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律意识

  

  

  

  

  

  

  

  

  

  

自律意识

    1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家后,把鞋子、袜子、衣服放到固定地方,不乱扔。到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按时到校上学。下棋和小伙伴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不要时间过长,玩玩具不能干扰别人。看电脑不玩游戏,不聊天。即使父母违规也要自觉接受处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小时候没规矩,长大后不成器。

   2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需要具备什么?答案:自律。当然,还要有贵人相助、资金和个人能力,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律。没有了自律,你的成功等式就不可能成立。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具有这项品质。那么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缺乏自律意识呢?答案很简单。根本就无需任何顶尖的科学家来回答。我们的孩子都被宠坏了。

   3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结论,并以此作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教师应不断地为幼儿所取得的成败进行归因分析,指向于内在因素,使幼儿知道我的成功、受欢迎是因为自己不断努力,能遵守集体的基本规则。如果我继续努力,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且每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家长教师及时对这一归因结论进行强化,让幼儿形成自我归因能力,使其能对今后的行为进行自我修正。

     4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培养孩子文明自律意识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相处,把孩子培养成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又指导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下一代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相和谐。因此,培养孩子既对人友好、又对环境友好,与社会、与环境都能和谐共处,相互促进。具有良好个人素质修养的新一代公民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可将文明自律分解为以下四个层次,即自我照顾、友好交往、遵守公德、懂得感恩。

  5培养孩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让孩子从他律,发展成为自律。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以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学习规则。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遵守规则的重视。不断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如: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按时吃饭、睡眠、起床)。

《弟子规》中有很多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定小孩是要遵守的,这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的风度翩翩首先应该体现在衣着、住所上,一个住所乱七八糟、衣着邋里邋遢的人应该是称不上君子的。整洁通常和有序连在一起,做到了整洁,便是有序。把事物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这就是有序,看着美观有条理,这样才方便下次再使用,做起事来也有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早期自律性的培养
不少孩子缺少四种意识:规则、敬畏、自律、教养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日本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解读幼儿的秩序敏感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