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夜话】张海江:那一顿饺子

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心灵栖息精神家园。

那一顿饺子

/张海江

如果想把家里的人都动员起来,全部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我个人认为,莫如当众宣布今晚上要吃饺子。
二弟基本算得上是社会贤达,经常有许多不期而至的饭局和应酬,一天到晚,数他的电话多。他一听晚上家里要做自己最喜欢吃的饺子,遂把早就和朋友约好的饭局百般推脱。年岁已高的老爸爸欣然自告奋勇愿当采购。三弟正趴在桌子上复习功课,听见老妈宣布的晚饭,哈喇子都快流到书上了。我饱食终日,对于吃喝,没有多大讲究,而于妈妈做的饺子,情有独钟,打心眼里举双手赞成。
日子过得真快,今日寒露。中国人对于过节的吃食,都有典故。比如元宵节必吃汤圆、清明节想方设法做枣饼来吃、端午节要包粽子、中秋节绝不能缺了月饼、重阳节要备菊花酒而饮。我简单问了一下度娘,知道寒露这天应该吃花糕、登高观红叶、也得准备菊花酒。没想到于此三习俗,老妈全部简化,她提议晚上包饺子来吃,我感觉未尝不可。何况一家人为此事虽未经举手表决,老爸退休后,老妈早就荣升正家长级别,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妈妈做的粗茶淡饭在我看来算得上是真正的人间烟火,特别是她和的饺子馅用料虽简单,吃起来齿间生香别有另一番风味。这顿晚饭,尤为期待。
家里如准备吃带馅的饭食,妈妈总要不厌其烦分做成荤素两种,饺子更甚。因为妈妈守素。肉馅大多用白菜猪肉和粉条,素馅一般是南瓜或鸡蛋加韭菜。家里还剩两个大南瓜,老爸爸睡起午觉,就出门去桥对面的农贸市场采办晚饭所缺的食料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太阳还在半山腰留恋着不愿下山,妈妈就动员大家动起手来。饺子面要用温水和才好,放在面盆里醒一段时间,包饺子的时候才会容易封口,而且易熟基本上煮不破。这是妈妈的拿手活,谁也轮不上插手。备好各种各样的材料,荤素两种饺子馅也必由老妈亲自下手来调,各种佐料的用量多少,妈妈用起来简直是轻车熟路。我于厨房之道,几乎一窍不通,就只会做抿圪斗。妈妈就安排我择菜、洗菜、剥葱、剥蒜、剁肉。这一系列粗活,我勉勉勉强强能够胜任。但是自己以为剁好的猪肉还是不符合妈妈的要求,最后妈妈又加工了一遍才算完成。三弟放下手里的课本,帮忙把面切开,滚揉成适合粗细的面棍,再一个个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块,用手揉圆,在面板上用掌托压成小圆饼,才能合适擀饺子皮。奇怪的是一向袖手旁观的二弟,不知何时学会了擀饺子皮,左手压紧擀面杖,右手来回调动饺子皮,擀成的皮中间有微微的凸起,纯粹的专业手法。擀出的饺子皮大小正好、厚薄均匀,圆圆的排在面板上如受检阅的方队,不但令大家刮目相看,还着实让老妈妈夸赞了一番。这小子就有些沾沾自喜。也不能说什么,反正是爸爸的手比较笨,让他老人家来包饺子,勉为其难。他笨拙的包饺子手法赶不上二弟擀皮的速度,二弟就暂时停下自己的工作,也来帮老爸包饺子。二弟包饺子的方法也很特别,一般人都是把饺子封口后再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夹,包好的饺子才能形成弯月形状,稳稳当当坐到净蓖之上。最主要是捏紧褶子口怕被开水煮破。二弟的做法是从捏第一个褶子开始,循序渐进,依次类推使饺子自然而然形成弯月,整整齐齐在净蓖面上排队,像整装待发将要上战场的壮士。令人叹为观止。看到这些,妈妈就悄悄地和我交头接耳:这一定是他新交的东北女朋友调教有方,说明孺子可教也。老人的心里一定很是欣慰。
过年是必然要吃饺子的,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喜欢往里面包一枚枚的硬币,谁有幸吃上,虽然一不小心免不了会硌牙,可是心里希望的财源广进,并且哪一天自己说不定会鸿运当头中了彩票的期待,会高兴得睡觉也会笑醒。当然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现在要找硬币也几乎没有。还有就是在结婚的宴席上,为了烘托气氛,常常会做些手脚捉弄捉弄新人并使大家伙开心,除了在饺子里包硬币外,有人也会在饺子里包上点辣椒。这个恬静的下午,一家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我忽发奇想,把二弟拉到一边,嘱咐他也如法炮制,他就偷偷地在几个饺子里包上了辣椒。谁有幸吃上,是不是从此以后天天有“火辣辣”的生活?
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折腾了半个下午,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在一家人的期待中端上桌了。一家人阖桌而围,杯盘盏碟筷子酒杯布置得停停当当,当然少不了准备几个凉菜来下酒,熟牛肉、老醋花生豆、石花菜、小葱拌豆腐永远是老爸最钟爱的下酒菜,酒自然是早就准备好的汾酒。
两个弟弟滴酒不沾,只能以茶代酒,举杯先敬爸爸妈妈。妈妈永远是最后一个拿起筷子的人,有时候忙得连桌子边也挨不到。她先给四个男人把肉饺子煮好、端上桌,等我们吃得差不离,才开始煮自己的素饺子。第一个饺子当然是只有老爸有资格先下筷子,先品尝一下馅的咸淡和香鲜与否,老爸自然肯定是“不错不错”。这是必须的。然后小辈开始动筷。三杯酒下肚,老爸的话就不由自主地多了起来。虽然都是一些老生长谈的恨铁不成钢,也是对下一代实实在在的苦心孤诣。趁着他和弟弟们推杯换盏,我悄悄的把那盘做着记号、里面盛有包着几个辣椒馅饺子的盘子推到他跟前。老爸特惧辣,没想到他夹的第一个饺子就中招,辣得唏嘘不已、涕泗横流,知道是儿子们的恶作剧,摇摇头摆摆手脸上做痛苦的无可奈何状。他小心翼翼在盘子里挑挑拣拣一番想躲过埋伏,没一会儿又再次踏上地雷。全家人笑得前仰后合,老爸用手背擦着不知是被辣还是因为高兴所流出的泪珠,儿子们也一样,眼眶里满溢欢笑的泪水。这样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连煮饺子的面汤,也几乎喝磬。虽然为吃一顿饺子,一家人忙忙碌碌,大费周章,但是这其乐融融的团圆的幸福,几多拥有?
岁值寒露,家是温暖。

作者简介:张海江,男。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从小喜欢文学。作品散见于《阳泉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

责任编辑:李宁平
终审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丁 村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策   划  陈小平
主   编 丁  村
副主编  李秀珍             
副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平台执行主编    第一流
编辑部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期刊执行主编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潘政祥  
           袁晓燕   姜盛武  林晚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赖梓锋《我这样过元旦》指导老师:林海燕
十岁学生原创作文《第一次包饺子》,写得非常棒
第一次包饺子
饺子皮不要包饺子了,西北小强妈妈教你新做法,比饺子好吃10倍
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
纸上生香——有趣的饺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