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00个新城装34亿人”!——“规划造的城”如何消化?

一则2014年初就曾爆出的“全国规划新城新区将装下34亿人”的旧闻,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据媒体援引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有3500多个,这些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这意味着,可以把一半地球人都装进来。

这一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我国对于规划用地有1万人/平方公里的标准,一般可由规划用地规模倒推出人口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算法只适用于“建设区”规划。而对于大多属于“政策区”的新区来说,并不适用。

如果混淆“建设区”和“政策区”,那么占地1.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市,规划人口将要达到1.68亿,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虽然“34亿人旧闻”的命题不真,但它再次揭示了城市发展中的真问题——规划造城运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开发区项目,到20世纪末已经衍生出大学城、工业园、新城新区等各种形态,在城市化与土地财政的刺激下,全国遍地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城运动。

而最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计划构建“十百千万”的城市体系,即10个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国家特色城市、1000个中小城市、10000个特色镇,无疑又将带动新的一波城市化浪潮。

据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统计,全国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向世界,183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长春、石家庄、济南等30多个城市规划建设金融中心。

中小城市的造城之风同样热度不减:

一方面,今年进入四月以来,多地密集传出“撤县设市”的消息,比如陕西撤销神木县设立神木市、浙江撤销玉环县设立玉环市、湖南撤销宁乡县设立宁乡市,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数十个县提出要改市。

另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从浙江首谈特色小镇,到火遍长三角,再到如今遍布全国各地,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绘出了一页又一页的小镇发展蓝图。

尽管这一轮城市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了新特征,但仍未摆脱“规划造城”的窠臼,即本轮城市化仍是以政府规划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从国家战略到地方跟进,各级政府纷纷冲锋在前,以规划之力推动新一轮城市化横亘其中。

然而根本上,规划是计划的翻版,规划造城是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在造城上的延续

各地城市化发展普遍把国家规划意义上的安排看得特别重,过多集中于规划的力量,较少有商界的参与或参与权重过小,导致商业考量不足。

实际上,从规划出发与从商业出发,其考量要素不一样。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下,造城更多反映的是政府意志,甚至动辄异化为长官意志,充斥着行政权力和利益争夺的影子,“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说法就是这种状况的体现。

如此,城市发展已沦为“政绩道具”、“权力审美”,既浪费社会资源、挤占民生投入,也扰乱了城市发展节奏,甚至出现“一任领导一套规划”的现象。

如广州市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即因“城市建设需要”推倒重来;

成都天府新城前脚号称打造城南CBD,后脚又要依托成都高新区发展产城一体,以“为产业发展服务”为由重修新城。

更严重的是,城市一旦成为规划的“牵线木偶”,也就意味着容易与现实需求、与商业脱节。

许多地方在出台新城新区建设规划中,不约而同地声称规划经过“实地调研、严谨分析、反复权衡”。

但在规划为主导的理念下,这些经过专家和官员反复论证的“科学规划”中,很少从社会实际出发,更缺乏商界的参与,使得整个规划和城市的实际发展不吻合,政府主导的力量大大超过了市场引导的力量。

如昆明呈贡新区,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明显的“强政府、弱市场”现象,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中,商业服务业设施仅占15.53%,商业投资的不足使得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此一来,规划蓝图上的繁华盛世到了现实中只能沦为“海市蜃楼”。

事实上,正是由于“规划”太过强势,由此造成的过剩比市场经济有过之而无不及。

荒草丛生的工业园区、夜晚一片漆黑的居民小区、常年寂寥的新建城区……一幕幕场景,诉说着“造城热”之痛。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首先,同质化规划理念造成城市发展的同质化,导致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过剩。

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国家战略”,势必造成地方之间短兵相接。

前几年国务院先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又通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虽然这两个规划一个被冠以承接产业转移之名,一个被冠以生态经济之名,但由于两者地理上过于接近,而在功能与使命方面有部分重叠,导致未来发展上的竞争。

长此以往,终将形成相互挤压、抢占资源的情况,甚至导致经济发展空间恶化。

其次,规划上的过度超前与城市实际发展不匹配。

以空港新城为例,我国现有的空港新城规划面积普遍偏大,大多超过100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远远超出国际成功的空港城发展范围。

而机场尚不具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实力,在已提出建议的空港新城规划中,有大量的机场客运量远远不足1000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造城”所带来的问题会随着造城摊子的拉大而不断恶化,倘若第二轮城市化仍延续“规划造城”的思路,其“发展后遗症”无疑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全面铺开、扩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造产业新城 成都高新正式托管简阳12个乡镇
解读|刚发布的“西咸规划”亮点是啥?(附最全高清图)
新城建设——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第四代国际空港城市调查
一区建两城,成都要用组团式发展告别沿续了几千年的摊大饼模式?
成都智库舆情推荐:践行新理念 城市谱新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