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贞勤|屁大的担当(外三篇)

《百姓文学》秋季刊目录

年度选刊纸刊目


 文| 王贞勤

                   屁大的担当

  我大学毕业后,在局办公室做了15年科员。我一直抱着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的处世哲学,虽无大建树,但也未出过大纰漏。眼看同时期进单位的同事,一个个都提拔了,我心有不甘。正巧,办公室空出了一个副主任的职位,我想,这个机会不能再错过了。
  机会说来就来了。星期天中午,我同局长共赴一个饭局,回来的路上,我借着肚中半斤茅台的力量,第一次向局长谈了我的个人进步问题。局长说:“是该考虑一下了,你放心……”
  回到家里,稍事休息,酒也醒了大半,我忽然感到有些不妥,就拨通局长的电话:“局长,我中午喝多了。干部问题是领导们考虑的事,我只管做好分内工作就行了……”局长笑着回答说:“没事!积极要求进步,没错啊……”
  挂上电话,我心情畅快了不少,甚至还哼起小曲。十多分钟后,我突然又想到,新来的市委蔡书记同我是老乡,局领导们都知道,我在这个敏感时刻提这么一个敏感问题,局长会不会有想法。于是,我又拿起手机:“局长,我可没有拿蔡书记来压您的意思。我们虽然是老乡,从来没有联系过呢……”局长的笑声没有了,只淡淡地说:“没事,没事,我哪能会这样想呢!”
  我接着哼小曲。不大会儿,我又突然想起,办公室主任老吴待我不薄,没先给他通个气,他会不会有想法。我越想越怕,再次拿起手机:“局长啊,我连吴主任都还没说呢,别说是我直接找您了啊!”局长轻轻哼了一下,停顿了几秒,回答说:“还是这个事啊,我不给他说就是了……安心工作,不要想这么多!”
  局长最后撂的那句话立刻让我发了毛,有心再打电话解释一下,但傻瓜也能听的出来,局长已有些不耐烦。我一夜没睡好,次日一上班就去了局长办公室,对局长说:“昨天那个事,您听我再解释解释……”局长立刻涨红了脸,摆摆手说:“不用再说了!我开始还真准备提拔你,可你屁大的担当都没有,怎么做领导?还是算了吧!”说罢,他就把我“请出”了办公室……



               深夜吼上几嗓子
                 

 
  距离向市里上报低保户情况不足10天时间了,而全县近千个低保户的材料大半还未整理好,低保办只有我和小丁、老周三个人,主任缺职,我们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午夜12时。
    那几天,局长经常到我们办公室转悠,还丢下一句话:“这段时间谁表现最好,就让谁当主任。”一天,局长下楼时一脚踏空摔伤了腿,只好在家休养。当天晚上,到办公室加班的只有我和小丁,快到深夜12时了,老周才打着哈欠来到办公室,屁股刚沾一下椅子,就走出办公室对着空旷寂静的夜空吼了几桑子,又拍拍屁股走人了。
    此后,老周天天如此。我和小丁都非常纳闷,老周犯哪门子神经了?因为大家平级,我们俩也不便多问,只好两人干起三个人的活,天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最终如期完成了任务。
  十多天后,局长伤愈了。他在上班第一天的低保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上,脱稿说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特别是低保办的三名同志,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最令我感动的是,有同志困乏难耐,就到院中吼上几嗓子,然后接着去干……”
  当天下午,局里就公布了低保办主任人选,是老周。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局办公楼的左边不远处就是家属楼,而局长家就在家属楼的最右侧。局长有失眠的老毛病,是我们局人所共知的秘密。



                    对症下药
                     

    星期日晚上,老张、老刘、老王和老李四个老同学又聚在一块吃饭。老张说,老赵是市局一把手,过去很少参加咱们的聚会,今天看谁的本事大,能把他约过来!
    老刘自告奋勇,第一个给老赵打电话:老赵啊,过来吃饭呗,我表弟是亿万富商,想请你帮他协调个事……老赵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不行啊,正在开会。
    老王接着上阵:老赵啊,过来吃饭呗,我小老乡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可漂亮了,想到你们单位去实习……老赵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不行啊,正在陪检查组。
    老李不甘示弱:老赵啊,过来吃饭呗,我刚结识一个朋友,是咱们省董副省长的外甥,他说能帮忙把你调到省里……老赵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不行啊,正在乡下调研。
    老张说,知道你们都没面子,看我的:老赵啊,过来吃饭呗,我新包了一个贫困村,过来合计合计,如何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有了效果,群众说会第一时间给市委写感谢信……老赵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好啊,扶贫是大事,好事,我们干部的分内事,我10分钟后到。
    老刘、老王和老李一起望着老张,都差点惊掉了下巴。老张说,忘记告诉你们了,老赵上周刚被市委给予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而你们,尽哪壶不开提哪壶……                


                              挡箭牌
                                 

    搪瓷厂效益不错,经常在市报上露脸。记者每次来采访,都会有意无意地索要“红包”。厂长老孔纵使一百个不情愿,又怎敢开罪这些“无冕之王”,每次都只得乖乖封1000元“红包”奉上。
    这日,老孔在办公室读报,某中央级大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的《关于坚决制止有偿新闻的通告》,钻进他的眼帘。他大喜,遂将这份报纸精心保存起来。
    不日,市报记者打电话又要来采访。老孔事先取出那份“宝贝”报纸,头版朝上,放在办公室茶几上的显眼处。记者采访完毕,仍然没有要走的意思,老孔明白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假装让茶,把那张报纸往记者面前推了推。
   “孔厂长,我早看到它了!我怕你看不到,还专门捎来一份呢!”记者说着,从包中掏出一张报纸,递给了老孔。老孔一看,果然和茶几上的那份一模一样,心说:“上头这么重要的规定,报社不会不组织学习。他这次也许是要承认错误的,就是退还过去的‘红包’,也不是不可能……”
    “你看,外面都兴这个,要不上面也不会发这个通告。”还没等老孔想好收不收记者退回的“红包”,记者又开言了:“其实,跟人家比起来,咱这儿算‘小儿科’呢……贵厂效益这么好,我们是出了大力的……”
    老孔再傻,也能听出“弦外音”,只好去封了一个2000元的大“红包”。记者欣然离去,老孔颓坐沙发上,呆呆地看着茶几上的报纸……

作者简介             

  王贞勤,近30年来一直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先后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消息、通讯等1600多篇120余万字,其中9篇登在了《人民日报》。消息《庄户人家的“新闻和报纸摘要”》,1995年10月30日在《人民日报》10版刊登后,当日早晨即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摘播;同时,兼顾纪实(报告)文学的写作,已发表纪实(报告)文学作品200多篇,计150万字;部分作品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一名被俘蒋军士兵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一文,在《传记文学》2003年12期发表后,先后被美国著名华人报纸《侨报》等国内外100多家报刊转载,并入选漓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03年度全国最佳传记文学》一书;《妈妈啊,那个与儿子生命赛跑的九旬老妈妈》一文,在《妇女》2005年9期头条刊登后,在第七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评奖中荣获一等奖;《我和我的后妈》2007年11月11日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发表后,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2--3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事会》[作品赏析]谁动了局长的保健茶
今年流行绿帽子
民间故事:破鞋
【浮世绘像】方盾 暗 示
张广祥:我成家了
局长转“正”第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