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与学校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01

  • 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

当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就归属了一个家庭。

而且家庭作为每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父母双方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

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所承担的角色等都对人的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父母性格的影响

父母个性的相映成趣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发展和丰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父母中有一位是黄胆质气质,另一位是黑胆质或黏液质气质,这样两种个性刚好形成互补。

这样的父母一唱一和,松弛有致,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家庭的魅力、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幽默感。

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乐观、开朗的个性。

相反,若是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同(多血质还好点),要发脾气,两人大动干戈,要温柔起来,两人情意绵绵,家庭环境也形成夏日型环境: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晴空万里。

这样的个性组合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往往具有消极影响。

他们往往对父母的行为感到不知所措,再开朗、乐观的孩子也会变成一副坏脾气,沉默、抑郁、苦恼、少年老成。

此外,父母对孩子个性的影响还表现在父母本身的个性影响力上。

一般说来,多血质和黄胆质气质的父母比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两种“外向型”的气质,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类似父母的个性。

如果父母性格比较沉郁,孩子在沉寂的家庭环境找不到多少快乐就会把目光投向外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欢乐,从而丰富自己的个性内涵,使孩子在未来形成与父母相差甚远的个性。

2.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及态度的影响

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与爱一起发挥重要作用的,那就是教育。

教育是一个权威和服从的问题,即父母怎样发挥权威和发挥什么样的权威,以及孩子怎样服从父母的权威。

父母亲的权威,在各个家庭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比较专制,硬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如果不接受,那就非打即骂。

与此相反,有的父母一切听从孩子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片面强调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自由。

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态度多变,一会儿大耍威风,一会儿又百依百顺。

不过,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下表:

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态度与子女所形成的性格示意表

3.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的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

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

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从童年起姐姐就担当保护和照顾妹妹的责任,那么,姐姐就会处事果断、主动勇敢,而妹妹则较为顺从、被动。

再如,一个家庭将儿子当作女儿来对待和教育,那么,这个男孩往往会形成温顺、细腻、柔和的女性化性格。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家庭氛围中来。

一般来说,在气氛很好的家庭,即父母和子女相互信赖、相互爱护,相处得如同朋友一般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大多数人的性格表现出沉着稳定、善于适应和独立性强的倾向。

而在那些乱七八糟、纷争频频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则大多数适应性很差,经常会捅出各种娄子来。

由以上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谓“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的明天”,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大师鲁班的母亲也是一位出色的木匠,鲁班受其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斧头、锯子等感兴趣。

他成了大建筑师后,母亲仍是其重要的帮手。

每次鲁班用墨斗放线时,母亲就拉着墨线的一端。有一次墨线突然卡在了木缝里,母亲突然得到了启示:如果有一个钩固定在一端将墨线钩住,不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活了吗?

母亲将想法告诉了鲁班,鲁班很快做好了这种钩。

人们为纪念发明家的母亲,就将这个钩称为“班母”。

鲁班在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又相继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这其中有其母亲不小的功劳。

在人生的过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子女最具潜移默化的影响。

02

  • 教育——重塑你的性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除了早期的家庭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外,学校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教育方式,将在儿童性格的形成阶段起主导作用。

学校将根据某些具体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其他活动中受到影响。

1.班集体的影响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成员严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感染着集体成员,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与此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感,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也培养了学生的乐观、坚强、勇敢、向上等优秀品质。

优秀的班集体还可以使学生的一些不良性格得以改变。

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的8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

一学期后,发现他们表现得有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一个好的班集体固然能为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但对于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来说,他们更是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2.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的主体,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放任型:

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无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

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散漫、懒惰的性格,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会导致极其不良的放纵性格。

专制型:

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进行赞誉、贬损。

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

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依赖、压抑的性格,也很有可能会形成另一反面——叛逆的性格,甚至会存有报复心。

民主型:
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易形成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坚韧友善的性格,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时期恰好是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

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制度都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最希望老师在家长会上讲什么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影响性格的几大因素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成就!
失衡的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