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苑】赵友坤||​月到中秋分外明

大千起灭一尘里

未觉杭颍谁雌雄

遇见,颍州文学





月到中秋分外明
文/赵友坤

今年马拉松式的高温刚过,就迎来中秋节。巧合的是,今年的中秋佳节与教师节不期而遇,更有一番诗情画意。
“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依望河亭。”中秋之夜,月朗风清,蓝天如洗。站在颍河渡口,凭栏远眺,在银河之上,一轮明月,光辉皎洁。最圆、最亮、最美的月亮,犹如一块金黄的月饼贴在蓝色的绒布上。俯视河面,在波澜不兴的水中,映出一个个似玉似盘的银光。俯仰之间,但见嫦娥立于玉盘,当空舞袖,身轻如燕,神韵飘逸,妩媚动人,绰约多姿。忽然,飘过阵阵桂花酒香,原来是伐桂的吴刚邀请后羿夫妇来到玉雕银砌的广寒宫,饮酒吃饼,共度良辰。
中秋不仅美妙,而且传情。在中秋节,赏月品饼是重要的活动内容。
小时候,举家设案的情景历历在目。只见奶奶面向月出的方向设下供案,摆上月饼、应时的瓜果、素油、糖果等,祭月焚香,望月赏秋。祭毕再分吃月饼,月饼总是由长辈按人数分牙切块,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嗑瓜子,品月饼,尝鲜果,叙家常,共庆团圆,其乐融融!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父亲在离家千里的码头挣钱还没回来,奶奶切好月饼,不时向村口张望,一次次犬吠,仍不见父亲的影子。望着高挂的圆月,看看恹恹欲睡的孩子们,颇多遗憾,说:“钟山(我的父亲)今天回不来啦,不等他啦!给他留一牙月饼就行了!”妈妈连忙附和,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我在东海舰队当兵的时候,是在相距千里的海疆小岛,当年中秋节正值台风季,十号台风还没走,十一号台风又接踵而至,当时,通讯联络就是靠写信。台风一来,大陆上的邮船来不了小岛,一封信在路上行走二十天一个月是常事。那时候,父亲患病卧床已达数月,血压居高不下,虽经多方治疗,仍不见好转,我在部队接不到家书,心里忐忑不安,十分挂念病中的父亲,母亲在家中也时时刻刻念叨着我,挂念着我。在正常情况下,我与家里通信一般是十天写一封信,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当时,由于台风的原因我收到家里的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虽然这段时间倍受煎熬挂念患病的父亲,但从迟到的家书中了解到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心里还是有了些许的安慰。母亲在书信中还告诉我:“孩子,家中给你留一牙月饼,啥时候回来吃啊?”顿时,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
又一个中秋之夜,我泛舟观月,一江明月碧琉璃;纵目望月,水连芳草月连云;思乡对月,明月明年何处看?我日日思念着家乡的明月,在“画檐初挂圆圆月”的黄昏,连队里拉开中秋晚会的序幕,战士们品月饼,赏圆月,共唱军歌《十五的月亮》,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沙场硬汉纷纷落泪,俨然是“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李淑一,我更是泪湿海军衫。回到寝室,我回望窗外,月光照于松柏,璧月琼枝。我卷帘邀月,对酒独酌,明月窥我,可知我心?“三更月到床”之时,我寄语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的边关明月啊,家乡的一切你是否照亮?这时,我更加思念我的父母兄弟和乡里乡亲,反复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尤甚!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两千多年前就有春祭太阳,秋祭月亮的习俗。唐代由祭月发展为赏玩月亮。传说唐开元年间的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将手杖投于空中化为银桥。过桥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有“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这就是月宫!但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玄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返回人间,即命伶官依其声整理曲子,配上仿真版舞姿,谱成《霓裳羽衣曲》。宋朝人玩月时更是笙歌燕舞,盛况空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赏月,东京城大多数的店家、酒楼在这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水果或精致食品,老百姓们纷纷登上楼台看热闹,一些有钱人家以及读书人在自己的楼台亭阁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饮酒,作诗,赏月。
吃月饼始于唐代,至此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轼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曾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赏月之夜品月饼是中秋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至于中秋节吃月饼,则是肇始于明朝。相传,月饼原是传递元末起义信息的传声盒。军师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在许多圆圆的面饼里夹上“八月十五夜起义杀元鞑子”的纸条,掰饼的各路义军纷纷响应,揭竿而起,驱除元人,从而,家人得以团聚。后来,就形成八月十五家人团聚吃圆饼赏月的习俗,月饼成为必备的中秋礼物。明清时期,举家设案,摆上月饼、瓜果,供月赏月,共庆团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曰:“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的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亦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述明代北京月饼盛况时指出:“每过中秋,坊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有心灵手巧者把嫦娥奔月作为食品艺术图案的logo ,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正如彭蕴章在《幽州土风吟》中描绘的情形:月宫符,画成玉兔瑶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形成蟾兔满人间的盛景。另据清代《燕京岁时记.月饼》记载,月饼上绘有月宫蟾兔之形。明清之后,月饼更是与中秋节捆绑在一起。
我的故乡阜阳,还有八月十五夜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无论谁家的向日葵等秋季作物,都可以被人不打招呼地摘走,堂而皇之地摆上供案,祭月赏秋,嗑瓜子,尝鲜果,被摸秋的主人还不能骂街,只能一笑置之,于是,中秋之夜,大人小孩走进田间地头,掰葵摸枣,全民狂欢,这叫“摸秋”。
中秋节,人们不仅狂欢,也寻觅有情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姥啊,你何时才能停下脚步,为我和心上人牵线搭桥呢?据说,明清时代,在中秋之夜,姑娘以先睹月色为吉祥。月亮初挂树梢,姑娘们轮流跪拜,祈求月姥牵红线,早日嫁个如意郎君。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游子思乡、亲人盼归,情人寻寻觅觅,家人团团圆圆,好不快哉!



作者简介:赵友坤,曾用名王玉友,网名愚夫,阜阳市颍东区人,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颍淮作家,阜阳市作协会员,供职于颍东区袁寨镇政府,爱写散文,曾在阜阳日报与颍州晚报,发表数十篇散文,在西散原创等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若干。

【征稿】新刊!有稿,砸来!
【赛讯】征文,有奖!!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律 · 中秋抒怀
金秋双周汇29
中秋前看看,还不晚!
中秋佳节话中秋
中秋节起源在开封
散文:中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