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喂养案例分析——喂饭干净?喂饭吃得多?喂饭是爱孩子?喂饭的坏处你根本想不到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前几天我们关注了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五六岁了还在喂饭的家长
起初我们并不在意
无论是10个月喂孩子吃饭的家长
还是孩子五六岁了还在喂饭的家长
在我们眼中并无差别
但是随着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
评论越来越多
我们看到了一些
不以为然的声音

▽▽▽

比如有一位妈妈这样说:

我就是还在给5、6岁小孩在喂饭家长,尽管有时自己也挺烦的,但也从中找到了喂饭的自信。比起喂,吃得慢又少,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自己看自己养出来的孩子都没毛病。我姑娘5岁半了,每次吃饭必喂,偶尔碰见她爱吃的,也是吃半程,喂半程。因为是从小惯出来的毛病,或者说养成的习惯。我之前也因喂饭的事情跟老人急过,但后来看到不喂饭,吃得少又慢,我更急,慢慢就释然了。

有了老二,每天给老大喂饭成为了“弥补对老大的愧疚”。

去年疫情在家,我每顿给小满的喂饭时间在1小时左右,一天三个小时都在喂饭中,毫不夸张,小满吃饭细嚼慢咽,毫不含糊,这也是为啥爱吃鱼的小满从小吃鱼特别会吐鱼刺的原因。那会也是在孕期,尽管会有孕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但是感觉肚子里有个小生命,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也为了弥补有了老二对老大的愧疚。但就是这段时间悉心照养,小满的个头从同伴中脱颖而出,现在仍然保持着领先水平,我喂饭也在持续中。

把“体质好”的原因,归结为是“喂饭”

现在除了在幼儿园的一日三餐,放学回来,我都给她加一餐,和周末在家吃饭的分量一样,也都是吃完(喂完)。然后楼下溜一圈,消消食。因为饮食充足,外加运动,小满的体质很好。

也有妈妈这样说:


还有这样说的:

孩子上初中了偶尔喂几口的:

有妈妈这样评论:


看了一圈下来,觉得家长喂饭不是事儿甚至还挺好的,有这么几个原因:

1、只要孩子吃得饱,身体生长发育不影响就行

2、孩子迟早都是会自己吃饭的,不在乎多喂这几年

3、喂饭干净,不脏

4、喂饭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5、享受喂饭的过程,认为是自己爱孩子的表现


喂饭对孩子来说,真的没影响吗?

有的妈妈现身说法:


有孩子这样说:

总有一天孩子会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不那么愉快:

吃饭这件事儿,如果只看“吃的结果”——吃进去了,那么无论是孩子自己主动吃的,还是被动得被喂进去的,都一样,甚至喂饭还有“好处”,至少和宝宝学习自主进餐的初期的脏乱相比,喂饭没有食物洒落,干净多了。

可是,我们吃饭,只是为了把食物“吃进去”吗?如果单纯考虑营养满足,为什么不直接喝成品肠内营养液呢?

从吃饭这个角度说,孩子自己吃和被喂饭,区别在于主动程度不同。家长热衷于喂饭的原因,可以说90%都是因为喂饭速度快,喂多少孩子吃多少。同样的饭,喂饭就能比孩子自己吃多吃进去不少。这是因为被喂饭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并不在饭上,家长往往需要用看电视、听故事、玩玩具等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在吃饭时,肾上腺素会降低,平滑肌舒张,血流主要供给消化系统平滑肌。如果这时看电视让大脑同时也保持兴奋状态,人体为了维持大脑需氧量,肾上腺素相对升高,大脑供血增加,消化体统供血减少,孩子很难感受到饱腹感,不知不觉中就多吃进去了很多食物。

而自己吃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味蕾细胞更容易得到满足而疲劳,产生极度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胃部能及时感受到足量食物的压力,足量的血液流经消化器官,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浓度迅速上升,而饱胀的胃抑制了脑肠肽的合成和释放,感受饥饿的下丘脑神经元逐渐的失去了活性,孩子吃相对“少”的食物就感受到吃饱了,不会加重消化负担。简单说,就是自己吃的孩子知道吃饱了就不吃了,但是被喂饭的孩子是不知道饥饱的,喂多少都能吃得下。

喂饭,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大部分认为喂饭比让孩子自己吃更好的家长,只看到吃饭这个行为,吃饱了,吃进去了,就是营养能够吸收了这一个角度,却忽视了“吃饭”这个动作,孩子自己使用餐具,舀取食物,送进嘴里,咀嚼全过程中,手眼脑配合,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宝宝出生后,就一直处在不停地学习过程中,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0-2岁,下面这张图很直观地展现了大脑的发育:

胎儿3个月~产后6个月,大脑发育完成率约60%

产后6个月~3岁,大脑发育的完成率约90%

3岁~6岁,大脑发育接近达到成人水平。

也就是说将近四分之三的脑发育都是在0-2岁这个期间完成的,这个阶段脑发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婴儿大脑中突触的连接也在急剧增加。我们的神经并不是一根线,而是很多神经元通过突触联系在一起传导信息的,突触的数量越多,信息传递的效率越高。

既然0-2岁这个时期对大脑发育这么重要,作为家长,就要给这个阶段的孩子足够的支持。支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的因素,一方面是环境的刺激。

营养的因素很容易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辅食,包括上面提到的坚持喂孩子吃饭的家长目的也是希望孩子得到充足的营养来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第二个方面,环境的刺激,是容易被忽略的。环境的刺激,主要指的是丰富的,多通道的刺激给孩子。给新生儿声音、图像等足够的刺激,这样的刺激能够帮助孩子感知觉系统迅速地发育,这种感知觉系统的成熟也能够反过来帮助孩子很好的完成一些认知任务。

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中,提出运动是所有感知的基础,或者说,运动是所有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这种丰富的刺激,并不是说要给孩子声光电的刺激,而是新奇的,没有见过的比如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见过的。例如,餐盘,成年人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孩子在添加辅食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掀餐盘”的过程,这就是餐盘带给孩子的刺激。


肌肉发育和触觉发育

人从脱离母体开始就在进行肌肉发育和触觉发育,那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触觉发育是皮肤接受外界的刺激(信息)给大脑进行处理完成身体的机能反馈,比如皮肤接触火后感受到的热会让身体躲开火源,注意这个“躲开”是动作早于意识。再比如出生后的婴儿闭着眼睛也会感觉到接触乳头后完成吸吮动作,这些都是大脑受到触觉刺激完成的肌肉动作行为,或者用专业的词汇叫做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大脑记忆中枢参与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物在长时间的进化中形成的本能反射。

那么,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吃了,真的行吗?未必!因为这些触觉发育和肌肉发育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自主进餐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后天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是发生在人大脑皮层中暂时性的神经联系,人能够通过外界的刺激等获取信号,从而做出相应回答性行为。

说到这儿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会拿勺子会拿筷子难道还能不会吃饭么?举个例子,我们用筷子夹豆腐吃,为什么有的人就夹不起来,但是有的人一夹就夹起来了?这就是用筷子的熟练程度和对肌肉的精细化控制以及手部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力差异。如果孩子一直是被家长喂饭,自己使用餐具的机会很少,即使到了七八岁的时候还有可能吃饭时各种洒落。例如上面那个孩子,一直被家长喂饭喂到上小学,自己开始尝试吃饭的时候

没有办法,必须开始学着自己吃

筷子不会用,就用勺子

勺子也不太会用,吃一半,掉一般,和之前并无两样。

你看,不练习,小孩并不会自己掌握技能。

因为学得慢,吃饭掉饭的毛病,可能直到四五年级才完全改正过来,学会用筷子甚至是上初中以后的事情了。

如果没有触觉发育,肌肉发育再好同样是无法自主进餐!

如果没有肌肉发育,触觉发育再好同样是无法自主进餐!

视觉发育和空间感发育

视觉发育很好理解,也是最直观的表现。看得见吃的着,这句话显然有人会说难道盲人就不能自主进餐了么?不!所谓看得见是能分辨食材的位置,用勺子或者筷子完成获取动作。吃的着是能看到夹起来准确放到嘴里。大家可以尝试一下面前摆着10道菜,用眼罩遮挡好眼睛怎么吃的感觉。

另外,我们的大脑总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物来进行定位。如果让你指出“南”在哪里,我们很可能会马上想到看前方或看向头顶。如果真的知道南方的位置,我们可能已经转到了正面朝南的方向。

尤其空间感发育最早就是学会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定位,那么在吃饭的时候父母第一步是教孩子轻松的区分左右。餐桌吃饭时可以告诉孩子勺子在他的右手边,碗在左手边,避免因为无法获得工具和对食物的定位发生问题,越吃身体越歪,越吃千奇百怪的动作越多放弃自主进餐。

宝宝吃饭时不看食物,没办法辨别食物在身体的远近和角度,就存在无法用工具准确获取食物的能力。

有的妈妈可能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是也不能说孩子的肌肉发育、触觉发育、视觉发育和空间感发育就靠吃饭来获得吧?除了吃饭,孩子还有做游戏啊,学习啊,户外活动等等更多途径来得到锻炼。

