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焦辩证法
【精品推荐】三焦辨证法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医学论文_医药学论文_32160 详细?
论文范文 题目:三焦辨证法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医 学论文_医药学论文 编辑:小小 【摘要】 本文运用三焦辨证法对过敏性紫癜的分型、病因病机进行 分析,并运用辩证治疗进行临床经验证明,运用三焦辨证法治疗过 敏性紫癜不但可以避免临证分型的复杂化,同时将祖国医学的脏腑 辨证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的思想,也是温病学思想治疗 杂病的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紫癜,过敏性/中医药疗法; 儿童; 三焦; 辨证论 治; 藏象学说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 主要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双下肢皮肤紫癜,常伴有 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血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2~8 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居多。该病属中医 “血证”范畴,并与“葡萄疫”、“肌衄”、“紫癜风”、“斑 毒”等病证相似。因其辨证论治多样化,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本文运用三焦辨证法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病位 及其治则。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三焦辨证法治疗该病,不但 避免了临证分型的复杂化,同时将祖国医学的脏腑辨证融入其中, 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的思想,也是温病学思想治疗杂病的一个新思 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精髓;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指 导。目前辨证论治体系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三焦 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多方法,但其万“辨”不离其宗的是藏象 学说理论根源,故中医辨病应当以藏象学说为理论主体。三焦辨证 学说是藏象学说的发展,源自《难经》、《内经》,发扬于孙思 邈、张仲景、刘河间等。明清时期,由于温病的流行,吴又可、叶 天士等医家将其运用于温病的辨证论治,并形成了温病学的三焦辨 证理论。至此,三焦辨证理论已发展至巅峰。近年来,三焦辨证理 论已应用于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结石病、糖尿病肾病、脾胃疾病、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成人斯蒂尔病等许多疑难杂病的辨证治疗,取 得较好疗效。本文将从紫癜的分型、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等方面进 行探讨。 1 紫癜的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紫癜的病因尚未明确,与感染、食物、药物、疫 苗、寄生虫、恶病质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不外乎热、 虚、湿、瘀,与五脏的关系密切,从病因着手论述与研究该病者近 年来层出不穷,但将该病与脏腑相联系者却少之又少。作者认为该 病的论治不但要从病因入手,更不能忽视所属脏腑。 首先,从发病原因来看,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一》所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内入脏腑,为 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此外, 金·张从正在仲景之论后更有发挥,认为“天之六气,风湿暑燥火 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 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中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与仲 景之论,相得益彰。此虽但言杂病之因,但对于紫癜论治尤为适 宜。首先,从“天之六气”来说,小儿易感风热、风寒之邪,加之 小儿体属纯阳,感邪易从阳化火、化热,热盛易迫血离经发为紫 癜,此证病位在肺,属上焦,应于张从正之“天邪发病多在乎上” 理论,故概括为上焦证;其次,从“六味”来说,小儿脏腑娇嫩, 脾常不足,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恣食肥甘等,或因上焦病传 至中焦,均可使脾胃蕴湿生热,热伤血络发为紫癜。此证病位在脾 胃,属中焦,应于张从正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理论,故概括为 中焦证;最后,从“地之六气”来说,“雾露雨雹冰泥”的致病因 素,一般来说于小儿较为少见,而先天不足、病久不愈、中焦病传 至下焦等因素,均可累及于下焦肝肾,可概括为下焦证。此证应于 仲景之“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其次,从病机来看,虽然紫癜在发病因素、感邪方式上有三焦之 别,但由于病证的临床表现和病机的错综复杂,使得在临证过程 中,又必须防止机械地从病因学角度单纯治疗的弊病。因此,紫癜 的辨证治疗必须综合所有的临证资料,从不同侧面认真分析,做到 证治异同,提高临证疗效。如上焦证在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外感症 状的同时,亦因中焦脾胃虚弱或喂养不当等因素表现为腹痛、便血 等中焦证症状,还可因先天不足或中焦传变而表现血尿等下焦证。 关于其病机的论述较为繁多,如《诸病源候论·患斑毒候》指出 “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诀》葡萄疫篇之注指出“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 凝结而成”。 总之,紫癜因其病位在上、中、下三焦侧重的不同,感邪方式又有 三焦之别,在病机上表现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 交叉性,故强调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将紫癜与三焦辨证有机地结 合,切不可以偏概全,机械而不加辨证的分析。 2 由紫癜的临证表现辨病位及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现代医学根据其表现的侧重点 不同,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四型。