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明亲子游的顶尖新玩法,应该是这样!
本文作者:小艾菲
家有一对可爱小兄妹。愿得几缕闲暇,看山看水看世界,用爱记录美好时光。

谁说人间四月天的浪漫从来只属于桃红柳绿?自从前几年出差途中与这抹梦幻蓝紫不期而遇,我可是念念不忘到如今呀。😘

▲图源:云南发布公众号

“满城春色半城紫,但见蓝花楹满枝”!你们一定想问这是哪里?哈哈,那就快来春城昆明邂逅这份限定美好吧!

▲图源:云南发布公众号

每年4月底—5月中下旬是蓝花楹的盛放期,整个教场中路两侧,蓝紫“长廊”一路绵延。微风吹过,一场浪漫的花雨如约而至,满身都是幸福的味道!

还有蓝花楹主题双层赏花巴士,一上车,老母亲立马感觉自己就是那花中仙女!

▲图源:昆明五华发布公众号(左图),昆明文旅公众号(右图)

再给小屁孩买一根蓝花楹文创雪糕吧,把这份浪漫层层传递到舌尖!😋

▲图源:昆明五华发布公众号

赏花之余,昆明怎么玩?昆明住哪里?喵妈之前都写过。(👉戳攻略

昆明郊区也有得玩!(👉戳攻略

小艾菲我是今年3月带娃来玩的,特意安排了两场大学游!今天就把这种新玩法告诉你们~




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合大学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传奇,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抗战时期西迁昆明组建而成。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西南联大坚持办学八载,为国内高等教育保存了学术火种,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300余位泰斗在此执教,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5位院士、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联大旧址位于今天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内,校门口书写了“中国历史名校”“刚毅坚卓、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等字样,满满的正能量!

一进校门,左手边就是梅园。1946年,三校北返前夕,校长梅贻琦捐资倡建了这个小园子。为感念梅先生,这里就命名为“梅园”。

园子里,一组人物群雕再现了当年联大师生学习的场景。这里还用整整一面石板刻下了联大教授名录,颇为震撼。

继续前行就能看到纪念亭。1988年,建校50周年之际,校友们因感念故园之情,集资在联大旧址以及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各建了一座三角亭,这便是其中之一。

纪念亭对面是砚池,这个水池是沿用当年日军轰炸留下的炮坑建成的。

砚池前方的白色建筑是田家炳教育书院,这个位置原先是联大图书馆,师生常在馆前的民主草坪上演讲、聚会。大家纵论国事、辩章学术,民主风气如“云蒸霞蔚”,一二一爱国运动就发端于此。

50周年校庆时,学校还增建了闻一多雕像并撰写了《民主草坪记》

穿过草坪就能看到西南联大博物馆游客中心。参观过很多高校的博物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博物馆游客中心!

我们预约的参观场次是上午10:30,正好包含了公益讲解。你们约的时候注意一下,每个开放日的10:30和15:30提供免费讲解,尽量约这两个时间段。(预约方式在文末详细写给你们啦~)

约到讲解的话,最好提前5分钟在游客中心门口等候,附近提供了不少座位,很贴心

走进游客中心,这里有免费的饮用水、休息区、寄存柜、洗手间,各方面都帮大家考虑到了,带娃非常友好。

开始参观!第一站就是联大校门,这也是所有人必拍照的地方,它是2004年按原校门比例恢复而成的。

每个场次大概有30位游客,不会很拥挤,我上面拍的这张就是外场讲解时的场景。照片中大家面对的方向是联大三常委铜像

联大没有专门的校长,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三常委共管校务,主要由梅贻琦先生来主持校务。

雕像后方是一二·一纪念广场,继续往前就能看到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

四烈士墓是为了纪念在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四位烈士而建,这里还有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

烈士墓四周的铁栅栏上系满了红领巾。原来,每年都有很多昆明的小学生来到这里入队,毕业退队时则解下红领巾绑在这里,作为纪念和缅怀

四烈士墓西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刻有27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名录。

纪念碑旁边的是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由梅贻琦先生亲自题写。1946年5月,联大结束办学使命,三校北返,西南联大改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继续办学,后来又改为云南师范大学。

和纪念柱同时立起的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此碑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由于出自三位文人大家之手,也被称为现代的“三绝碑”。

碑文共1178字,详尽叙述了西南联大的组建原由、南迁经过、办学历程、北归概要以及历史意义,是联大在昆明留下的最直接、最完整的遗迹之一,可以给孩子们读一读。

很幸运的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联大原教室,这也是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间土皮墙、铁皮顶教室。

