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梓人物】老K:卖簸箕的小媳妇

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心灵栖息精神家园。

卖簸箕的小媳妇

文/老K

每周乐骑小分队,都会组织骑友进行小长途骑行,切有目标地去观赏风景,参观古迹和遗址。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历史古迹,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珍爱历史遗产,传承文化底蕴唤起我们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乐骑小分队建队的宗旨,也是我们热爱骑行人愿望。本周应洪洞骑友郭长荣之邀,我们来到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村。
韩家庄村,是第五批被确定的中国传统村落,是一个庙宇成群的古建大村。流光溢彩的玉皇楼、古朴雄浑的魁星楼、底窑上阁的祖师楼,以及毁于战乱的财神楼散布村中。环村有号称“中武当”的乾元山,有称作“天神宫”的二郎庙,有别称“风脉楼”的三官庙,还有观音、地藏菩萨的一庙一堂,有武圣之关帝庙,有众多罗汉庙,有子孙娘娘庙,还有儒释道合一的三教圣殿……
韩家庄村不仅庙宇成群,而且还是一个遗存众多的红色大村。村中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民学校”,留有红军东征时的标语,有保存完好的八路军总部指挥所及朱德总司令住处,中共洪洞地下县委、洪洞县政府、县牺盟会曾在这里组建对日作战的城工队,组成了西山工作区、平川工作区,还组建了妇救会、农救会、决死队武装组织。今天我们来此村参观了玉皇楼、魁星楼。
玉皇楼,楼高25米,十字歇三顶,琉璃瓦覆顶,楼内供有玉皇大帝等神像,壁画绘有玉皇巡游图。魁星楼,呈平面方形,高约16米,边长约10米,四面砖砌围栏,柱头各施斗拱,西北向开门,二 三层均绘有壁画。玉皇楼、魁星楼它们都是元代的建筑。
玉皇楼,它是三重檐歇山顶建筑,覆盖的是绿色的琉璃瓦。魁星楼,顶部是个圆顶,有带屋脊,应该是中间那个是八角顶四脊的一个屋檐,下面呢有一个连廊,最下面还有一个台基,非常高大,台基挺有特色,今天,我们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感到特别的幸运,因为它们还能保存下来,确实不易,叫我们后人还能看。韩家庄村,一个普通的村庄却有不普通的故事。
参观完两处牌楼后,在我们骑行去祖师楼的路上,骑友郭长荣告诉我们说:这个村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家庄柳编,叫我们也去看看。骑行到一村民家门口,一眼就看到门口挂着“洪洞县韩家庄舜宇柳编展销中心”的黄色牌子。放下车子,我们进入这户农家,屋内客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簸箕、笸箩、箢子、柳罐、草疙痨等等柳货。
这户人家的主人叫贾红晶,是韩家庄舜宇柳编展销中心的代言人,也是推销员,当我问起她为什么在家里搞了个展销中心时,她告诉我说:她是 2018 年加入到韩家庄志愿者团队的,加入之后给村里整理一些资料,因为她们村是传统村落需要收集很多的传统建筑的细节资料,她在学校就是学机算机专业的,会电脑办公软件,所以就和团队的其他几个人一起开始了工作。
志愿者团队没有任何编制,没有任何福利和待遇,就是因为几个人志同道合,尽她们的最大努力,发挥她们的智慧,把自己家园建设为更美好的家园。把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去了解,去认可。
当我问及到她这个中心,为什么叫韩家庄“舜宇”柳编展销中心时,她告诉我说:数千年前,尧通过一张簸箕结识舜,留下了“尧王访贤”、“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和“簸箕问鼎”的政治佳话。这张簸箕,是舜舅舅家韩家庄人编织的,所以舜由此而得名。相传,韩家庄柳编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簸箕往事,是韩家庄的创业史;柳编手艺,是韩家庄的传家宝。如今,跻身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至名归。依旧作为重要媒介,联结着韩家庄与世界。
为了能使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编织柳货的作坊,她把我们领到一处窨处。窨,是编织柳货的作坊。相传是韩流发明簸箕时一同发明。在地底下挖出一个大坑,像一口倒扣的大缸。上部直径约有三米,底部直径约有五、六米,深有五米多。上方留小口,一架木梯通上下。窨里清静,冬暖夏凉。最可贵了能让浸泡适当的柳条,状态延时,保持最佳可塑性。柳匠们在阴暗、潮湿、无风的环境下劳作着。但编出的柳货式样好看,密实坚挺。时至今日,几乎家家有柳匠,人人会柳编,柳编已成为韩家庄人日常生活和精神寄托的一部分。
看着柳匠们,扯下一缕缕白生生麻绳,摇动拧车,拧着编织簸箕的细绳儿。在地上抱起一捆捆白莹莹的柳条,下到窨里,一挑一绕,纵横之间,编成了各种制式的器物。一捆捆柳条汇入窨里,一件件柳货送出窨口。据说,柳匠们每天只能编织一件柳货,一是因为这是个细活;二是因为地下潮湿,对身体有损害。数千年来,柳编器物由簸箕一品,派生出现在种类多样的产品。老传统不丢,新工艺在现。
