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味道.散文】张琨||年味儿在母亲与我指间流转

                                        

                                        

年味儿在母亲与我指间流转
文/张琨


每到过年,童年的年味儿便袭上心头,唇齿间似乎还能咀嚼出童年年味儿的快乐。
我的童年处于上世纪70年代,童年的年味儿自然烙上了那个年代的深深烙印。那时因缺衣少食,经常忍饥受冻,所以,穿新衣、吃美食是那个年代孩子最奢华的愿望,这奢华的愿望只能寄托给"年"。大人们趁着过年竭尽所能给孩子们缝新衣,备美食,让孩子们欢欢喜喜过新年。我们那时都特别盼望过年,盼到腊八,就盼望能吃上腊八粥。那时有句顺口溜:腊月八,腊米饭,大人小孩儿都喜欢。若能吃上腊八米粥,那得提前三天幻想吃腊八粥时大快朵颐的美好时光,不觉间便垂涎欲滴了。随着腊八粥扑鼻的浓香,家家户户开始操办过年的吃食,年味也渐渐浓郁起来。空气中飘溢的各种美食的香——馓子香、豆腐香、大蒸馍香、鸡鱼肉香……各种香诱惑着馋猫似的孩子们对年的念想,那种迫切热望堪比才子盼佳人时的望穿秋水。这便是我对童年年味的深刻记忆。
说起腊八粥,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给孩子们带来满足味蕾的快乐,成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品尝"过几位名家的"腊八粥",均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及五花八门的干果熬制的,文字中弥散着沁人的甜香和温暖。沈从文的“腊八粥”香飘四溢,让迫不及待中等待的“八儿”在幻想锅中各种豆儿的变化时垂涎三尺,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冰心回忆母亲的“腊八粥”满蕴温暖,充满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怀念。老舍先生的“腊八粥”热闹非凡:是小型农业博览会。但我记忆中的腊八粥却与众不同。
腊八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准备各种食材做腊八粥。葱姜、白菜、豆芽、粉丝,再淘洗半盆米,这算是全部食材了。这种腊八粥与各种米、豆儿、各种干果一起熬制的腊八粥,制作方法不同,风味也大相径庭。母亲做腊八粥,先把葱姜用油炸香,再放入白菜、豆芽炒至半熟,加入适量的盐和水。水烧开再把米丢进去,不要搅动。待水再次烧开,母亲用锅铲把米搅开,同时灶里的火转为中火,慢慢煮制。煮制过程中,每隔两三分钟搅动一次,以防糊底。煮制到米熟,再放入粉丝搅匀,灶火转为小火继续慢煮,这时满屋子散发着诱人的米香。待粉丝变软,汤汁收干,软糯喷香的腊八粥才算大功告成。我和妹妹一直围在灶边,等待母亲停火开锅,等待粥香扑鼻的瞬间,等待盼了一年的年味儿绵柔地从齿间浸润到心间。
馓子是中国年的符号。有钱的人家炸的多,通常进入腊月就炸好了。没钱的人家炸的少,通常过了腊月二十才能炸。但不管富户穷家,家家户户过年都会炸些馓子。
炸馓子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包括和面、搓条、盘条、框条、下撑几个环节,通常三四个人合作完成。和面是最费力气的,还要掌握好面的软硬度,这项活儿由父亲完成。搓条、盘条、框条、下撑几个环节,母亲做得都非常娴熟。等我长大后,这几个环节我都做过,但我框的馓条,没有母亲框的匀溜,母亲框的馓条又细又匀,炸出的馓子也更加酥脆。至于下撑,也是炸馓子的最后一步,我通常是作为替补登场。还记得我第一次下撑时,动作笨拙,在母亲的指导下,我很快熟练起来,窝出的馓把儿也渐趋紧实美观。我忍不住在老妈面前自嗨:老妈,您可以退休了,看咱的!一句自擂的话引起全体"工作人员"乐呵不已。
馓子装蒌之前,母亲总会让我先给奶奶、叔叔送去一罩头儿,再给左邻右舍都送去两把儿尝尝。乡里乡亲都是这样,彼此间都会你来我往地分享,谁也不会计较我给你的多,你送我的少。睦邻友好的淳朴民风潜移默化着你,直至根植于你的骨子里。
穿新衣戴新帽是孩子们新年的美好愿望。除夕晚上,母亲会把新衣新帽放在孩子们床边,大年初一一早,孩子们会美滋滋地从头到脚焕然一新。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换上新衣新帽的孩子,走起路来脚都连不到地了,可神气了。
说起那个年代做一套新衣真的不容易,那时买布要凭布票购买。政府根据当年棉花的收成情况,按人口发放布票。每人每年多则一丈,少则几尺,一大家人一年也就几丈布票。我记得当时成年人做一件蒙袄罩褂,需要七尺多布,所以政府发放的布票根本不够用。母亲为了让我们过年能穿上新衣,每年秋忙完毕,母亲总会弹花纺线织布。雪白的棉花变成粗细均匀的棉纱,再到五彩缤纷的纱线,最后织成色彩斑斓的布匹,可以说丝丝寸寸都凝结着母亲的辛劳和智慧。织布的技术不是人人都会的,左邻右舍有不会的,或者自家棉纱少得占不住织机的,都会跟我母亲说一声,把棉纱交给我母亲,让母亲在我家织机上给他们带上几丈布,母亲都会欣然同意,且不要任何报酬。新年穿上母亲纺织、亲手裁剪,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既漂亮又暖和。大年初一去拜年,婶子大娘见了都会夸我母亲织的布细,花色好看,衣服针脚缝得匀溜平整。每听到婶子大娘的夸奖,小小的我天真得不知自己美成了啥样儿。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母亲出生前,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已去世了。母亲三岁时,我姥姥又去世了。母亲是跟着她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太姥姥一起长大的。母亲一生不认识一个字,她的智慧完全靠她肯向别人学习,肯向生活学习取得的。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用她的勤劳和智慧,用她灵巧的双手,努力给她的孩子们缝制朴素的新年的欢乐,同时也用她的善良为邻居增添新年的味道。
受母亲的影响,我对“年”保持着传统的传承。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每逢过年,我会像当年母亲一样置扮新年。但时光流转,新年的内容在我指间已翻出了时代的“新篇”。
现在过年,不再做母亲当年做的腊八粥,因为各种粥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也不再像母亲一样炸散子、炖鸡、烀肉,更不会像母亲那样赶着缝制新衣,因为这些东西现在随时可买。虽然不做这些,但年的味道丝毫不减。馒头是必蒸的,且发面蒸馒头是我家过年的重要仪式,因为蒸蒸日上嘛。过年蒸馒头,除了沿袭母亲蒸象征着圆满的大蒸馍,馒头也让如今有闲的我蒸出了新花样。
过年蒸馒头,我要准备火龙果、芒果、紫薯、菠萝,把这些材料处理好,和成不同颜色的发面,这些彩色的面团在我指尖随心演绎。红色的火龙果面团“鱼跃”成红色锦鲤,欢“游”出活泼可爱的金鱼;黄色的芒果面团变成金灿灿的大元宝;各色面团竞相绽放成五颜六色的玫瑰,飞舞成翩翩的对鸟儿。好似百花园里花竞开,花香鸟语新春来,鱼儿欢游庆丰年,丰衣足食民安泰,真是热闹极了。看着自己的作品,赏心悦目。用这样的花式馒头装扮新年,喜庆、吉祥。
除了蒸馒头,近几年,剪纸也成了新年的重要“工程”。一到腊月二十八,别人家忙着炸鸡、蒸肉,我却手舞金剪剪花花。剪出“春”字万象更新,剪出“福”字五福齐聚,剪出“莲鱼”年年有余,剪出“元宝”衣食安好……一刀刀一剪剪,剪出美好的生活愿景,剪出美满的新年味道。
如今的饺子已不再稀罕,但新年的饺子从母亲那里到我这里从不缺席。所不同的是,母亲的萝卜、豆腐、馓子的饺馅儿,早已被我换成牛肉、虾仁、荠菜了。除夕晚上端起香喷喷的饺子,才知道匆匆又过了一年,便不免感慨:现在的一年,咋就没小时候一年那么禁过(时间长久的意思)呢!
岁月流转,年味儿也在母亲与我的指间流转。母亲的指间努力缝制着朴素的年味儿,我却赋予了年味儿诗意的华彩,这是岁月流转半个世纪,年味儿从母亲指间到我指间的升华。但不管是流淌在母亲指间朴素的年味儿,还是年味儿在我的指间诗意盎然,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变——对美好愿景的憧憬与不懈追求!一个永恒的色调不变——中国年欢欢喜喜,红红火火!一个历史更迭的趋势永远不变——中国梦定会实现!
 


