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诗人】王国良:家乡的味道(组诗)

 


【沉船100天】一部超越《坦达尼克号》的大片

乡土经典长篇小说《回水滩》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家乡的味道(组诗)
文/王国良
 
1.红高粱,青谷子
 
走进胡吉吐莫镇,秋风正被拦在禁牧区
钻进红高粱青谷子,翻动着蒙古长调
 
拎着采蘑菇的塑料桶,常与高颧骨
细眼睛的老乡邂逅,他们手上的大柳筐
总会装满紫色的松茸 红褐色的杨树菇
 
他们也会把我当成邻村的蒙族兄弟
挥起一只握惯了套马杆的手
送上黝黑的微笑,打个彪悍的招呼
 
树林边,到处都是他们的田野
红的,绿的,浩浩荡荡,都到了成熟期
待到十月,将被丰收的狂欢放倒
 
高粱和谷子还没喝够阳光的马奶酒
只有东北王花生拱开了八月的田埂
咧着小嘴,喊着胡吉吐莫,“杏树疙瘩”
 

2.秋野的风

 
一次次从庄稼地路过
都要变成鞠躬的稻谷
低下头颅,向挥动的镰刀致敬
 
也会爬上熟透的红高粱
摇晃白山黑水的醉意
给燃烧的十月再添一把火
 
有时扬起忙碌的花头巾
像掀起新娘子的红盖头,为一张张
葵花般的脸,擦去珍珠样的汗粒
 
或在地头老榆树下
蹲成二叔端起旱烟袋的样子
把一年的苦和累一口口吐出来
 
更多的时候,还是与装满玉米大豆的
拖拉机赛跑,看谁先到达粮仓
摸到那个新帖上去的大红“福”字
 
偶尔,也要停下金灿灿的脚步
陪伴啃食落叶和野草的羊群
对着大地,眼含热泪一声声喊着“妈,妈”
 

3.磨镰刀

 
每到九月,都要把从老家带来的镰刀
放到一块父亲赠送的磨石上,磨
 
嚯嚯的磨刀声,像小村秋收的晨曲
家家都在磨刀,之后拨开稻浪
把熟透的九月一行行割倒,码成垛
 
稻海深处,银镰欢舞,笑语沉浮
一派丰收景象,让沉寂的小村犹如过节
 
母亲总要搓几粒稻子,扔进嘴里
嚼出丰收的泪花,嚼出咯嘣作响的喜悦
 
离开故乡,想家的时候就磨一磨镰刀
磨去乡思的锈斑,磨出怀远的月色
 
磨石和镰刀也都老了,凹下去的时光
像两钩弯月,一边钩着蹲在山沟的黑崴子
一边钩着已把异乡当故乡的我
 


4.蜡染的山歌
 
河水湍急,有如小村的日子
河水清澈,就像山里人的实心眼
 
傍晚的诺敏河,是静静的
月亮升起来,照亮了洗衣的
女人,洗澡和钓鱼的汉子
 
上游是男人的世界,下游是女人的港湾
早就划好了楚河汉界
美人松就是站岗放哨的老者
 
也有小伙,扒开野百合
偷看心仪的姑娘,浣洗蜡染的山歌
也有胆大的媳妇,爬上老柳树
欣赏水里扎猛子的爷们
 
越不让看,就越想看,好像隔着
一棵树,男人和女人都变了样子
 
捣衣声和蛙鸣,与浪花一起翻腾
花香和人语,与河水一道奔跑
 
每次归来,总要去中流击水
出浴后就像一棵滴着月光的白桦树
 
5.黑崴子
 
住在里面,觉得自己就是乡村的一部分
就像村里的一棵树,一棵草,离去后
才觉得她已离我而去,越走越远
 
那些光腚的玩伴,像夜空的星星
远远的眨着眼睛,还是那么顽皮
却听不到他们童稚的乡音
 
那些马厩里能叫得出名字的马
“黑大个”“银鬃子”,也拉着一辆
遗忘的胶轮车,穿过了岁月的高粱地
 
偶尔,颠颠簸簸回一次老家
在太祖父的坟头洒下几杯薄酒
用方言唠唠家常,又回到喧嚣的异乡
 
遥远,把故乡装扮得愈加神秘
像一个摸不到的影子
更像一个喊着我的乳名,走丢了的娘
 
6.烟火人家
 
像一个代词,在乡愁里缭绕
偶尔被抽出来
编织一件诗歌的披肩
 
作为生活的象征
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故乡的山坳
像一支笔,勾勒着山村的小日子
 