在我们参观柳货时,最受我们关注的是摆放着的一个柳屏和一个柳盆。她又给我们讲解了这两个作品的用意。这个柳屏,叫井字型柳屏,是为纪念柳编的创始人韩流而作,形神兼备。这个柳盆,沿口八组柳线包缠一根圆条。寓意八路军总部和朱德将军在她们村住过。韩字商标的造型和颜色,也联想到八路军的臂章。借此唤起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红色记忆。
柳编花盆花屏的特点就是轻便,不怕破碎,易运输,环保,持久性强。能挂上墙,暨好看,又有纪念意义。现在的柳编行业的簸箕、笸箩、柳箢等柳品以向文化旅游品转型。花盆、花屏是柳货中的新一类,是新时期的产品。现在的簸箕、笸箩等等已不是农业、家庭中使用的工具了,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工艺品,欣赏品和收藏品。
洪洞县韩家庄舜宇柳编展销中心 ,是2023 年农历三月初三开始运营的,展销地就设在了她家。因为该村还留存着“三月三”接姑姑的千年民俗走亲活动,所以协会选择三月三这个吉利日子成立的。
柳编协会决定由她作为展销人员,她为了不辜负柳编协会两位老者对她的厚望,承担了这项艰巨的工作。其任务就是帮助老百姓把农副产品展销出去,更主要的让年龄大的,不方便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其目的就是将传统的柳编工艺向现代的工艺品方向发展,让在外打工的,年龄大的,会柳编的工匠们都加入进来,不用背井离乡,守在家里就有钱赚。村里不在冷清,村里还能恢复往日的生活。
她自从参加柳编协会后,在2022 年度,带着她们村的柳编产品参加过4、5次大大小小的比赛。特别是2022年7月28日,由临汾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共青团临汾市委、临汾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年临汾市“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九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她代表韩家庄志愿者团队参加了大赛。
她带来的“韩字牌”柳编花盆和花屏项目颇受关注,她从柳编历史文化、文化创新、项目团队、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解决农村妇女就业以及市场前景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也让大家对非遗文化柳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临汾日报专题进行了报道。
带着敬仰的心情,我们离开了韩家庄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来韩家庄村看古迹,遇到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小女人。虽然她生活在乡下,虽然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她用自己所学到了知识,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老百姓能幸福安康,带着她那激情、智慧和汗水为家乡发展助力,创造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也真心希望她的家乡越来越好。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作者简介:康平生,昵称;老K,临汾市尧都区人,1961年出生,公务员退休。喜欢看书,写作,骑行。

责任编辑:李宁平
终审编辑:施静云
排版制作:野  草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策   划  陈小平
主   编 丁  村
副主编  李秀珍             
副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平台执行主编    第一流
编辑部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期刊执行主编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潘政祥  
           袁晓燕   姜盛武  林晚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渭南篇·蒲城敬母寺村魁星楼(清)
饶阳南韩村搞柳编为什么在窨子里?
汾阳柳编:黄土地上开出的“璀璨之花”
蔄红伟|老家、柳编与父亲
李玉飞 | 老家集宁三股泉村的柳【下】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大荔洛河岸上布头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