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去的背影

2019年02月14日  总277期

费明 ‖ 随笔

在莽莽的逶迤黔西北,在磅礴起伏的乌蒙山夷,在我亘古的家乡毕节,流传着一种习俗,就是在春节除夕之日的傍晚向已逝去的亲人送年饭,在十五元宵节那天择时送灯到亲人墓前,以示祭祀亲人。让他们和在世活着的亲人们,共同欢度千年不变的古老春节,以达到普天同庆。共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者和谐吉祥,健康长寿,平安顺利。逝者永宁安息,恒久岁月,长存心间。有民谣唱道——

三十夜,送年饭,

不是做给哪个看。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一片孝心祭先人。

人在做,天在看

又曰——

元宵节里送明灯,

这家儿孙有孝心。

明灯照得坟山亮,

阴阳两界喜庆春。

其实,送年饭各地风俗不一,比如黔西金沙送年饭可在除夕下午进行,而且饭和灯一起送。而毕节七星关一般都是将年饭和灯分别在三十夜和十五元宵节送。年少时,我家祖先的坟远在四川,祖父只是安排在除夕之夜,吃年饭前在木方桌上点上两棵红烛,插上香,盛满三杯酒,三碗饭,摆放三张木凳子,烧上钱纸。家里人从老到小依辈份先作三个揖,再跪下磕三个头。尔后,在屋外燃放鞭炮后,按份入席就坐。这个习俗袭用至今,除了祭祀已逝亲人外,还可以教化年轻后辈尊老爱幼的孝心。年夜饭还在忙碌之时,绕城的山上凡有安葬老人的地方,从中午开始至傍晚时,均会看到有的中老年人带着年轻人,携带拜谒的物品爬上从春天里复苏的山岭去送年饭的身影。

去年大年三十这天,清晨的春风里,听见鸟儿叫唤我就赶快起床,立即上街去买起红彤彤的纸和大红灯笼,鞭炮,香蜡纸烛。在书房将红纸剪裁成两副对联的格式,用乙瑛碑隶书写两副对联,一幅贴在母亲独住房屋的防盗门上,上联是“雄鸡鸣唱辞旧岁”下联是“梅花盛放喜迎春”。横联是“欢庆春节”,另一幅贴在自家门上,右联是“馨兰吐芯迎新春”,左联是“金狗欢叫辞旧岁”,横批“辞旧迎新”。对联贴好后,喊上儿子姪儿姪女上山去送年饭。这是几十年来,父亲在世时带着我做过的事。父亲辞世后,我在过春节的大年三十又带着后辈们必须做的事,而且已渐成习惯。

浅蓝天空下春阳温暖,汽车在难得的大年三十的阳光里行驶,向沿着山崖的路上走去。去给父亲送年饭的路上,两旁的山渐从枯黄漫发青绿。中间隔着一条河,走到低洼处忍不住停下车歇息步行。放眼张望,看到冰雪融化不久的河水清澈,轻缓流淌,既无泛波,也未干涸,只像一层薄薄的冰覆在河谷上,河里的鹅卵石依稀可见,只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不显得那么刺眼。河上浮飘的枯叶枯草顺水晃悠,也许是经受不住昨夜风吹雨打落下的宿命吧!

两旁山上的树木的枯叶已落烬尽,残留的枯枝上有的已吐出嫩芽,偶有麻雀站在枝头叫唤着春色。山崖的峭壁上从石缝里的枯黄里长出的绿草向外奋力地伸着。车在沿过山崖后便到了田坝桥。桥旁的田坝里的泥土已被新铲翻过,原有的枯萎包谷杆已被一捆一捆收拾堆放在田坎下,鼻子里嗅到的是地里散发出泥土味掺杂了牛马粪味道,有马在河畔草地上闲游并低头寻找嫩草啃嚼着。休息片刻,随之继续行驶,不一会走过泥淀的崎岖山路,踏过枯黄野草,越过有山茶花开的土坎,穿过片片青幽的松树林,耳旁不时传来麻雀子的鸣叫声。登上田坝桥的铁匠坪子山上,在父亲墓前先将墓地前枯草扯净,将祭祀的饭菜水果等供品逐一庄重摆齐在墓碑前,鞠躬三叩首点上九炷香,分三炷为一一炷地插在坟头;酌上三杯酒,放置三副碗筷,碗里放上方块形刀头肉。所到之人从辈份大小依次逐一跪地磕头叩拜,口里念叨吉祥保佑的话语,上敬天,下拜地,再拜父亲祖父,尽心所遂,祈福平安,讲吉祥话,乞求保佑。本应再烧上钱纸,走时放鞭炮。但森林防火令有规定就免去这一仪式,父亲泉下有知会原谅这仪式的缺憾。送罢父亲年饭,接着又要去向祖父祖母等已逝亲人送年饭。

