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下受灾,线上火爆,商业困局如何破?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导读:互联网再强大,也解决不了怎么把二流变一流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



福 卡 智 库


 01


 疫情之下,线上业务大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全民宅在家,“宅经济”概念迅速走红。

从远程办公、网络上课被迫落地,到线上商品销量大涨,买菜购房健身娱乐就医“一网打尽”,疫情引发了一系列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互联网行业也迎来意外发展的新契机。

钉钉数据显示,2月3日起,全国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企业微信平台也在一天内涌入了百万家企业,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停课不停学”,疫情之下,各大在线教育机构趁热打铁,纷纷推出免费课程吸引用户,上百项公益课程纷至沓来。据统计,从年初至2月11日,13家在线教育相关公司的市值累计上涨近800亿元。

疫情期间,在线医疗问诊量激增,如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日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在线娱乐也颇为受益。游戏行业在此次春节期间的下载量相比平日增加显著,短视频app快手和抖音均举办了直播答题活动和大量短视频普及疫情知识,仅快手状元的疫情防控专场,参与人数就达到了929万人。

办公、教育、医疗、娱乐领域尚且如此,更别说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了。

其中,“买菜难”把生鲜电商推至了高潮,叮咚买菜除夕订单量增长超300%,每日优鲜蔬菜从日供500吨提升到2000吨,客单价提升了30元。不少消费者为了买菜下载的APP甚至超过了6个。

热门新书



福 卡 智 库


 02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相比线上业务的火爆,这次疫情给很多实体门店当头一棒,线下业务一片惨淡,包括餐饮、零售、商业地产、线下娱乐等,线下“衣食住行”成为了重灾区。

这让近年来本就大量关门、撤店的线下商家、购物商场雪上加霜。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开业率在50%左右,即便是开业,营业时间也大幅缩短,多数柜台或店铺仍然关闭,客流主要来自商场内的超市、药店等门店,只相当于平常的10-15%。

虽然只要疫情得到控制,线下生态普遍会迎来“报复式的增长”,就像2003年非典过后的情况一样,而线上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在疫情过后是否可持续,也还是未知数,但是经此一役,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大趋势无疑是往前大迈进了一步。

疫情期间,不止于众多行业纷纷转战线上,线上也是尽可能向线下敞开怀抱,迫不及待与传统产业擦出火花。

比如,这次疫情中,线下影院也是“重灾区”,全国各影院大部分处于停业状态,票房收入几近为零。但是,大年初一的《囧妈》开启了线上首映先河,从而几乎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字节系则抓住此次机遇,加速进军长视频市场。

针对特殊疫情,2月10日,阿里宣布全国线下商家均可零门槛、免费入驻淘宝直播,免费使用运营工具。导购直播门槛降低之下,直播成了不少商家的速效救心丸,部分解决了疫情期间门店“零业绩”的困境。

而2月以来,淘宝直播间新增的直播间数量同比翻了一倍,开播场次同比涨了110%。

再如当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的时候,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2月6日,阿里巴巴组织了一支由1000多名小二集结成的助农团队,根据对农产品产区的了解和数据分析,打造了一条从生产(数字农业、天猫原产地、盒马基地)、流通(菜鸟物流)到销售(天猫商家、淘宝吃货、淘宝直播等)全链路数字化的助农网络。

2月6日淘宝吃货的助农会场上线后,5天销售了2400万斤滞销农产品,淘宝吃货的直播场次近5万场。

仅两天不到的时间,阿里助农团队就为海南产区滞销农产品打造出紧急供应链,并且已复制到超过17个省份的产区,截至2月20日,已累计销售超过3万吨农产品。



福 卡 智 库


 03


线下商店如何升级



其实说到底,互联网与传统商业本就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不管线上如何发展,传统商业都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商品消费可通过网购解决,但真实体验还必须在现实场景中才能完成,特别是那些与改善、提升生活品质、升华精神有关的消费。

发挥线下的优势与拓展线上一样重要,故线下商业主动升级,以摆脱前所未有的商业“死局”已是势在必行。 

一是用体验升级消费。随着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成为赢得顾客青睐的关键。

比如在此次疫情中高涨的“宅经济”能否在疫情过后持续,就要看其给顾客带来的体验如何。

如今,传统商业中心体验业态,如时尚餐饮、电影院、KTV、冰场、健身会所、美容美体、电玩、儿童体验等持续走高,原有百货业态不断缩减,全业态模式已成大势所趋。

欧睿国际对2013—2020年新建的80个欧、美、亚太地区城市型、超区域型、区域型、社区型四大类型标杆购物中心进行分析发现,约80%的购物中心把“个性化的主题定位”、“独特体验的建筑设计”、“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业态品牌”作为主要发力点。

体验消费既是实物消费的升级版,也因其无法简单复制(毕竟再好的在线影院效果也无法与影院音响效果相媲美,更何况看电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而很难被取代,势必是线下商业自救的第一法宝。

二是用嵌入换取空间。所谓嵌入,即把自己嵌入他人的战略中,从而自身也获得发展。面对互联网来势汹汹,与其抵抗,不如迎合,即是典型以嵌入换取空间。

一方面可以是构建与网购别无二致的电子购物现实版。

以梅西百货为例,其对抗最大电商对手亚马逊的方法,便是全面迎合,包括装备谷歌钱包等电子支付设施、配置能提供与网购同样功能、感受的软件,还依靠其在全美国800多家门店,将实体门店存货仓库化为网上订单的配送中心,瞬间提升购物便捷性,从而无形中扩大了营业空间。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进军柜台(店面)直播。

在此次疫情中,银泰百货开启了淘宝直播。2月18日晚,武汉、荆州、孝感等地的银泰百货,一共有10位导播云复工,观看人数达75000人,这相当于一家顶级购物中心周末的客流。

直播不仅可以24小时在线,而且还招揽了众多新客,90%的新客所在的城市根本没有银泰。基于此,直播不仅是当下的一个救急举措,更可以当作新的增长点。

三是用平台(各类资源)升级场所(大商场)。平台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商场其实是个绝佳的资源整合大平台,而传统商业则将这个平台的作用局限于消费,无疑是种巨大的浪费。

未来,大商场可以是艺术品展示、鉴赏的场所,还可以是文化传播的起点、更可成为创新撮合的平台,以资源整合取代单一功能,实现功能多元化。

毕竟,未来线下体验式、重服务、沉浸式的多元化商业生态会逐渐成为主流。



福 卡 智 库


 04


企业改造,回归本质



不得不说,在这次全国性的大疫情面前,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

在疫情发生以前,很多中小农户一直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不重视电商,“觉得花这个钱花这个精力做这个事也不值得,也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但如今就连农民都要转型当主播了,传统商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全面对接网络的时候。

这不仅是鉴于劫后逢生后的痛定思痛,也是因为这次疫情培养了更多人的互联网消费习惯,往后纯线下实体面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而对于很多企业,不仅要及时补上以互联网化为典型特征的新思维,还要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造,因为互联网再强大,也解决不了怎么把二流变一流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

就比如直播流量能够给银泰实体店带来人流,但最终销量还是要看银泰门店的商品和服务能力。

一句话,未来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洞察新的消费需求、善于在新老商业之间进行勾兑、嫁接的人,即真正能够用新技术、新模式重构传统企业的人。

文章看不够 

我们还有视频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奥莱开进景区,融创如何“带节奏”?
「在线营业」到底改变了什么?
线上线下新零售 引领消费新业态
这8个创新型购物中心是如何圈粉的?
从新消费新业态中寻找发展新动能
后疫情时代,商业地产如何走出困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