做到这样的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我没考上之前,我没办法有信心说出这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现在我考上了,那么我真的想要对任何一个怀抱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同学们说,你真的不用去顾及周围那些质疑的声音,如果没有先例,那么你来做那个先例。如果有先例了,那么更加说明,这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用我的这些事迹来给同学们灌灌鸡汤,希望能让跨考的同学们鼓起信心和勇气,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读鸡汤是有必要的,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战胜困难呀。)

(分享一下我在学习室里见过的美丽的黄昏和夜晚 ,大家在考研期间也要有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哦)
PART 3
时间规划

因为我个人是跨考上的,那么接下来的可能会比较适用于同样也是跨考的,或者是本科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我个人在参加暑假快题班之前是一直在纠结选择考快题还是考历史(因为我本身对技术不感兴趣,所以就没考虑到选择技术),直到参加完快题班我意识到自己在3小时快题考试当中的把握是不足的,我选择了比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通过记忆就能有较高成效的历史方向。建议各位摸不准的同学也可以不必着急下决定,在快题班之前可以两头都兼顾着,比如说保持好一定的抄绘以及快题练习,然后历史方面也有去保持听录音和做笔记。

9月之前

由于大三下学期有较重的课程设计任务,因为每天留给考研准备的时间其实不多,但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指定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每天任务不需要很多,只要能够在9月之前将自己认为需要做到的能够完成就可以。

我会将自己每天的任务在前一天晚上写在便利贴并贴在桌子上,方便第二天学习的时候能看到。完成和没完成的分别用对号和叉标记,争取全部做完。 

▲我的便利贴,大家可以印有自己的爱豆或者偶像(建筑界大师?)来写,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哈哈哈

历史方面:

在七月之前将录音听两遍,第一遍当故事来听,第二遍保证一字一句听清楚,并且在几凡历史理论书上补充上面没有但老师有提到的知识。你只需要保证能够在七月前将这个任务完成,因此你可以计算大概几天听一个章节,如果前一天因为某些事情未能及时完成,可以往后调整一下。

录音非常重要,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听多几遍,但一定听的时候要带记忆去听。七月八月的时间比较多,那么我建议如果有已经定好考历史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之前做好的笔记,再听一遍录音,熟悉脉络,之后开始整理出自己的历史笔记本。我的笔记本记过很多版本的,之前曾经跟着大综合的ppt抄过一版,如果时间不够的可以不用这样,直接按照讲课的顺序,进行整理。这个笔记本一直整理到十月,是一个一边整理一边记忆的过程(笔记详情可以看后面)。

快题方面:

可以跟着线上班保持每周或者每两周一幅的进度,重点记一下自己每张快题上面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并且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抄绘上要有目的地进行,不要一整栋建筑的平立剖不论它有哪些亮点一并抄完,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建筑它采用了一种围合的形态,那么应该去思考它为何要采用围合的形态,景观呼应?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那么当我们在遇到有这样一个类似的环境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这个建筑的形态方式去呼应这个题点了。所以抄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为什么它要这么做?它这样做的好处?我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这么做?

英语方面:

因为我个人英语并不是很好,在九月份之前我只是每天会去背英语单词。我建议如果英语不好的同学们,英语单词一定要每天坚持背,不论多少个。(因为我英语确实没做好所以也没有别的建议了 还请参考其他优秀的学长学姐)

政治方面:

我很遗憾的其实是政治,我是从八月份才开始看的网课,我看的是徐涛的课,全程补完一直到十月份,因为没有提前跟着看所以后期时间很紧张。建议同学们现在就开始跟着看网课,可以先不做题,能够对政治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觉得徐老师的课挺风趣幽默的,推荐!)

