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周是一个梦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2021年12月06日 
总571期




 沈周是一个梦。

在苏州明代四大才子是,也许我们会觉得唐伯虎、文徵明更具有人气,似乎家喻户晓,但是提起沈周,好像陷入了一种梦境之中。

2012年,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沈周作品特展中,我去看过,这是我第一次接近沈周;第一次圆了我的一个梦;也是第一次走进沈周所营造的山水梦境之中。

我曾伫立于他的《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前,一位道士仰头观赏山林秀色,前面一棵巨松亭亭屹立,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什么,而松针间的远山,隐约可见一条瀑布分成两支向下渲泄,与巨松向上延展之姿态形成对比……回味着他的题跋上的词句:“涧声秋涤耳,山色晚经心,不待沃州去,幽期从此寻。”再看他在三十年后又一次题跋:“三十前写此山,山房重看石仍顽。山翁那得长如此,当被青山笑老颜。”不禁心头涌上一股深深的感怀。沈周35岁时画此作,65岁又题跋,人生的经历在默默向世人诉说。此时我觉得画中的道士寄托着沈周的思想,人置身于山水之中,也就进入了一种“道”的境界,其实今天的人也常常喜欢从山水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我喜欢那幅《京江送别图》,图中的近景是柳堤河岸,众人揖手送别;中景是辽阔江面,扁舟一叶,主人公在船上拜揖告别;远景是丛山相叠,连亘无际。一幅立体的画面感,寄寓着人情的深厚。特别是在古代,送别一次,也许就是终身难见,其中的情感是无法言喻的。

……

每幅画都是一种情,它隐隐地牵动着我的心,有一种梦神相连的感觉,因此让我产生一种愿望,想去他的故乡看看,想去他的墓园拜谒。作为吴地人氏,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017年的春天,我来到了相城区湘城镇沈周的故乡。一路春色,一路风景,而且当时正值油花盛开之时,因此呈现一片的灿烂。我在寻觅着一种气息、一种几百年前的气息、一种当年沈周生活的气息。我相信那时的花也会这样灿烂,那时的草也会这样葱郁,但那时的人却不会象今天这样浮躁。当然,景也会变,但构成景的元素不会变;人也会变,但是人的本能也不会变。沈周的人格、沈周的风范,也能让今天的人所称道、所感动、所启发。

一到沈周墓园,我感到了似曾相识,因为它分明就是一幅水墨画,这幅画似乎能从《报德英华园》中找到影子,也能从《青园图》中找到细节,甚至在《云际停舟图》中也能感到一种风味。墓园四周小河环绕,小石桥跨过小河,迎面就是一座规制古朴的碑亭。据介绍,这是沈周后裔沈彦良于1928年重建的敬山顶碑亭,碑亭内有明代王繁所书《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明代张宣所撰《故沈良琢妻徐氏墓志铭》;1928年施兆麟所撰《沈氏碑刻亭记》;1921年清末遗老吴萌培所题《明处士沈石田先生墓》碑等。从这些碑刻中,显现出了沈周的形象。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也永远活着,沈周就是这样,几百年来,他仍然活在世人心中。

我走到墓前,墓坊遗迹留有青石柱两根,封土高约3米,墓园树荫里,旧石构件卧在草丛中,显得错落有致。我在墓碑前站立良久,四周静静的,我在寻找着一种沟通,与沈周心灵的沟通。

沈周不但书画方面造诣高深,他的为人也宽厚平和,胸怀磊落,喜欢济人所难。在他画名大盛时期,别人为了赚钱临摹他的画极多,但沈周并不介意和追究。有一次卖画为生的寒士因为老母生病,生活困苦,就临摹了沈周的画,并拿来请沈周题上几个字,以求多卖些钱,赡养母亲,沈周考虑这后,觉得他的处境和用意值得同情,于是把画补笔润色,再题款加上图章,后来那人果然卖得高价,把钱来侍奉母亲,治疗她的病。

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岂不是纵容盗画,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沈周为人宽容的境界,而今天的人所缺的正这样的境界。