送年饭由来已久。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度,云贵川三省锁钥之处的毕节,我老家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这习俗如追根溯源,也无心去考究,只是听年老的老人讲可能是源于远古的五帝中,舜在帝尧退位代行天子之政,通过璇矶玉衡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对上天六宗山川以及冈峦丘陵进行祭祀的仪式和图腾,传说是否属实,谁也没有考据。我只知道源于我们毕节苗,彝,回,川青,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高山峭壁,乌蒙大山的厚实古朴,源于黔西北四季分明的风云和奇妙柔曼的云彩,瑰丽神奇的高原风情。来源于人类共同的远祖,来源于黔西观音洞远古的图腾,来源于这片生机勃勃热土上从云贵川三省迁徙而来的人们和当地少数民族对天地的膜拜。我们家乡送年饭的习俗,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这习俗小的时候没有去做过,那时祖父尚在。祖父是从四川走到毕节来的,亲人都在四川。至于曾祖父来毕逝后葬在何处,祖父从未提及,父亲也不知晓。所以我从母亲口中听到的是说,曾祖父及其他随同来毕亲人的坟在城填发展中政府叫迁坟时,祖父太穷靠骗猪,骟鸡求生活,祖母靠帮别人家推腰梦养活四个子女也就管不上已逝亲人迁坟的事。所以至今大家都不知道从四川来的曾祖父和其他亲人的坟到底安葬的确切地点。祖父在时,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送年饭过,只是在家祭祀。1985年祖父去世后,父亲将祖父安葬在城郊的扫把山,随后祖母,二叔相继病故。从此,父亲就带着我们去给祖父等亲人送年饭,2011年父亲故去,我带着儿子去向祖父、祖母、父亲送年饭。毕节人讲的“三十送年饭,十五送明灯”。这么多年我坚持带着儿子送年饭一则是对祖父,父亲等已逝亲人的春节祭祀,也是上敬天、下拜地,对下一代进行传统的习俗礼仪教育。

至于十五元宵节送灯是必不可少的。十五天已放晴,正是初春隔河看柳的澄朗好时节。一般在亲人逝去的前三年必须送年饭,三年过后,可以在家祭祀,不再上山送,也没有人会议论,送的也是天经地义。但灯一定是要送的,灯最初用棉白纸竹片条制作成圆灯笼,方宮灯,菱角灯等形状,再用竹竿扎好,里面竹口上放好蜡烛,送到山上坟头,再摆放祭供品,照样作揖跪,上香烧纸,点亮蜡烛,放火炮,就可以下山。近几年,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每逢春节清明,山下负责防火责任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戴着红袖套的工作人将带有火源的香蜡纸烛品一律拦下,不准带上山。山上有电喇叭大声宣传文明祭祀,不准烧香点烛放火炮。加上山上森林护林员巡逻,有效遏制火源,防止烧山等火灾发生。同时,祭祀方式朝文明化发展,送的灯已改进为电池电子灯笼了。原始的祭方式祭已被时代的进步所取代。而对亲人怀念的心永恒地嵌入各自灵魂里,从未改变,总是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除夕送年饭。十五送明灯的习俗。我们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人会继续下去,但下一代观念不一样就不可能延续了。年轻这一代认为送年饭,清明节上坟祭祀,七月半(寒食节)烧纸都只不过是老年人心理自我补偿的方式。因此,现在提及送年饭,送灯,年轻一代或勉强为之,或者上街买束花,糕点带到亲人坟头一放,作个揖磕个头,简简单单就做了。其实,我们越努力地想用自身行为影响他们,他们就越坚持自己的理念。让他们任何时候都能知根知底,知敬畏,明事礼,不忘祖宗,不忘亲情,不忘初心,不忘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谁也不敢保证。但只能是尽量去做,至于让他们能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去做,实际上也不重要。因为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三观”不一样,生活理念各不相同。加之民俗已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被新的方式所取代,传统已会在时代变改更新里渐行且渐远,多少沧海桑田都会成了过去,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变化。但是,送年饭,送灯。的确满足了对亲人的思念,每次在坟头祭祀时我的脑际里都会晃动着已逝亲人的面庞和身影,引发一些生死的想象,让自己更加地坦荡和淡定。坚定自己的生存和责任,让深邃的天空的宁静和洁净渗入性灵,让身旁吹拂的清风融入心田。以至于看淡名利不为平庸俗念而纠缠尘埃,让心得到洗涤。我想,无论是什么时代,不管以任何形式寄托哀思,不论在哪个地方或角落,始终也抹不了浓厚的乡愁,始终难以舍弃还是那份深挚的情怀!我想我只要身体力行,我还是坚持去给已逝的老人亲人,送送年饭,送送灯。最起码,可以站在坟头,默默中与冥冥之中的祖父祖母以及我亲爱的父亲,说说话。至少我落下悲伤的泪水或泛起的真诚笑容,父亲看见心里一定是高高兴的!