因为有了它们,太阳和月亮
才不会孤独,星星
才会闻到桦树皮燃烧的馨香
 
每次归来,都会登上山顶
寻找自家的烟囱,低矮,斑驳
 
像一截树桩,落满了回忆的麻雀
它曾经属于奶奶,又交给了母亲
 
袅袅而出,轻轻飘散
也是蓝天的一部分,我们只看到了
它的婉转 低徊,却忽略它的悠长 高远
 
7.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挂在
心上,常把鼻子拧酸
 
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就着高粱烧,和一场场来自
天上和人间的大雪,养育了
一代又一代口味偏重的山里汉子
 
奶奶烀的窝瓜土豆,母亲擀的
生日面,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
玫瑰月饼,被思念剪成窗花
贴在游子心扉,带到海角天涯
 
二人转 唢呐 大秧歌 春联
把家乡含在嘴里,扭在胯下
贴上门楣,被岁月煮熟炖烂
成为小村古往今来灵魂的盛宴
 
玉米碴子粥味的家乡话,豁亮豪放
走到哪里都是一个腔调
 
就像故乡的诺敏河,即使山重水复
百转千回,也要怀抱小村的倒影
一路朗诵青山绿水,句句都是老家的韵味
 
8.芒 种
 
过了这个日子
大田作物就错过了下种的机会
就像人过中年,错过了青葱的韶华
 
我总要把一张落满柳絮的犁
插入时间的黑土
种上晚熟的红高粱 青谷子
 
土地松软,有蚯蚓在昨天
和今天之间穿针引线
缝补着布谷留下的歌声碎片
 
也会捡起一支童年遗失的牧笛
音符还装在里面
倒出来,就是一串多孔的回忆
 
每道皱纹,都是一条田垄
耕了一根又一根,种了一片又一片
 
也把自己当做一把种子播进泥土
等待长出一季好粮,落满觅食的麻雀
 
9.徒手挖开田垄的女人
 
收获后的花生地
沙土里像掺上了阳光和红糖
松软 温润,有不错的手感
 
一拨拨女人从城里赶来
弯下腰,或蹲在垄沟
把手伸进田垄,抠开褐色的晚秋
 
遗落的花生被挖出来,与惊喜一起
扔进大呼小叫,大地留下的脚印
款式不一,如一枚枚“拾穗”的图章
 
她们大多已退休,且出生于乡村
挖的不止是花生,还有乡间往事
时间久了,就站起来直直腰
像站起一座丰腴的都市
 
每个人的收获并不多
半袋、半桶,剩下的就装上心旷神怡
装上一轮西沉的落日
 
15.嗯 呐
 
嗯呐,嗯呐,一回到老家
两耳都会灌满这亲切的乡音
纯正的方言,舒心的确认
偏不说,是的,好啊
 
孩子的一句嗯呐,像个糖球
扔出来,太阳就化了,甜在爹娘的心坎
大人的一声嗯呐,就像板上钉钉
一言九鼎,可以用生命去兑现
 
嗯呐,如扛着竹竿过街直来直去
竹筒倒豆子,哗啦一声半粒不留
行就是行,不吭哧瘪肚,不绕到爪哇国
再回到只有几根烟囱的小屯
 
土的掉渣,却滋养了大豆高粱,一茬
又一茬的实心眼,和土豆味的乡情
每次回去都要多说几个嗯呐,就像回到了
小小少年,回到了爹娘还没来得及苍老的日子

 

作者简介:王国良,黑龙江大庆人。中国石油、黑龙江省、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诗文见诸《诗刊》《星星》《草堂》《诗林》《诗潮》《绿风》《延河》《牡丹》《骏马》《贡嘎山》《帕米尔》《大地文学》等300余家文学期刊。入选《新世纪诗选》等百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祖母绿》,有诗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国外大学教材。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百位最具潜力诗人奖,2018中诗在线中秋诗赛一等奖,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诗歌金奖等。

   
终审编辑:刘金龙
    排版编辑:余  萍

期刊条形码

公   告

      本社近三年来与国内公开发行知名期刊合作,联手推出《中国乡土文学》《长篇小说月报》《全国优秀小说选》等专辑,编辑出版发行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诗歌和散文专辑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很多人因此,加入了省市级作家协会,圆了自己的作家梦。一些人成了当地文化名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安清明-文明祭祀”征文作品展播】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祖母绿(组诗)
【组诗】王国良/捧起一条河流
潮湿的眼神(组诗)/王国良
犁夫||谷雨种大田(组诗)
收获
秋收的喜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