我流连于墓园四周,在那里池塘与池塘相连,草地与草地相串,形成了独特的沈周故里公园,这样的环境也与沈周所追求的高远清淡的品格是相称的。

其实,我们从沈周的画中感悟到了精神自由的怀情,他的一生没有去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同时代的书画家文徵明称他为“神仙中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我最敬仰他的地方。

有史以来,有多少文人为了功名利碌,生死相斗,其结果不是创造文化,而是毁坏文化。而沈周寄情于山水,与世无争,而且他特别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他把自己的灵魂融于自然之中。

在那次沈周作品特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晚年的折扇图《夜游静波园》,这是他在83岁高龄时所作的画,也是他在逝世前夕所作的最后一幅画。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夜晚出游近郊山水之间,侧耳静听大自然之声息,而心旷神怡景象。与他早年的“细沈”相比,他晚年的作品改为“粗沈”,寥寥几笔,勾划出“明月代秉烛,老怀追少年”的情怀。在此画完成后的两个月,他就病逝了,毫无疑问,他去追逐自己曾经的少年梦想了。

其实,沈周的作品到了晚年也没有显示出“老态”,反而显得粗放,那时他特别喜欢“夜游”题材,比如他还画了《千人石夜游图》、《十四夜月园图》、《夜坐图》等。夜,能听到各种声音,如风声、竹木声、犬声、鼓声、雨声等等,美妙无比的天籁之音,深深地触发了他的感悟,以至于使他可做到“外动而内静”,由此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

离开沈周墓园,离开沈周故乡湘城,我来到了离此不远的阳澄湖边,沈周的画中常常以湖为题,湖是一种生命体,纵观历史,文明的发源地都是位于河、湖、江的两岸,沈周就是吴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吴文化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追寻沈周,更是为了追寻一种文化的渊源。

沈周是一个梦。

他构建在每个人的心中,几百年来,我们所追求的不就是平和、充实、安静、宽宏、自由、公平……的理想世界,而从沈周的作品中,沈周的人品中不正是体现了这一切。梦,让我们与沈周相连在一起。



作者简介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


请点击标题
阅读唐亮老师的作品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述

2、茅奖改编的影视剧综述

3、2019年的阅读

4、小说 ‖ 手机响了

5、宅家纪实 ‖我的阅读生活

6、小说 ‖ 老屋

7、实力派小说 ‖ 口 罩

8、朋友圈 ‖ 从笔友到微友

9、小说 ‖ 老了

10、随笔精品‖ 高邮之情



11、跟着电影去旅游

12、小说 ‖ 梦想

13、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14、那年那月 ‖ 夏天的电影

15、小说 ‖  无声叹息

16、我与一个村 ‖ 鸿雁不忍离去的地方

17、创意·雅趣 ‖ 创造美的书

18、狗的眼泪

19、行走 ‖ 廿八都,心中的梦都

20、在无锡 ‖ 名人故居前的思绪


21、岁月流年 ‖ 黑 白 电 影

22、唐亮 ‖ 普陀山,心中的山……

23、山河走笔 ‖  文学甪直

24、新体验 ‖ 另一个世界

25、读书时间‖ 2020年的阅读

26、读书时间  ‖ 生活在“文学”中

27、美文 ‖ 心中的珍珠

28、情调苏州

29、北京名人故居之行

30、感怀海盐



31、古镇的滋味

32、风月 ‖ 不仅留在光影中

33、随感录 ‖ 过客

34、随笔 ‖ 看 雨

35、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36、读书时间 ‖马尔克斯的“爱情”影像

37、人文 ‖ 城市名称的美感

38、读书时间 ‖ 石黑一雄的电影世界

39、甫里八景新题

40、小鸡

41、山水中国 ‖  太湖的角度

42、山水中国 ‖ 藏在心中的阳澄湖

43、人文地理随笔 ‖ 读城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价值402.5万元!明代沈周10幅山水小册页(高清版本)
探访沈周墓
8张不一样的沈周山水作品
图游苏州相城区沈周墓
明 沈周作品《山水书画册页》
沈周的山水花鸟小品画,“应酬”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