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和孩子谈谈死亡

《宛爸育儿》专注亲子阅读子栏目:童书八点

资深育儿专家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爸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联袂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讲的第 157 个故事

点击绿色图标听故事

文 | 维尼妈妈

故事播讲| 维尼爸爸

阅读需5-8分钟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先生,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她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题记

又是一年清明。家里人忙着给我故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祭扫。

爷爷在我13个月的时候就去世了,对于他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只能通过照片来辨识那个曾经眉宇俊朗的人,是我的爷爷。

我妈妈曾说,爷爷去世之前去了医院,我看着家里空空的床铺问了句“哪去了?”

对于一个13个月大的孩子,什么是死亡,是个太模糊的概念。

5岁左右,和家里人一起去给爷爷奶奶上坟。

爸爸说,想说什么话,在坟前给爷爷奶奶说,他们听得到。

我看着面前的小土包,问:爷爷奶奶在这里吗?能让我打开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吗?

姑姑们说:傻孩子,那个可不行。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句“好吧”,对爷爷说:爷爷,我学会了一个故事,讲给你听吧…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告诉我,借着烧纸钱的时候和爷爷奶奶说说话,他们听得到。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保佑着我。

家里有好多我小时候讲故事的录音带,其中有一盒里录了一段我因为故事里蝴蝶死了而大哭的片段。

那时我三四岁,第一次体会到死亡是什么。相比较父母经常提及的过世的爷爷奶奶,故事里的蝴蝶死了、雪人化了更让我很难受。

或许是年龄差异,以及对“死亡”对象的抽象和具体的理解不同吧!


我的一位同行姐姐,在她的一篇博文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她学生的孩子大脸猫,曾经问他的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死啊?”

四五岁的孩子,小脑袋瓜里会冒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诸如“为什么鹦鹉会说话?”、“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应该是倒立着,为什么不会掉下去?”、“鲜红是什么样的红?”

可是这个问题,却没有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能够提供靠谱的回答了,大脸猫妈只好临场发挥:“等我很老很老的时候,一百年以后吧!”

大脸猫瞬间泣不成声:“妈妈,我不想让你死,因为我太爱你了!”

妈妈抱住大脸猫:“妈妈不会那么快死的,就算有一天真的死了,你可以把妈妈放在你心里,这样你走到哪里就可以把妈妈带到哪里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脸猫,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那你死了以后可别太大了,太大了我咽不下去,怎么把你放在心里啊。而且我吃饭还得吃两个人的份儿,不然你在我心里饿了,可怎么办呢?”

这位姐姐说,她也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当儿子问及相似问题的时候,她没有大脸猫妈的冷静和笃定,常常摇摆不定。

当她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会死的时候,儿子沉默了,倔强地扭过脸去,不让妈妈看到他的泪水。

对于孩子的死亡教育观念,我认同台湾教育专家张淑美的观点。

对于“死亡教育”的分阶段教育,专家们有这样的观点可以让我们借鉴:

婴幼儿阶段

对婴幼儿(0-4岁)阶段的孩子来说,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从爸爸妈妈嘴里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不开心的事。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阶段

对于幼儿园(4-7岁)阶段的孩子,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们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

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思考,一味的用比喻举例子的做法,孩子反而要被弄混了,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阶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要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小学阶段

上了小学(7-1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会思考,会判断,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什么?

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对于提倡绘本育儿、亲子阅读的我来说,绘本让孩子从一个侧面认知死亡的最好的办法。

当然,这个年龄段应当设置在4岁以上。

当我读《爷爷变成了幽灵》的时候,维尼外婆很诧异:这是什么书?这是给孩子看的?怎么还有幽灵?还有鬼魂?什么死不死的,能给孩子讲?

答案是肯定的。

这样的绘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教孩子正视亲人的离开、真正了解死亡,直面死亡。可以说,是一个看似冷酷但是很温柔的课题。

在《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中,爷爷外表慈祥,他的身体闪着暖暖的光环,绘者在用这些细节告诉孩子:死亡是冷酷的现实,而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又是温暖的,亲人故去,他们却会一直在另一个世界爱着孩子,这份爱永远延续。

于此同时,维尼妈妈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同类选题的绘本: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布鲁诺的爷爷过世了,他以为那只是一场把爷爷“藏起”的游戏。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无法解释“死亡”是什么东西。

爷爷离开他的时间越来越长,刚开始布鲁诺还有点生气,后来,他想起了许多跟爷爷有关的事情,觉得胸口有点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胸口的痛慢慢地消失了……

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的图画书。

作者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细腻地描述了孩子失去亲人后的情感变化以及时间可以抚平痛苦的道理。它不只是一本童书,也为所有失去亲人的大人带来了心灵的抚慰与震撼。

《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童话。

图书出版后迅速在美国流传开来,第2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作品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寓意,清新简洁的画面,无不令人感动,给人慰藉……

《外公》

这个故事通过外公与小孙女无厘头的对话,将生活中的点点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女孩的天真与老外公的从未消失的顽童之心将故事徐徐推进,生活永远不会结束,故事的结尾呢,也要读者慢慢体会了。

《小伤疤》

如果妈妈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声音?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她?

外婆来了,她可是妈妈的妈妈。外婆说,孩子,我们都爱你,但就像宝宝总要长大,妈妈也总是要远离。

然而无论怎样,我们彼此的爱都不会消逝,永远永远在一起。只要你摸摸自己的心,妈妈就一直在那里。

《爷爷的红脸颊》

一部触动心灵的作品,生命教育中最美的一课。

爷爷所叙述的过去,是那么奇特有趣,他可以把球踢到天上去;可以轻易的搭起跨河的桥;还碰上了难得一见的雪人,不管是最疯狂的故事,最惊人的冒险,或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奇遇,爷爷讲起来都是那么动听。

这是小男孩对不在世的爷爷的思念,透着浓浓的祖孙之情。

生命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停止的一天,然而,生命的深度却因不同人、事、物彼此的爱与连结,更加深其中的广度与厚度,美丽的思念不会因随着时间流逝而离开,反而为生命带来更多的绚烂与美丽。
并且,存到永远。

《獾的礼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故去是缅怀,想起所有的美好……

出版致谢

书名:爷爷变成了幽灵

作者:(丹麦)金·弗铂兹·艾克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说孩子爷爷奶奶的不是了,他们的付出你知道吗?
别不信, 孩子6岁前由谁带大很重要, 爸妈别不在意
我是渔翁:妈妈没有睡在爸爸身边……
祖辈们与孙辈们交流的乐趣/熊爱姣/故事夜读47/20210103
妈,我不要你帮我带孩子,我们的孩子自己带
也说说我的外婆外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