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说:人呀,真正的大幸福大安祥不是“有”,而是“无”

剧照

    最近,经网友推荐,观看了根据《六祖坛经》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三更月明》。虽然此剧掺进了不少诸如男女私情之类的媚俗内容,但整个剧情还是比较生动地阐释了禅宗要义,给人理出了一条通往觉悟,获得真正幸福安详的人生大道。这就是人呀不能执念于“有”的追求,而要更多地看到“无”的意义。有权有势有钱有地位永远比不上无忧无虑无病无痛给人的体验来得舒畅。占据了“无”,不但心明眼亮,也会产生“无中生有”的奇效。而有什么在“无”面前又不过是“空相”而已。就像1和0的关系,有了1,0的意义就不一般,没有1,0就永远是0。而所谓得道成佛的核心要义就在这里。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人就成佛了。

    《六祖坛经》现在发现的传世版本有11个。即敦煌本、兴圣寺本、金山天宁寺本、大乘寺本、高丽传本、明版南藏本、明版正统本、清代真朴重梓本、曹溪原本、流布本、金陵刻经处本。但要义都是一样的,即给予众生得道成佛的法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明心见性,直了成佛。《六祖坛经》告诉人们,佛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佛也不在外界,佛就在每个人的内心。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乃本心之佛。一心迷时佛是众生,一心觉时众生是佛。佛,就是觉悟。什么是觉悟呢?以俺对《六祖坛经》的理解,所谓觉悟,就是要看到“无”才是人之本,“有”不过是过眼云烟。

    那么,如何觉悟呢?如下两点尤为重要:

剧照

    一是明心见性见真“无”。明心才能见性,无上佛法皆由此出。明心就是本心,以本心观人察世,才能求得正法眼藏——不会偏见偏识。那么,本心是什么心,又在哪里?怎么会迷失?怎样找到呢?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六祖开示众生,本心就是一颗纯洁的心。本心就在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佛,只是被无名(世俗)蒙蔽。本心本无差别,又何来人与人的差别?众生皆可成佛的理由就在这里。本心其实就是“无”心,人本来就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含德之厚,比如赤子”(《道德经》语录)也是讲的这个意思。六祖可谓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到了人的空“无”,也比道家深刻了许多。

    那么,本心又怎么会迷失呢?六祖开示道,执着于世俗本心则迷。其实,本心迷失是一种普遍现象。出身、门第、地位、财富等等,把本心弄得面目全非。纵是很多佛家弟子,也常常迷失本心,迷失心性。东山古刹的众多僧众得知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卢惠能这个村野樵夫、化外蛮夷之地来的獦獠佬时,多有不服。道如等和尚还誓死要夺回衣钵。六祖因此多次险些遇难,死里逃生。世界也正是因为人们迷失本心,才导致混乱。佛家大法,开示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找回本心。

    怎样找回本心呢?“不思恶,不思善”,当内心一派清明的时候,此刻,明上座的本心便已端然于胸。这个明上座的本心,看到的是事物的最终归属,即佛家的“灭谛”,用世俗的语言讲,便是灭亡。这时,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的呢?还会执着于“有”吗?这时,万法皆空,佛性自成。佛不是偶像,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追求,找到本心,人即成佛。在本心面前,一切都不神秘,一切都有佛性,一切都有,也一切皆无。而明白了人的本原,也就明白了人的尊严。尊严,与天地宇宙同在,即“无”——广阔、高远、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明。

    二是修行修心守住“无”。成佛即觉悟,就在一念之间。保持佛性却不易,修行之义便在于此。要保持本心就必须要抵御住世俗的诱惑。金钱、地位、权力等等。而一旦被这些东西引诱的时候,无穷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佛经千万言,都是为了渡人于迷津,让人保持本心,只是根据众生处于世俗诱惑的环境、程度不同,有教无类而已。一代女王武则天君临天下,尊贵无比,但内心的烦恼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三请六祖进宫开示而不得。最后一次,这六祖给了她一封无字信和一句话:菩提即烦恼。女王刹时明白了一直没有弄明白的“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的佛理。也就是明白了“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个是只要发善心宏愿,都能修成正果,纵是十恶不赦的人,也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这个过程,就是修行。发善心愿,那么,世间处处是道场。执迷不悟,那么,纵是在寺庙也无法修成正果。修行,本质是修心。

    修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否则,就是在患得患失之中徘徊而毫无所获。修行的全部意义就在反省过失、祛除迷障,找回和保持本心。而是否能修成正果,在于能不能以本心观世观人。直到归真前夕,六祖还坚持最后一次开坛讲法,留下一生最后的佛偈: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二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妊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六祖归真了,他那“明心见性,直了成佛”的无上佛法和成佛法门永远向众生敞开着。

    六祖惠能是我国历史上与孔子、老子齐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巨人,他创立的禅宗一派,被后世广为膜拜。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到隋唐时期,有十三宗之说(即:毗昙、成实、律、三论、涅槃、地论、摄论、净土、禅、天台、华严、法相、密宗等)。这些门派,基本都已经衰败了。唯六祖开创的禅宗一派,枝繁叶茂,普渡众生。不但是我佛如来扎根东土,也使中华文化上光彩夺目。六祖宏阔的佛法,不但赋予了众生平等的佛性,也赋予了人人成佛的法门。强调人的自省自悟,不被眼花缭乱的假象迷惑,看到人的本质,抑恶扬善,发慈悲宏愿,做有德之人,人人都可成佛。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人是佛的世界,就是天堂,就是人和社会的大幸福大安祥!

   六祖使原来高深的佛法大众化,落入寻常百姓家。因为六祖,佛法再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装饰品,人人都沐浴在沁人心脾的佛法之中弃恶扬善,得道成佛,成为自己主宰自己命运幸福的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都需要这样的佛法,人类社会千秋万代都需要这样的佛法。特别对于迷茫的人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的佛法开示、救赎和化性起伪。

    当你被不对的人烦恼的时候,当你被众多的应酬累得苦不堪言的时候,当你被职位竞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当你对金钱地位求之不得的时候,当你遭遇人走茶凉的时候……当你被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困扰的时候。你不妨读读《六祖坛经》,你的心情会好很多,说不定也会顿悟成佛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慧能大师语录
佛出世的本怀是让众生享用安祥
禅的特质
今日头条~觉悟本心即是佛
问佛,求魔
坛经(1)268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