这座教室建于1939年,是所有西南联大文物中年代最长的,内有联大师生用过的桌椅,因为形状和颜色都类似云南宣威火腿,所以也被学生们戏称为“火腿椅”。

教室里还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如果大家看过《无问西东》应该会有些印象。

原来,昆明夏季多暴雨,雨一来,铁皮屋顶就会被打得叮当作响,老师讲课声立刻被淹没在雨声之中。

经济系教授陈岱孙先生讲课非常严肃,不苟言笑,时间掌握得也非常准确,但大雨常常打乱他的计划。

有一次,他正讲到得意处,忽然来了一阵急雨,学生们瞬间听不清了。他想了一下,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停课赏雨!”同学们一阵大笑,他望着大家,一脸无可奈何。😅

▲电影《无问西东》中改成了“静坐听雨”。

这也能看出联大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教学的坚韧以及师生们豁达乐观的精神。可惜因为保护需要,原教室不可以入内参观。 

刚觉得有些遗憾呢,转眼就被博物馆的周到和用心感动到啦!原来隔壁复刻了一间教室,大家可以走进去认真感受!

在这里,爸爸客串老师,菲菲当上了学生,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教室前面就是西南联大博物馆外观上沿用了联大校舍风格。展厅分有三层,分为七大部分,生动再现了联大艰苦壮阔的办学历程。这里的讲解约有半小时。

一进门就能看到联大的校训和校徽标志。

第一部分是西南联大的由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大、清华被日军占领,南开大学被炮火摧毁,几成废墟。

三校被迫南迁,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底,战火危及长沙,师生被迫南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场颠沛流离的教育长征就此开始了。

第二部分介绍了学校在极度简陋和艰难的环境中,精诚团结的办学过程。

教授们的生活同样艰苦。闻一多和华罗庚两家14口人曾经共同居住于16平米的小屋,两家只靠一个帘子相隔,逼仄可想而知。但大家依然苦中作乐,华罗庚还特意写下了这首诗。

第三部分介绍了联大学子投身抗日救国的诸多事迹。《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正是当时联大学子投笔从戎的真实写照。

一份份从军证明书,一张张老照片都是莘莘学子戎马沙场的壮丽篇章。我们的讲解员说,尽管这一段她已经给游客们讲述了上千遍,但每一次还是会感动。

第四、第五部分是联大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联大与云南这片热土的情谊。

菲菲印象最深的是茶馆这个场景。讲解员说,汪曾祺先生曾言:“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因为之前去过江苏高邮的“汪曾祺纪念馆”(👉戳攻略),她顿时来了兴趣,原来昆明的茶馆这么神奇啊,有时间我们也应该去坐坐。😜

在后面的参观中,我们还看到了杨振宁先生的准考证,

看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获奖者雕像,

看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介绍和院士墙。

菲菲虽然还是个学龄前的小娃,但也看得懂一些啦。参观完毕后,她和我们说:“这个学校一定很厉害,这里有太多太多的科学家,而且他们一定都很努力!”💪💪💪

在留言区,我看到了很多热心观众写下的话语,有感慨万千的成年人,也有稚嫩可爱的小学生。

我拍了几张带回来,疲惫的时候翻一翻,想起那一天的感动与美好,心灵也会得到洗涤和慰藉。这也是每次出发的意义吧!

参观Tips
  •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 开放时间:

    开放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 预约方式:

    进入“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点击“个人预约”,选择参观日期、入馆时段,最早可提前7个开放日预约。14周岁(含)以下未成年人由成人代为预约,60周岁(含)以上人群无需预约。




云南大学(东陆校区)



我们的第二站是百年老校——云南大学,这次主要参观东陆校区。这座校园可不简单,它既是明清云南贡院遗址,又是抗战时期的学术讲堂,还是近现代的一流学府。

校园景观也是绝美,民国建筑群交相辉映,银杏大道更是曾入选“全国十大高校美景”。

▲图源:云南大学公众号

东陆校区不算大,预留1个小时就可以参观完毕。大家可以参考校园地图,也可以按我走的这条经典路线来游览。

从南门进入,正前方的大道是龙门道,左右两边有“蛟腾”“凤起”两座古牌坊,取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它们是以前云南贡院的大门,可以带娃打个卡,讨个好彩头。

沿龙门道直行,很快就来到了共有95级的九五台阶,它取自《易经》“九五飞龙在天”,有鱼跃龙门、平步青云之意。

九五台阶不仅是进入校园的主要通道,也是一百年来历届学子拍摄毕业合影的地方,我们也赶紧给娃咔了一张。

拾级而上,就能看到云大标志性建筑——会泽院,表达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意思。

仔细一看,九五台阶和会泽院正是云南大学校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呀,这地位杠杠的!