作者简介

费明,笔名建新。曾入伍当兵三年。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36年。现供职毕节市纪检监察委,任副县长级纪检监察专员

已在市以上报刊媒体以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420篇以上

请点击标题链接

欣赏费明先生的经典诗文

诗歌集萃

1、春天,如约而至……

2、三月夜空(外一首)

3、春天的诗笺

4、拱背桥(外一首)

5、四月暮光荡开

6、响水轰雷(外一首)

7、灵峰寺(外一首)

8、祭青春(外一首)

9、夏风从思念上拂过(外一首)

10、从躁动中走过青春

11、月光 ▪ 麦浪

12、夏   殇

13、坐在夏天河岸(外一首)

14、那紫星暮光闪烁

15、梦在喇叭花上颤抖

16、夏日北京

17、八月晨光

18、婉约浅秋  (外一首)

19、站在渡口

20、九月的迷醉

21秋色时光(二首)

22、

23、不活在别人眼里

24、远去的驮影(外一首)

25、秋影

26、秋夜的失落或拾起

27、不愿看见你的哭泣

28、相遇一场山雨

29、黄  昏

30、麻雀叼走一丝秋光

31、四 月

32、我在祖国跳动的心脏

33、冬  夜

34、风 语(外一首)

35、感应古朴的神灵

36、一场大雪落在白茫上

37、走在冬天的童话里

38、十二月的怀念

39、惠泉寺

40、箱子街一片梦碎的雪花

41、往事是一场雪事的囚禁

42、冬阳温暖(外一首)

43、此时你如万木沉静

44、一场雪抹去我梦的苍白

45、今夜沒有月光

46、我以野兽的嗥叫告诉世界

散文集萃

1、飘逝的风筝

2、流年里春天的美好时光

3、哑叔

4、街代表:那落入尘埃的符号

5、春色三题

6、驼 二 爷

7、文笔山散记

8、灰堆坡,消逝岁月悠悠的巷子

9、夏风里的碧阳湖

10、父亲眼角流淌的泪

11、岁月里的“半边街”茶馆

12、在南山寻找心的契合

13、老澡堂

14、“混电影”看的岁月

15、夏日记忆中的响水滩

16、镂刻我岁月的人

17、色空里的灵峰寺

18、飘逸岁月的浪琴声

19、那些撩动心弦的书

20、倒天河畔的“稻柳春”

21、记忆在霜降时涌动

22、记载美好时光的石门坎

23、流淌在岁月深处的感动

24、渐渐流逝的母亲的年味

小说集萃

1、报 应

2、把  玩

3、拉黄包车的刘老四

4、反特小说连载:云峰魅影(上)

5、反特小说连载:云峰魅影(下)

6、黄豆儿

编辑部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清明
清明人雨两纷纷,读罢留言泪满襟
“群”帆大竞发 • 清明诗歌专辑(1) || 总第1605期
清明怀想4
《西北作家》第065期 徐颖散文||腊月记忆
边想边写:怀念和祭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