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剧本】黄胜雷:喋血孤山(1)


电影文学剧本(1

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之——

 喋血  
  /黄胜雷
故事梗概

作者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国际大背景,本着歌颂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英雄事迹,讴歌了老一辈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感召社会主义新一代青年,勿忘国耻,勇于拼搏,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而编创此剧。

故事的社会背景

上个世纪30年代,国内国共两党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向中国东北发动了侵略战争,黑、吉、辽三省陷入日本的铁蹄之下。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奋勇反击日寇。东北抗战到了最艰苦的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与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失去直接领导联系;部队后勤供给及弹药补充完全靠自筹的恶劣情况下,坚持抗战14年,直到光复,期间演绎了万千感人泪下的英雄事迹。

  • 剧本故事内容简介

  • 本故事是东北抗联14年间万千战斗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取材于《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史,根据地方史志的记载,作者多次访问抗联老战士并踏查战斗遗址后,编撰而成。

  • 剧中的人物以神枪王一连连长李海峰为首的十二名壮士,为掩护抗联总部免遭破坏,与数十倍日伪军遭遇鏖战一整天,成功地迟滞了敌人进攻的步伐,保卫了总部。十二位战士因此战而全部殉国的英勇事迹,教育着一代又一代新时代的青少年,激励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 昔日,十二烈士战斗的遗址,现已建成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省完达山脉的一个小山上,李海峰原是报号“双侠”的山林队领头人。由于自发的抗日情结,多次与日军作战,被日军击溃后,自残毁容后加入了伪森林警察大队,终于等到了李文斌大队长率众起义的时机,便随起义军一同加入了抗联,编入了由神枪手组成的一连任连长。

  • 一连的机枪手李芳邻早在“双侠”山林队时,在一次与日军作战时负伤,被猎户周二丫的父亲救治。养伤期间,二丫与李芳邻产生了爱慕之情。当李芳邻按约定来接二丫父女时,发现二丫的家被强行归村并屯的日寇烧毁,二丫下落不明,李芳邻悲痛欲绝。后来在伪森林警察大队的食堂里,二人重逢,悲喜交加,李芳邻领二丫随起义军一同加入了抗联。在抗联队伍里,二人巧遇了抗联老兵李大姐抱着石头滚山坡,原来是为了不给队伍添麻烦,采取了自残式堕胎方式,二人深受影响,相约抗战胜利后再结婚生儿育女。

  • 严冬季节,李海峰率神枪一连部分战士奉命换防兰棒山头道卡子。当天又接到命令:放弃头道卡子,向总部集结,准备西征。在撤离时,被日军尾随跟踪,李海峰猜想到日寇要跟着一连找到抗联总部。当即命令小分队抢占前面的小孤山,阻击敌人。于是,十多人的小队与近四百人的日伪军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激烈战斗。

  • 鏖战中,战士张全富被敌人抓去当了肉盾,他为了不影响战斗,以头撞巨石英勇就义;战士魏希林和夏奎武在生死攸关时刻谈笑风生,视死如归;机枪手李芳邻完成对二丫的嘱托后,含笑捐躯;连长李海峰在双腿被炸断后,让两个战士轮番为他装子弹,他一人一枪,弹无虚发,多次击退敌人的正面进攻┄┄

十、战斗进行了一整天,以十二壮士的壮烈牺牲成功地阻击了敌人对总部的进犯,为总部赢取了转移和组织反攻的时间。

十一、       勿忘国耻,为了纪念,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把小孤山命名“十二烈士山”。

(序幕)

傍晚时分,荒山之中,北风呼啸,白雪横飞。

镜头慢扫远处白雪茫茫的丛山峻岭,七个衣着羊皮袄,头戴狗皮帽,猎手模样的的人,狂奔入画。一人大喊“打!”七人迅速各自避于树后,长枪、短枪噼啪响起,追来的日军应声倒地五六人,七人转身奔下山坡,(镜头远送)七人消失在雪山林海之中。

夜深,镜头慢扫巍巍群山,山窝里有一个亮点,镜头拉近。七人围坐在火堆旁不语。

(字幕并画外音):19319.18事变后,东北沦陷,各地反日抗日武装纷纷揭竿而起。中国共产党组织分别派党员渗入,几经周折,组建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十一个军,在东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活动,给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戳伤,牵制了日军南下入侵的步伐。到了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宏伟镇境内,在一个小孤山上【原归宝清县所辖】发生了一段惨烈、悲壮、真实的抗战事迹。在14年的抗联对敌作战中,“十二烈士阻击战”与“八女投江之战”齐名标史。

