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文:叫蚂蚱不叫蚂蚱



叫蚂蚱不叫蚂蚱


   曹 文


       昨读宋旭 《有一种蚂蚱叫“扁担”》,觉得俗名也可能和其体长瘦细、略扁平有棱形如扁担有关。由瘦子联想到胖子,小时扑住装笼听响的叫蚂蚱。
        先说其衣貌,不是衣帽。叫蚂蚱一袭翠衣。外形和蚂蚱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因而误导爷爷的爷爷叫它叫蚂蚱,孙子的孙子也记着这个名。公的声大个儿小,三四厘米长。母的声小个儿大,四五厘米长。怎么长也长不过“扁担”,那家伙大的十几厘米长。不过它比“扁担”宽,像板凳。用板凳宽扁担长那个绕口令说说也行。
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一胖一瘦是说对口相声的理想体形搭档,可惜“扁担”口才不行。演哑剧可以,说相声有逗无捧成了叫蚂蚱的独角戏。据说叫蚂蚱也有少数淡褐色的,我没见过。小时候当成它的长眉毛,其实是触角,超过躯干,长达六七厘米,复眼2只,单眼3只。加上触角,总长也和“扁担”差不多。由于肚子大,其体重甚至超过“扁担”。它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有一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资料介绍,它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次说其食性。叫蚂蚱属于杂食动物,不挑食,只要能咬得动的都吃。小时候喂它,荤的有蚂蚱小虫,素的有草叶菜帮,干的有葫芦籽,湿的就淋点水。昆虫学家说它食物分三类: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偶尔还会吃青草。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当然,黄豆只能吃嫩的。豆制品也行,豆腐豆芽,豆腐脑豆腐皮豆腐丝,来者不拒。豆腐干勉强,腐竹不泡开够呛。冻豆腐不化吃不动,炖豆腐化了也能圪啧。成熟的黄豆即使炒熟了,它也享受不了。榨了豆油能吸几滴,豆渣也能凑合。过去喂叫蚂蚱有啥拿啥,逮着就塞点儿,逮不着就饿着,死了就扔了。现在讲究了,忌喂甜食。不是防糖尿病,是怕喂过甜和粘的食物造成自咬爪尖,断须而残缺,降低玩赏价值。忌喂面包虫。怕引起消化不良,上火,肚皮边缘发黑油。可以喂麻根虫和玉米虫。忌喂水分过多的食物,怕拉稀粪便不成型。除了喂煮毛豆以外,可以喂少量蒸的胡萝卜和葱白。
        再说其住所。大自然里的叫蚂蚱天当房、地当床,野草被子盖身上。被扑住就住单间笼子,像关了禁闭还是像进了动物园?不愁吃不愁喝,就是不能到处蹦哒。笼子拳头大小,用细树条编拧而成,状如鸡罩篓子,带一只活动盖。讲究点儿的树条去皮或用芨芨草,新品色白,日久微黄,仍是金银色。乡下人把叫蚂蚱当扑物,爱搭不理扔那儿,想起来了给口吃的。活着叫唤,死了就算。城里人把叫蚂蚱当宠物,精心夺弄,吃得好住得也好,还有用透明罐或闷葫芦的。这家伙热了就叫,有的放在暖气边上上烘烤,但长时间的鸣叫也会缩短蝈蝈的寿命。乡下人夏天扑了秋天扔,城里人养它过冬。环境温度低于16摄氏度叫蚂蚱就无声了,0摄氏度以下就没命了。侍弄得好能活到第二年五一,高手能养活到八一。
        然后说其鸣叫。叫蚂蚱学名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声乐界有世界三大男高音:意大利的鲁契亚诺·帕瓦罗蒂和西班牙的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昆虫界有三大鸣虫:蝈蝈、蟋蟀、油葫芦。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油葫芦,别称结缕黄、油壶鲁,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昆虫纲 有翅亚纲,直翅目 螽亚目蟋蟀科蟋蟀亚科油葫芦属。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人发声靠声带振动,虫发声靠翅膀振动。叫蚂蚱发声之高能气死多明戈。南方方言歌戈蝈同音,为其命名曰蝈蝈。不过这哥们资历比多明戈老得多,也比整个人类老得多。
        小时候养叫蚂蚱就是听个响,最多看它圪攘圪攘。现在人说真切感受其生命的茁壮成长,切实体会其争斗的意义,养好了有成就感。还说看到蝈蝈婀娜多姿的身姿,能让人精神享受,心情愉悦。通过培养蝈蝈,不仅可以加强修养,还能培养情操。现在大多都是买来养,我们那时候是扑住了有成就感。有条歇后语说: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我们是泥孩子扑叫蚂蚱——一拿准。这家伙虽然也像蚂蚱,能蹦哒到秋后,但毕竟身子重不灵活,好扑。有时不用帽子扣,也不用手捂,直接上去捏过来。
        后来才知道,叫蚂蚱不叫蚂蚱,蚱蚱是蝗虫。它们的科属不同,蝈蝈属螽斯科,蚂蚱属蝗总科。蝈蝈不是皇军是国军,不会对作物三光。食物不同。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从食物链来说,蝈蝈高一个等级,叫成吃蚂蚱还粘点边。只能形不成规模,不然的话完全可以用于生物灭蝗。天敌不同。蝈蝈的天敌是鸟类、螨类、鼠类、小昆虫(如蚂蚁、螳螂等),还有蜘蛛。蚂蚱的天敌主要是蝈蝈。
        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必今之蝈蝈。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聒聒”的称呼,“聒聒”和“蝈蝈”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聒聒”和“蝈蝈”是一个等同的名称。只是感觉蝈蝈更庄重,有国虫之雅。
        宋代以来,以螽斯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至今仍留存有不少艺术珍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是该馆名气最大、人气最旺的一件藏品,观者无不为其几可乱真的雕刻艺术啧啧称奇。但在很多观众眼中,它只是惟妙惟肖的“白菜”,而忽略了“白菜”叶子上还有两只昆虫,因而对这件宝物的寓意也不甚了了。玉雕界有句行话说:“雕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件翠玉白菜,雕刻一大一小两只昆虫正在啃白菜叶子。有人说大的是蝈蝈,小的是蚱蜢。白菜象征清白,两只昆虫象征多子多孙。
       都知道齐白石画虾,其实他画的蝈蝈和蝗虫又何尝不是栩栩如生!齐白石的草虫,有工、写之分。通常工细者,先画草虫后补景;写意者,先画景后补草虫。而不管是工是写,齐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刻画精细是齐白石草虫画的一大特色,但常人画得细,容易腻和板,甚至细得如标本而无生气;齐白石所画则于精细中求生意,严谨处富变化。他把浓郁的、对土地对生命的关怀,浓缩于小小的昆虫蝼蚁身上。表面状“物”,其实抒情。时间越久远,关于“人”的深情越能凸显。这便是齐白石画作久远的魅力。
        蝈蝈还进入影视,成为现代都市爱情剧《我的爱对你说》中的角色,由王子腾饰演。


1

百度图片致敬作者



作者  曹文
左云县张家场乡旧高山村人
军旅作家  语言文化学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草虫画,小生命,大境界!
他,又一次颠覆了绘画史中草虫的地位
齐白石笔下的绝妙昆虫
齐子如早年注重写生,笔下的蝈蝈、蟋蟀等各类昆虫,形象逼真,充满活力,线条纤细均匀,着色自然柔丽
别再蝈蝈、蛐蛐、蚂蚱、蚱蜢、蝗虫傻傻分不清了!
齐白石原作精绝草虫曝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