祖国医学尚未建立 统一的分证标准,但目前大多分为风热伤络型、血热妄行型、气不 摄血型、阴虚火旺型、肝肾阴虚型等。作者认为,只有明确分证思 路才能形成辨证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法,从临证表现入手, 分证如下。 2.1 上焦证 发病急,常伴有外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全身不适 等。紫癜色鲜明,为斑丘疹,大小形态不一,好发于下半身,出没 无常,反复发作,常伴有瘙痒,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薄白或微 腻,脉浮数。分析:感受外邪,卫表失和则见外感症状;肺主皮 毛,则紫癜多只见于皮肤;风性善行数变,则紫癜出没无常、伴有 痒感。本证与现代医学中的皮肤型紫癜基本吻合。 2.2 中焦证 (1)起病急,平素嗜食肥甘或饮食无度,紫癜遍布, 色鲜红,口气臭秽、腹痛、腹胀、便秘,有鼻衄,齿衄,便血,舌 质红,苔黄,脉滑数。(2)紫癜遍布,色深红,消退较慢,关节肿 痛,腹胀痞满,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淡红或淡白,苔白腻或黄 腻,脉缓或濡。 分析: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等均可使脾胃蕴湿生 热,热迫血溢发为紫癜,脾胃运化功能失司,而见腹胀、便秘,或 腹胀痞满、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脾主四肢,湿邪留恋关节而见 关节肿痛,与现代医学关节型紫癜基本吻合,热邪灼伤肠络则见便 血、腹痛等,与现代医学腹型紫癜基本吻合。 2.3 下焦证 紫癜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色暗淡,尿血,伴腰膝酸 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分析: 病久或中焦证传至下焦而见尿血,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头晕耳鸣等肝肾阴虚证,此证与现代医学的肾型紫癜基本吻 合。 总之,紫癜表现是多样的,在辨证上,只有辨清主次、综合分析、 整体把握才能明确病位、准确地指导治疗。此外,在上三证概括的 基础上,紫癜的分证并不是停滞的、静止的,亦可按照三焦传变的 规律而变,如上焦证传至中焦、中焦证传至下焦或上焦证未传而愈 (轻)、上焦直中下焦(重)等,应“谨守病机”,灵活掌握。 3 紫癜辨证治疗的三焦分证 综上,通过对紫癜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分析,结合作者的临床治 疗经验,逐渐理清了针对临床辨证和治疗的特点,总结出紫癜的三 焦辨证的辨证思路,给临床中治疗紫癜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3.1 上焦证 证候表现、分析见上。遵循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 不举”的原则,从肺论治,以疏风开肺,解毒通络为治则,选用辛 凉平剂之银翘散为主方,随症加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 之。”该方出自《温病条辨》,方中金银花、连翘,既有辛凉透邪 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为君药;薄荷疏风清热解表, 为臣药;荆芥穗、豆豉二者“制性取用”,助君药开毛窍而逐邪, 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 生津,皆是佐使药。 3.2 中焦证 本证病因侧重不同,有热重于湿者,有湿重于热者,但 病位均不离中焦脾胃,故在辨证上均遵循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 平不安“的原则,在选方用药上时时顾护脾胃。 3.2.1 脾胃积热 证候表现、分析见上。以理脾清胃,消积通络为治 则,选用清胃散为主方,随症加减。该方出自《兰室秘藏》,方用 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 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 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 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 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 效。 3.2.2 湿蕴中焦 证候表现、分析见上。以健脾化浊,除湿通络治 则,选用平胃散为主方,随症加减。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 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 用,共成健脾化浊,除湿通络之功。 3.3 下焦证 证候表现、分析见上。遵循吴鞠通的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原则,以滋补肝肾,养血通络为治 则,选用六味地黄丸为主方,随症加减。该方出自《小儿药证直 诀》,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温养肝肾 而涩精;怀山药补脾益气而固精,二者用为臣药。三味药相配,共 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 不足,可治“本”;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滋腻太过;丹 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收涩太过;茯苓淡渗脾湿, 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并防止脾土壅滞太过。这三味为泻药,泻湿 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治标。本方三补三泻,滋补不留邪,降浊 不伤正,为通补开合之剂。此外,本证病位虽在下焦肝肾,但久病 多伤及气阴,故在治疗时兼顾益气养阴。 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血证论》中亦云:“凡物有 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凡复发者,其中多 伏瘀血”,故在紫癜辨证论治中,无论病因、病位,不可忽视 “瘀”的存在,均可佐以少量的活血化瘀之品。 从上面三类证候可看出,三焦辨证不仅是紫癜三类证候的概括,也 提示了三者从上到下发展的变化规律,标志着紫癜由上到下,向纵 深发展的三个阶段,综上,紫癜的辨证遵循三焦辨证,不但病因、 病位明确,治疗也将更加规范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吴瑭最早确立“三焦辨证法”
三焦病证的传变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之三焦辨证
三焦不通按摩哪些穴位?
中医基本功之三焦辨证歌诀
什么是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不通各是什么样的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