9月之后

建议大家开始卡点学习,保证每天学习都能顾及到不同的科目,那么就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时间表。我的时间表可以给大家借鉴一下。

关于以上时间表的补充:

大综合建议一天背技术,一天背设计基础,以此轮回记忆,保持两边在一周内都有涉及到。中午建议趴在桌子上睡十五到二十分钟,有助于下午的学习;晚上建议有条件可以去户外跑两圈,精神会更足。(好的精神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哦

学习安排(针对考历史方向的同学,其他方向可以适当参考):

1. 历史方面:

1.开始做真题,归纳历年来真题中侧重的知识点,在笔记或者书上重点标出,可以结合录音反复多听几遍。并对自己的笔记本进行补充。关于最终版的笔记本格式及内容我稍微概括一下,方便同学们日后整理(由于笔记本不在身边,没办法拍图给同学们看)。

古代西建史中每个时期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 (1)建筑特点以及城市特点;

  • (2)对前面的继承和后面时代对他们的发展;

  • (3)重点建筑;

  • (4)著名建筑师以及其著作;

  • (5)与其类似时代的建筑的对比。

近现代西建史建议按照不同的派别从现代到近代进行归纳,各派别分为以下:

  • (1)派别特点;

  • (2)代表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 (3)该派别与其类似派别的对比。

其余还需要同学们跟随录音进行进一步补充学习。非历史方向的就可不做笔记了,或者可以借鉴学长学姐的笔记直接背诵,但历史方向的同学一定要自己做笔记,这是一种一边归纳一边学习的过程。

2. 大综合方面:

  • 保持一周之内快题技术设计基础都有学到,快题维持在一周一张,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思考方案;

  • 技术方面利用几凡ppt以及教材,抽取出其中不同类别的题目,分类进行背诵(例如名词解释类题目归纳成一部分,数字记忆类题目为一部分等等),方便记忆。到考试前至少可以背诵10次以上。设计基础方面同理进行背诵。

3. 英语方面:

我个人是先做真题,了解自己在哪一版块有不足之处,便买针对于该板块的练习册进行练习。更详细的复习建议参考其他学长学姐。但需注意的是,单词一定要每天坚持背诵,我个人用的是红宝书,每天过一页,下一天先复习昨天背过的前一面加上新背的后一面,如此反复达到背诵的效果。

4. 政治方面:

十月前看完徐涛的强化课,每看一章可以跟着做一章配套的练习,我当时还做了肖老师的配套练习。十月份之后开始做肖老师的1000题以及徐老师的优题库等等,我建议的是在有基础的情况下多做练习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记忆。当时我是将两位老师所有的选择题都做了,最后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很幸运的只错了几分。大题的话是十二月份开始背徐涛的小黄书,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将肖秀荣的结合起来背,不过建议专注背一本,至于选哪一本看自己的。

PART 4
心态调整

考研的过程其实并不是看你是否足够聪明,从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发现其实这就是在考验你的意志力,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也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进入你梦寐以求的那个校园。

很多同学在这漫长的考研准备过程当中,都会遭遇瓶颈,心情会遇到低谷。我考研的时候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太漫长乏味的准备阶段,周围又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一同学习,导致后面逐渐跟不上进度,最后也没能进入复试。

对于跨专业的我们来说,最难过的莫过于身边考研的同学没有一个与我们有着同样的理想,没有人懂得我们在奋斗什么,希望也十分的渺茫,可能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凭什么在一年内学完建筑学学生五年的知识,凭什么能够打败那么多优秀的建筑学本科生。我也有想过这些问题,而且当周围的老师朋友都对你没有抱有很大的希望的时候,我就觉得,那我可能今年不太行了,大概还是要考两年吧。

但其实,不光是我,每年都有跨专业考上的学长学姐,我们之中也有很多人是一战就考上的。所以其实是有希望的,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觉得希望渺茫就放弃。在考研的过程中,身边也没有人与我一样想考建筑学,但其实没关系的,只要同学们心中怀着“我今年一定要考上,我不想明年再来了”这样的信念,每当你觉得太累了,受不了的时候,就想想这样的信念,你应该还是会继续奋笔疾书的学习的。

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实力,相信大家只要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每一天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充实感,每一天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也能推动我们继续前进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年建筑学学习总结:2005.10
不可能?我不相信,没什么不可能
【考研全程复习计划】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
“生哥”语录
在《邬达克建筑探究》讲座里,看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邬达克
2017考研数学:基础弱的童鞋看过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