火堆里的火劈啪作响。

火堆旁的大汉【字幕:李海峰】,悲愤地把狗皮帽子恨恨地扣在雪地上:“我李海峰无能啊--苦巴苦业地拉起的队伍,就这样他妈的垮了,一百多号人啊。”彪形大汉夏奎武刷地站起【字幕:夏奎武】:“乖乖,我老夏佩服大哥的胆量和枪法,也佩服当大哥的担当,我就看不惯你这霜打的熊样,从跟鬼子干那天开始,不就想到要死人了吗?这回不就多死了几个人吗?一点事儿。蔫了吧唧的。”

李芳邻抱着机枪慢走着说【字幕:机枪手:李芳邻】:“咱们'双侠’队也不白给,这几年,多少鬼子、汉奸在咱们的手里见了阎王,提起'双侠’里哪个哥们的名号,不叫小鬼子心惊肉跳?这次咱们着了小鬼子的道,死了、散了。那又能咋地?打鬼子哪有不死人的。咱们只要剩一个人,就有机会重新再来,继续干!对不?继续干,才是咱双侠队的爷们。”

魏希林气囊囊地【字幕:魏希林】:“嗯呐,不就死几个人吗?那啥(ha),没绝户就接着尅!

李海峰慢慢地抬起头,死盯着李芳邻。众人纷纷说:“对,想个法子,大哥,接着干啊!报仇啊!”众人纷纷站起,围过来嚷着。

李海峰:“我是觉(jiao)得对不起兄弟呀,我自个ge啥也不怕。只要俺还能喘一口气,就和小鬼子弄到底,就是苦了这帮兄弟呀。”

魏希林过来,抓住李海峰的手,憨声道:“那啥ha,大哥,俺跟定你啦。不把狗日的小鬼子打回东洋老家去,那就把他们送到阎王爷爷那去!妈妈的。”

众人相继围过来,把手按在二人手上,“报仇”“干到底”“尅”七张血迹斑斑的大脸,严肃、坚毅。从紧握的大手上出现片名---

喋血  

白天  马架子房前的雪地上。

两只野鸡和一只野兔在火堆上烤着,滋滋地冒着油。六人(各自受有不同程度的轻伤)围坐着,掰着,啃着。李海峰抬头问道:“王炮,这几天,山下那嘎达有啥么动静?”

王仁志边啃着鸡腿边说【字幕:王仁志】:“我探听到,鬼子小队长加藤和那个叫田中的教官得知咱们还活着一些人,大发雷霆,狗日的扬言要活捉你。那个还有,”又啃了一口,接着说:“他俩还把森林警察副队长李文彬找去好一顿训,说他们枪走火了,暴露了军情。”又啃了一口,补充说“还说李文彬误伤了一个鬼子机枪手,加藤还消了他两个大耳瓜子。”

魏希林接过话来:“那啥(ha,狗汉奸,活该!叫他们狗咬狗,嗯呐,他姥姥的。”

李芳邻慢条斯理地分析道:“这次战斗一开始,我就觉(jiao)得,李文彬这边火力很弱,子弹乱飞。杀伤力不大,也不攻山……”

李海峰自语道:“张全富怎么还没回来?”

李海峰略有所思,慢慢地啃着一块骨头,目光凝视着火堆,思索着……把手中的骨头扔进火堆,又在地上抓起一把雪,攥成团,送到嘴里,站起身走到门口,向山下望去……

(镜头慢扫山岗)远处雪深林密,有几片树叶摇曳在山岗上一棵光秃秃的树枝上,有些凄凉,孤单和无奈。

冬日白天山坡下

张全富左肩背着一个口袋,右手拎着手枪,往山上疾奔而来【字幕:张全富】。爬上了山岗,又转身向身后仔细地搜索张望了一番,才转身向山上奔来。

日落偏西  马架房火堆旁

李海峰拉着张全福:“坐下,吃块肉,慢慢说。”张全富接过鸡腿,气喘嘘嘘地指了一下来路方向。李海峰忙吩咐道:“夏炮、刘老大快到来路上三、五百米两处设哨。”二人迅即离去,身手敏捷,分别爬上了两棵大树。

火堆旁

张全富啃嚼着一块兔肉:“娘个球的,我与那个李文彬打了个交手……”

