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胡天生||欧阳修治理九龙沟

欧阳修治理九龙沟

文/胡天生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文坛领袖,也是一位关心民瘼的好官。他出身贫寒,知道老百姓生活不易,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了解民间疾苦,为老百姓造福。欧庙这一带就流传着欧阳修治理九龙沟,解民倒悬的故事。
那一年欧阳修从扬州请调到颍州,任“知颍州军州事”(后世简称“颍州知州”)。到任以后,他不仅开放衙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官府诉说民间疾苦,而且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有一天,欧阳修来到通心店(欧庙的旧名),询问老百姓有什么困难。一问还真是有点问题:原来这一带大面积种姜,姜是春种夏长,喜水又怕水。夏天气温高,隔天就得浇一遍水;但是赶上连阴天,地里一存水,过不三天姜就沤坏了。而这里排水不畅,遇涝积水是常事,所以这里的姜和庄稼,基本上都是靠天收。
欧公问:“我看这里有两条河,排水应该不成问题呀?”欧公说的这两条河,就是三十里河和九龙沟。三十里河,明正德《颍州志》中称为“西三十里河”,在欧庙的北边,从现在临泉县长官镇的延河分出,东南经范兴集南向东流,入颍州区,从欧庙北向东,再迤逦折向东北入泉河。泉河南一段约3公里长、1公里宽的水面就是现在的颍州西湖景区(新西湖)。这条河当时基本是畅通的。
九龙沟的源头就在欧庙西边,向北沿着马寨乡西界,经九龙镇西界向北,到龙王堂西北流入泉河。九龙沟现在是颍州区和临泉县的界河,它虽然名字叫“沟”,其实是一条小河,跟草河一样,也属于泉河的支流。这条河离欧庙最近,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关系尤其密切。当地一位老人家告诉欧阳太守:九龙沟里的老龙,跟过去被活佛收去的那个瘟神有亲戚。瘟神被抓后,他心中愤怒,经常闹水灾。一到下雨的时候,他就堵住水不让往下游排放,导致地里积满了水。我们这里全指望种生姜赚点钱养家糊口,这里三年两头发水,都是九龙沟的老龙作的祸。虽然龙王堂建的有庙,四时八节香火不断,我们这里也是每逢大节必去祭拜,却还是经常发水,水灾成了本地的一大祸患。
欧阳修听了百姓诉苦之后,怒发冲冠,当即挥拳大喝:“九龙沟小小妖神,怎敢如此猖狂!放纵水患,害我黎民,其罪当诛!”他带领随从赶到龙王堂,登上龙王庙,指着龙王神像,朗声宣布龙王纵容水患、祸害百姓的罪行,声言如不改邪归正,定当拆庙毁像,上奏天庭,治其害民之罪!欧阳太守义愤填膺,疾言厉色,看庙的道士吓得捂住耳朵,远远躲开;庙门口看热闹的百姓却是人山人海,有害怕的,也有拍手称快的。欧阳修的随从中有位“资深”侍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往事:当年相爷(旧时下人对当官的主人的尊称)在某地任职时,上任之初,当地的小吏就告诉他:相爷还是到某某庙里祭拜一下吧,不然会有邪祟的,前任太守都去拜过。相爷不以为意,一笑了之。结果几天之后家里就出现了怪事:饭桌上的汤匙刚才还摆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见了,满屋子找都找不着。后来有人在庙里判官的手上发现了汤匙,因为上面有“欧阳府”字样,被人送回来了。相爷只是冷冷一笑,第二天一早就带着随从来到庙里的神殿,亲手给神殿贴上了封条!从那以后,家中再无变怪,相爷连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没出过!直到相爷离开南京前,看那庙里的道士因为没有人供奉烟火,穷得都快去要饭了,这才下令揭掉了封条。
众人听了,连呼“厉害!过瘾!”人丛中有一位当地的老秀才告诉大家:太守是文曲星下凡,世间毛神哪敢跟他作对?有太守为民作主,我们这里的百姓有福了!
欧阳太守回到州城,当天夜里就梦见九龙沟的龙王前来拜见,声称自己并没有祸害百姓,只是这九龙沟两岸的有些村民实在太自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在河边开荒种地,挤占河道,弄得河道越来越窄,自然下水不畅。再加上河口堵塞严重,河水不能及时下泄,上游的积水就不容易排出。他恳请太守既要体贴民情,也请洞察幽冥(神界),如能对症下药,治理好河道,则上游积水之患自然消除,龙王也没有害民之罪。最后龙王请太守高抬贵手,不要向天庭告状。他会一辈子感谢太守的大恩大德等等。
欧阳太守醒来,觉得龙神说的也有道理,就亲自带人到九龙沟了解情况。经过一番实地勘察,他发现九龙沟从通心店北直通泉河,是这里排水的主要通道。由于常年没有疏浚,九龙沟河道淤塞严重,大多数河道都很窄,上游积水的原因就在这里。于是他下令当地里正,组织民工疏浚河道,保证出口畅通,并且责令沿岸的里正、社长,严加看管,不准两岸的农民为了蝇头小利开垦沟边的土地,侵占、堵塞河道。从那以后,九龙沟水流畅通,平常的水灾就不再积水了。
关于九龙沟的来历,也有老人告诉笔者:九龙沟就是欧阳修开的,也有人说是苏东坡所开。笔者跟颍州区德福蔬果专业合作社陈德福理事长等人一起踏察九龙沟时,发现河道基本呈直线,又其名为“沟”,其为人工河道应该没有疑问。至于有人怀疑,说如果是欧阳修或苏东坡所开,那么,河道开凿至今已近千年,是否还能保持直道?我们可以拿阜阳城南的中清河来对比:中清河古名通商渠,相传为春秋时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在位)所开。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王祚任颍州刺史时,对通商渠进行了疏浚,并改名清河,此时距楚灵王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1500年。以后苏东坡疏浚颍州西湖时(1091年)顺带疏浚了一下,此后直到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颍州府知府王敛福又一次疏浚清河,时间又过去了600多年,河道都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相比之下,九龙沟虽然可能未加疏浚的时间稍长(也不一定,只是没有记载而已),但是没有大的河患,河道只会湮塞变窄,不会拐弯。至于说是欧公、苏东坡开凿,恐怕都不可能。欧阳修在颍州任职一年半,苏轼任职仅七个月,时间都很短,开挖一条30多里的长沟(河)时间来不及。而且,像这样的大工程,必须请示朝廷批准,但是传世文献中并没有见到二位与朝廷和有关部门的往来文书,所以九龙沟可能不是他们开凿,说是欧阳修疏浚,则是十分可能的。
作者简介:
胡天生:男,汉族,1956年1月生,安徽省临泉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任安徽省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副研究馆员,现任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地方志地情研究专家,阜阳市政协特聘文史馆员。阜阳地方报纸特约撰稿人。
1981年开始在正规出版物发表作品。著作有《颍州西湖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独著《阜阳考古录——兼及汝颍水系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阜阳疆域建置沿革》由合工大出版社出版。承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主持的《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城镇篇)》阜阳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的研究和撰稿。为文化部、财政部发起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作了关于阜阳及颍淮地区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系列讲座。在各级刊物发表历史文化研究文章近百篇。

爆款热文

“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散文大赛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梅会林作品 | 诗情画意颍西湖
颍河与泉河 为何傻傻分不清
东坡守颍|疏浚西湖起“三闸”
史上最全能爱豆 就问 还!有!谁!
祖国风光(4251)阜阳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疑是湖中别有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