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停止内耗,你的人生会顺利的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罗伯特·戴博德著,讲述的是蛤蟆先生抑郁后,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沟通,回归正常的故事。

书一共十六章,内容轻松活泼,童话的书写形式,读起来毫无压力。

如果你正处在意志消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里,不妨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或许会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01 内耗的人生,总有一天会崩塌

一向热情洒脱的蛤蟆先生突然抑郁了,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整日蹲在厨房的椅子上,不再精心挑选自己的领结,也不再时刻容光焕发。

他的朋友鼹鼠正巧在这个时间来看望他,蛤蟆的变化让鼹鼠非常担心,于是鼹鼠回到与河鼠的家,向河鼠传达了蛤蟆的变化,自己的担忧。

随后二鼠和獾,蛤蟆的这几个好朋友,共同来到了蛤蟆庄园,尝试对蛤蟆进行鼓励。

眼见鼓励的效果不理想,朋友们只好劝蛤蟆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第一次与心理医生苍鹭面谈,心灵再次受伤,他以为自己是个病人,医生该主动询问病情,没想到作为医生的苍鹭始终保持沉默。

蛤蟆接受不了这样的开场,悲伤的哭了起来,这个时候,苍鹭开始问蛤蟆来诊所的理由,蛤蟆略加思索答:“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

在苍鹭问他谁是来访者,谁付钱时,蛤蟆非常愤怒,觉得苍鹭看重的仅是钱的问题,丝毫没察觉苍鹭的意图是想帮助他。

苍鹭的用意很明显,心理咨询是一种“双向奔赴”,必须双方都是自愿的,而为咨询负责的,始终都是来访者自己,而与旁人无关。

经过几次咨询,经过苍鹭不断的引导与发问下,抑郁的蛤蟆终于开始敞开心扉,向苍鹭诉说起那些“遥远”的往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蛤蟆的童年,看似在衣食无忧,有保姆伺候,出门被人称作“蛤蟆少爷”中度过。

实际上,蛤蟆非常孤独,他的父亲对他很严苛,一点小事也要去训斥,而她的母亲又依附于父亲,从不敢在父亲面前对蛤蟆流露出温情的一面。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蛤蟆慢慢变得乖巧听话,逢迎讨好,只为博得父母的关注与喜欢。

后来的蛤蟆长大了,人前他表现的热情开朗,做事不拘小节,人后却有一颗特别脆弱敏感又自卑的内心。

他努力维护着与朋友的关系,做朋友们的开心果。

别人的话,对的不对的,他都违心接受,又在心里不断揣摩发酵,直到心里盛满了悲伤与自我批判。

蛤蟆的遭遇,像极了一些喜欢情绪内耗的人,他们遇事,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总会第一时间批评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但是看待问题,我们是需要让自己有多重选择的,是谁让我们最近不快乐的呢?不是朋友,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快乐的主导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就看我们想不想用了。

02 生命,不因讨好而存在

蛤蟆的人生,与我们大多数的人生无二,甚至比我们更糟糕,他自小就完全按照父母铺就的路在走。

上学的专业不能按自己意愿走,父母想让他改读其他专业,他也顺从接受。

叛逆是毕业以后的事情,他的父亲一心想让他做自己事业的继承人,却又在日复一日中打击他,他开始反抗了,执意去当了名老师。

反抗的时候是开心又快乐的,他想象父亲生气的样子,想着父亲虽然生气,可还是关注他了。

后来,父母去世了,偌大的蛤蟆庄园只有蛤蟆一人,他无事的时候不敢穿梭其他房间,因为那会让他想起从前与父母相处的种种,而越想起那些,就会让他更加孤独。

他极力逃避着这种感受,时不时请朋友来狂欢;又买船购车,与朋友喝酒聊天;他经常喝的晕晕乎乎,甚至因为喝的迷糊,开走了别人的车,最后入了狱……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他的朋友獾,是一个如父亲一样严肃的人,时常会就蛤蟆所做的事儿,来批评训斥他一下,蛤蟆表面悉心接受。

可独处的时候,他的内心便倍加痛苦,觉得獾审判了他,而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有罪。这份认罪,让蛤蟆愤怒悲伤又有些无奈。

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獾,更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有所转变。

蛤蟆在一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苍鹭和盘托出了他自己的故事,原来预想的会被嘲笑,讥讽也在愉快的咨询中以信任抵消。

得知完整的人格包含“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后,蛤蟆明白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儿童适应型”慢慢转变的。

小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生活,不得不按照父母的规则走,甚至会为了博得“挑剔型父母”的关注去顺从,讨好。

长大后又不得不慢慢修正这种依赖去达到“成人状态”。

可有的人,在这种长期养成的状态里呆的太久,已经不容易跳脱出来。

通过咨询,蛤蟆渐渐有了重生之感,也明白,想让自己从“儿童适应型”与“父母挑剔型”走向“成人状态”唯有靠自己。

他向苍鹭吐露自己的成长环境,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孤独,在诉说的过程中,蛤蟆也渐渐感受到了诉说对自己起到的疗愈作用。

他甚至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剧本,从前的他,有时看起来像演喜剧,饰演的是众人嘲讽讥笑的对象。

他想改剧本,可是无从改起,他只好那么演下去,去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但在一次次的咨询中,他开始意识到,也许还有另一种活法,无须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那就是即兴发挥,做真诚的人,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让自己活的真实一点。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好别人喜欢而存在。”

的确,生命,不该因讨好而存在,更不该因讨好别人后,又对自己所作所为耿耿于怀。

03 停止内耗,人生才能向前

蛤蟆在一次次的内耗中,慢慢迷失了自我,又在苍鹭一次次发问式的引导中,渐渐触摸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开始慢慢理解并接纳自己因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原因,导致自己长大后的待人接物的一些行为习惯。

当他开始接纳自己,拒绝内耗时,他的心情慢慢变好了,他周围的世界,似乎也比以前清明了。

他又开始进行了从前的社交活动,并且一改从前讨好的模样,勇敢跟审判官一样的獾提议要继续做校董。

他也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进行改变,他卖掉了蛤蟆庄园,计划着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他喜欢戏剧,去参加了表演,他重拾起划船的爱好……

蛤蟆先生的抑郁彻底好了,那几个不离不弃的小伙伴也依旧陪在他身边,为他的改变而开心欢呼。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句话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选择内耗,前方便是无尽的阴霾;停止内耗,人生路才能向前,才会越走越宽。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4 结束语

最后用书中苍鹭医生对蛤蟆说的那句三连问来结个尾:“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志消沉,情绪沮丧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用太责备自己,允许自己有发散情绪的时刻。

就让我们尝试着对自己好一点,尝试着多爱自己一点。

全文完~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可以点下方名片关注我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停止内耗,你的人生就顺了
火爆全网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让你心灵治愈的神奇之旅
那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教会我的事儿(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这几句话,送给内心无力时的你
读后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