【回忆】

中午  在一个破烂的农家屋里

张全富抓起煮好的土豆,狼吞虎咽地边吃边说:“我们'双侠队’被打散了,二当家的也挂了,大当家领着我们拢共就剩七个人了,被困在山里十来天了,没吃的,下套打猎还不敢开枪,队长急坏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站在门口处,心疼地看着张全富:“一会把这点小米背回去,这还有点咸盐,凑合几天再说吧。”说着从门后掀起一块木板,从地窖里拎起半袋米来说:“这几天李文彬常来,挺和气的,看样子,他不像坏人。”

“滚他娘个球的。”张全富咽下口中的土豆:“这回就是这小子领着日(yi)本鬼子来伏击我们的,要是让我遇见这小子,娘个球的,我非喝了这个王八羔子的血不可!

冬日白天门外

一个警察着装的人【字幕:原森林警察大队长:李文彬】,身子贴着墙,耳朵靠在门板上,偷听着。

【画外音】屋内张全富的声音:“穿那身狗皮的人,娘个球的,没有好人。”顿了一下,又说:“三姨,一会儿我就走了,你要注意安全。”

老妇人的声音:“我有啥,一个土埋半截的老太婆,他们能把我咋地。你在外面要多留心,子弹可不长眼睛……你们老张家就剩你一个根了……”老夫人有些哽咽,顿了一会又说:“小富子,你打鬼子我支持,可……可千万别干伤天害理的事啊。”

门外面的警察听到这,眼珠转了一下,转身隐去。

冬日白天村外山岗上

张全富背着半袋米奔到山岗上,倚着一棵大树,向村子张望,喘着粗气,观察着村子里的动静。夕阳下,村子还是比较宁静,几户烟囱飘着炊烟。【画外音】张全富:“娘个球的,要是没这帮小鬼子瞎搅和,小日子,该多好啊。”他倚着大树叹了口气,闭上眼睛。这时树后伸出一支手枪,顶住他的脑袋,低声命令:“别动!

张全富猛地一睁眼,腰间的枪已被那人掏了去。那人说:“这地方不能开枪,日本人能听到。”张全富慢慢地转过身,怒视。那人防御性地向外侧了侧身子。

镜头从那人的皮靴向上扫,警察制服、黑洞洞的枪口、面容坚毅、眼神令人难以琢磨(此人正是在门外偷听的警察)。

张全富盯着警察制服(叠印)战场上,黑压压的警察制服的人往山上爬……

张全富眼睛发红了:“娘个球!”他猛地推开枪口,与那人厮打在一起,双枪均被张全富打落,掉在树根处。张全富一个滚地蹬鹰将警察蹬了个大折个,摔倒后面,张全富起身扑去,又被警察重重一脚踹了出去,张全富仰面摔倒。警察一骨碌身子抓起一支手枪,对准张全富,快速爬起:“别打了!我有话说。”同时把另一支枪向后踢了一下。“我不想抓你,要是想抓你我早就开枪了,再说我也不会自己跟你来。懂了吗?”

张全富二目充满血丝,凝视着对方,慢慢立起身子。

“我叫李文彬,想和你们大当家的随缘一见,帮我转告一声,明天早晨,太阳初升时分,我还在这等他,有大事商量。”

李文彬把地上的枪捡起来,把子弹退落在地上,扔在张全富的脚前:“别开枪,招来日本人就麻烦了。”把手中的枪往腰带上的枪套里一插:“告诉你们当家的,一定要相信我,明天早上,在这见。”

说完,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回忆完)

晚上火堆旁

李海峰抬起头来,看看天色已晚,四野灰蒙蒙的。严肃地说:“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马上转移到东岭马架子过夜。”随即一声口哨,二岗哨也回到火堆旁,大家七手八脚地收拾东西。魏希林把吃剩的半只野兔,挂在刺刀上,带上日本头盔,扛着大枪,跟在队伍后面。

月夜山坡避风处的一所大马架房里

一张大铺上铺着一些干草,大汉们已在草堆里和衣而睡,李海峰抬手在棚顶上撸了一把榛柴叶子,用手搓了搓,从兜里摸出一张纸,撕下一条,卷了一根烟,从地上的火堆里抽出一根带火的小棍,点着,吸了两口,咳嗽,嘟囔着骂道:“妈的,真燎嘴。”随手把烟头扔进火堆。来到铺前,拽醒一个瘦高个悄声说:“雨亭,你来一下。”【字幕:朱雨亭】二人悄悄拨开草帘子,走了出去。

