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夏情动,不过一碗酸梅汤

      夏至一过,我便开始采买各种熬煮酸梅汤的食材,三伏天好饮来消暑。食材极为常见,罗汉果,洛神花,陈皮,山楂干,桑葚干,甘草,炙乌梅,神曲,干玫瑰花,外加两片西洋参,用细白的纱布包好,投入紫砂锅中,关火前搁一两片黄冰糖,晾凉了代茶饮,是文坛宗师们写入文章里的“国民冷饮”。

      这个方子是孩子学了中医后给我的,算下来也喝了好几年。年龄大了,迷上了中医养生,譬如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祛湿,譬如做适合自己的药膳,再譬如在三焦堵塞时找穴位按揉疏通......远的不说,近的不提,提就提对自己体质有助益的,不仅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

     

     三伏湿热难耐,不出门暴晒的人最幸福。一边畅读梁实秋和张爱玲的文章,一边小口小口喝着熬煮好的酸梅汤。在太原其实并没有京城那么热,酸梅汤不一定用冰镇过,不冷不热的滋味最好,萦绕着轻雾袅香,裹挟着微微药气,一口下去山楂和乌梅混合着的酸与黄冰糖和桑葚干掺杂着的丝丝入扣的甜,还有玫瑰花的香氛,层层叠叠纠缠在口腔之内,一路缠绵,甘露洒心一般,就此于无声处消了暑气,去了心火。

      盛夏情动,不过一碗酸梅汤。乌梅,敛肺止咳,桑葚,滋阴乌发,玫瑰花,养容补血......十余味里,皆是日常之物,中药店里都有,价格也不贵,虽说制作起来费点功夫,但酸梅汤还真不是个贵族食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喝得起,也有不少人喜欢喝。

     民国初期著名记者,剧评专栏作家徐凌霄在《旧都百话》里形容酸梅汤在街巷的叫卖盛景: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脯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红楼梦》中的贵族们,每到夏天,也是离不开这一瓯酸梅汤的。

    

    “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名之溯源,却是在元代的《饮膳正要》里,其间记载“白梅汤”,“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

     梁实秋曾在回忆信远斋酸梅汤的文章中曾写道:“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铺内清洁简单,道地北平式的装修……(信远斋)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里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周末熬了一顿,因为汁稠糖多,就喝完了续水再熬,连着三天,待等味淡如水之时,这才扔了渣滓,重新配料再熬,如此三番两次,竟熬出了些经验来,借文字来宣传一下,觉得总比什么几十块一杯的冰激凌强多了。

    

      如今太原城的街面上,这种售卖汤水的老铺子渐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蜜雪冰城等新牌子。记得那年夏天到青龙古镇,有一家卖酸梅汤的,兴冲冲地买了一碗来喝,寡淡得很,一看就是那种粉剂冲泡的,哪如自己轻煮慢熬得滋味厚实呢。

     不同于商场和饭店里琳琅的媚甜饮料,老方子的高妙全在那丝丝缕缕令人心安的药香上。炙烤后的乌梅,极酸,干爽且带着生活的烟火之气,山楂干饱含这消解的意思,甘草清热,陈皮理气,神曲,消食和胃,极尽生津解渴,消暑清热之功效。

    亲爱的,遇到湿热在身体里乱窜的盛夏,与其躺在床上盯着手机流口水,还不如去厨房一试身手。虽说“北有信远斋,南有郑福斋”,但自制酸梅汤一出,华山论剑,谁与争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在家做酸梅汤:一壶几块钱,比绿豆汤解暑,夏天喝正合适
酸梅汤
消暑良品:自制酸梅汤
乌梅25克、山楂干10克、桑葚干10克(没有的可以乌枣20克)、
如何自制玫瑰酸梅汤?
入夏当食酸,开胃消暑酸梅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