当然不能说孩子自主进餐就能解决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是一日三餐自己吃饭,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好的全方位的刺激,手部肌肉的控制来拿好餐具,准确发力才能舀起食物,眼睛看到色彩缤纷的饭菜激发了食欲,也能帮助手正确判断食物和自己的距离、空间方位等,舌头上的味蕾感受不同食物的温度、味道和口感,通过这些刺激获得极大的满足产生愉悦感,其他的还有脑部发育的刺激,专注力的培养和自我满足的能力等等,这些全方位的刺激都能促进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有助于孩子的脑部发育。

有时候妈妈买了蘑菇钉、积木、绕珠、拼图等等,希望能让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抓握能力得到锻炼。

可是年纪小的宝宝很可能注意力只能集中5-10分钟,并不能达到妈妈预期的效果,而且总是玩一种玩具,宝宝很快就烦了。其实,让宝宝自主进餐,就是在练习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和抓握能力。每天三次,每次30-40分钟的进餐时间,宝宝坐得住不会厌烦,还有比这更能让孩子坚持的游戏吗?

再比如家长都希望孩子写得一手好字。可是,好看的字都是手上的肌肉协调一致写出来的。为什么同样的是上小学一年级,有的孩子写字就很端正,看起来很好看,有的孩子写出来的字就歪歪扭扭?秘密可能就在手部肌肉的锻炼程度上。尤其是吃饭时筷子的使用,我们用筷子夹取食物时,身体的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的30多个关节、50多块肌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微运动,拿得越标准,这些肌肉和关节锻炼的强度和效果就越好。这些关节和肌肉只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夹取动作。手指尖的触觉灵敏度最高,手和手指的动作精细灵巧,就能促进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提高人的思维活动能力。在孩子开始学习写字前,这个基础打得越好,写出一手好字就更加顺利。

总而言之,让宝宝自己吃饭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面对孩子因为食欲差、出牙、作息混乱等等原因造成的各种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只有找准原因,对症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正确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越俎代庖”直接喂饭来解决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骨折,不去做手术恢复骨头和运动功能,反而直接让人坐轮椅生活一样,在错误的认知下,让孩子丧失了更多生长发育的机会。


拓展阅读

硬核内容——教会宝宝自主进餐过程中关于家长引导的误区

点击下面的标题直接查看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吃手吃不停?这些不一样的细节你注意了吗?

喂养案例分析——辅食嚼碎吐出来,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吃米粉,能用米饭代替吗?

喂养案例分析——9个月宝宝不吃面条、疙瘩、换回米糊也不吃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某些食材,必须纠正吗?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辅食吃的少,不吃肉,根源在这些细节,你犯错了吗?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只喝奶不吃饭,药物调理无效,我该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边吃边哭,吃完就哭,让你崩溃的瞬间,原因是什么?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喝奶,每天吃辅食可以吗?

喂养案例分析——曾经爱吃饭的宝宝为什么厌食了?

喂养案例分析——因为宝宝便秘、加辅食,我和婆婆老公闹翻天,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吃米粉表情痛苦、边吃边吐、吃稠不吃稀,原因很简单

喂养案例分析——戒糖不是好方法,注意这几点让宝宝减少对甜味的依赖

喂养案例分析——15个月宝宝不吃辅食也不喝奶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扔勺子!捡勺子!扔扔扔!捡捡捡!什么时候才到头哇!

喂养案例分析——这种“营养价值高”的食材加入辅食,等于加入一个大油团!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吃饭别随便给孩子贴上“厌食”的标签

喂养案例分析——让宝宝安静坐餐椅吃饭,找准原因是关键

喂养案例分析——小学生早饭到底吃多少,吃什么?吃不下怎么办?

喂养案例分析——长得瘦,不吃饭,断奶就能好?

喂养案例分析——小宝宝吃几口就不吃了,这个8个原因你都知道吗?

喂养案例分析——孩子不吃饭,打一顿吼几声管用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饭中的感觉统合!
照顾6个月~1岁的宝宝,要做到“3勤2懒”,对娃发育有利,要知道
从小“多爬和不爬”的孩子,长大之后,5方面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食物不仅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还会引发大脑早衰!家长们要注意了
三类食物,对孩子大脑发育大有帮助,再贵家长也要多买给娃吃
婴儿为什么喜欢蹬腿? 别光顾看, 父母这样帮忙帮助孩子发育更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