月光下马架子房前不远处的树林里

两人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李海峰先开口;“你说咱们现在该咋整呢?得给弟兄们琢磨一个路子啊。”

朱雨亭分析的口吻慢声细语地说:“咱们现在人太少了,弹药也不够,别说打大仗了,就是小仗也打不了,得先躲着走。”

李海峰无奈地点点头,长叹一声,表示赞同:“是啊。”

“在这深山老林里,没地方拉人,咱绺子就没法扩大。现在还是冬天,在这里困着,我们就得饿死。……要依我看,咱们先在附近的木工厂、金矿什么的把小股鬼子搞他一下,弄点粮食、弹药,然后就走……向南走,进大山里猫冬,来年开春出来,再弄他个狗日的。”

李海峰听着,点点头又若有所思地摇摇头:“南边是谢文东的地盘,他跟日本鬼子有仇,打鬼子倒也不含糊,但是他谁都打啊。咱们要是遇见他,也不是好事啊……”

“那可得绕过他,要真碰到他,他肯定收编咱们不可。”

李海峰自语着:“能打鬼子,被收编也行啊。唉……被收编也得找个好主啊。”抬起头又问:“你对明天李文彬的约(yao)见,有啥看法?是吉还是凶呢?”

“从这几天的种种迹象来看,李文斌还有点意思,倒不像是坏透顶的。但他葫芦里卖的啥药呢?我实在想不出,他要见你干啥呀。”

李海峰回头对朱雨亭说:“明天我去会会他,如果我有啥不测的话,你们先不要给我报仇,你领着弟兄先……”话没说完,朱雨亭低喊了一声:“有人!”二人迅速拔出枪,分别靠在两棵树后。

朱雨亭大喊:“哪路朋友?摆个道,报个万。爷爷的子弹可长着眼睛呢。”

月光下镜头慢搜雪地。

一个人影迅速避于树后,顿了一下,回道:“小弟是在老硬河里摇小船的,哪路朋友啊?可否借条大路通码头啊?

李海峰低声对朱雨亭说:“是赵尚志的部下。”喊道:“顺水摇帆一路顺,兄弟几人过岗啊?”

来人迟疑一下:“既然都是朋友,请大哥报个万啊。”

李海峰:“虎豹结伴双入林。哈哈哈,赵军长的人,过来吧。”

来人双手举起,走出来:“是双侠的朋友吗?就我一个人借条道。”

朱雨亭从侧面用枪顶住来人:“林中规矩。”

来人举着双手,抱头半蹲着:“我懂,我懂。”

朱雨亭在来人身上摸了一遍,掏出一支手枪。李海峰对来人说:“请吧。”三人向大马架子走去。

  1. 夜里 在大马架子房里

  2. 地上的火已经不旺了,朱雨亭凑了凑木棒,又放上几段木棒,拿过一个日本头盔,出去了。李海峰拉着来人蹲坐在火堆旁的木墩上:“这回,我们掉坑里了,栽得可不轻啊。”

  3. 来人:“听说了,……出来时,军长还特意嘱咐我,如果见到你们,让我劝劝,别上火,兵家胜败是常事,败了,就重整旗鼓,继续跟鬼子干,只要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早晚把小鬼子打出中国去。”

  4. “唉——太惨了,这不,就剩我们七个人了。”顿了一下,李海峰抬起头来恨恨地说:“田中、加藤这两个龟孙子,我一定亲手宰了他们,为兄弟报仇!

  5. (朱雨亭端着一头盔雪入画,放到火堆的架子上烧着。)

  6. 来人笑着说:“我们军长常说抗击日本的侵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杀一个两个鬼子的事,更不是报私仇的事,是把欺压我们百姓、占我们领土、毁我们家园的侵略者都消灭掉,赶出中国。为的是救国救民,脱离苦海,让咱们的民众过上安稳的生活。”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黄胜雷1967年生,黑龙江七台河市人。自幼爱好文学,七台河市作家协会会员,习作散见于报刊杂志百余首(篇),曾获赛事小奖13次。

  责任编辑:侯惠琴

  终审编辑:寂 

  排版制作:余 萍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年日本关东军被抗联拖得有多惨?”
看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说说什么才叫真正抗日?
史海钩沉:宝清十二烈士山洒泪祭雄杰,昔日战场弹壳弹痕随处可见
神枪纵横敌胆寒——东北抗联李海峰等十二烈士血染疆场
东北抗日联军【历史】
杨将军的头颅为何会落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