作者简介:张琨,阜阳市语文高级教师。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春节味道.散文】刘久锋||似水流年中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耿晓丽||追忆儿时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赵畅||曾经的山村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张玉东||豆香清悠远
【春节味道.散文】李荣福||平定美食数饺子
【春节味道.散文】韩敬文||那幸福悠长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王新芳||煎饼里的年味
【春节味道.散文】刘会生||我留恋那浓浓的京华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方向||行走在纸上的祝福(组诗)
【春节味道.散文】起司加白||秧歌
【春节味道.散文】赵友坤||犹忆当年年味浓
【春节味道.散文】王颖||回家过年
【春节味道.散文】李雁春||品味年味儿
【春节味道.散文】周明金||杀年猪
【春节味道.散文】王散木||难忘家乡的嗨子戏
【春节味道.散文】小小崔||香香甜甜腊八粥
【春节味道.散文】刘建安||放爆竹
【春节味道.散文】包容||年味
【春节味道.诗歌】孟萌||年味(组诗)

邱华栋、阿来、徐则臣联袂推荐,王宗仁作序。点击链接,购买主编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记忆——《年味儿》精读
散文||少年不识年滋味
平静|记忆中的年味儿
【春节特刊】卢菊英/记忆中的年味
现代城市大同大不同 传统年俗年味留大同 郭宏旺
那年,因为“馓子”,我差点儿失去了一只眼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