会泽院建于1923年,曾在抗战时期两次中弹,但大楼依然巍然屹立,如今是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那天,博物馆有重要活动,没有对外开放。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内部陈设很新,一间间教室都改造成了展厅。

会泽院是仿巴黎大学主楼而建的,也是昆明第一座大型的西式建筑,拍照非常好看,可以带娃留个影。

院西侧有一门铜炮,是中法战争奏凯归来留存的开花炮,把它陈列在校园中,用意是唤醒历史,时刻激发学子们的爱国热忱!

▲原炮20世50年代被毁,2006年在原址恢复重建。

旁边还有云大品牌文化店,银杏和蓝花楹冰箱贴都是流沙款,轻轻一触,就是一场落叶花雨。

还有可可爱爱的小松鼠挂件,它们是云大的“小网红”。后来参观路上,我们真的遇到好几只活泼灵动的小松鼠,菲菲别提多开心啦。😜

下一站是钟楼是云南大学时任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的。因为兼作水塔,它有足足30米高,非常好找,“钟铎接晖”也是云大校园一景。

钟楼的左手边是物理馆,它也是姚瞻教授主持设计完成的。苏联一个专家组曾到云大考察,看到这座楼大为赞叹。他们说:“在中国边远的云南见到这么美丽新颖的建筑,这是我们所没有意料到的。”

春日里,“海棠映日”也是美妙的校园一景,可惜照片不及现场的十分之一,还是推荐你们亲自去云大欣赏,哈哈。

钟楼右手边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映秋,这是一栋四合院建筑,最开始是女生宿舍。后来著名画家徐悲鸿、“两弹一星”获奖者彭桓武院士曾在此居住,周总理也曾来此视察。

映秋苑现在是学校的办公场所,从后方可以绕进去看看。

与映秋院相连的是泽清堂,这里也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原先用作女生食堂,透过窗户看过去,现在应该是舞蹈房。


始建于1499年的至公堂也在附近,它是明清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见证着历经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在此担任主考官。

还有个小插曲,南明时期这里曾作为定北王府。1656年,永历皇帝来云南,以此为“滇都”皇宫。

对孩子们来说,更值得记住的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遇难前,曾在至公堂作《最后一次演讲》。闻公已逝,但他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也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云大学子们。

至公堂前方是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云大革命传统深厚,共有67位革命烈士,这一数量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仅次于北京大学。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英勇捐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容忘却。


纪念碑不远处,古香古色的建筑就是东陆书院


和书院相连的是东号舍,也被称为贡院考棚,是云南贡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年考生居住和考试的地方。

不要觉得小,当年号舍分为东西两片。西号舍有755间,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东号舍有足足900间,现仅存一排,也就是我们眼前这里。


菲菲说:“南京有江南贡院,也有考棚,不过云南的考棚是双层的, 条件好像更好。”

出于文物保护,我们不能走进号舍近观,即便如此,也能深深感受到这份遗留在校园间的“文气”。


此行最后一站是熊庆来、李广田旧,整个建筑简洁古朴,在云大幽静雅致的风景掩映中,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熊庆来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其创见“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他曾任云南学校长,创造了云大第一段“黄金时代”。一大批辉耀中国科学史的名人也都曾受教于熊先生,比如孩子们熟悉的大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之父赵忠尧、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

李广田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从故居的一角望过去,校园里一片欣欣向荣,大概也是在告慰两位老校长,云大的学子们定会继续努力前行,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如果你们还有时间,可以再去参观一下怀周院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怀周院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云大后,在他的关怀下建造的,最初用作图书馆,现在是艺术与设计学院。以“怀周院”命名,用以缅怀周总理对云大的牵挂和关心。

▲图源:云大青年公众号

人类学博物馆的展品很有趣,从民族服饰到古老器具,每一件仿佛都在诉说云南少数民族的故事。还有模拟的传统民居场景,可以带娃沉浸式感受一下不同民族的生活日常。

▲图源:云大青年公众号

顺便提一下,云大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创办于1939年,吴文藻、费孝通、许烺光、方国瑜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

民族学更是王牌热门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表扬一下自己,遛娃的时候顺便把功课也做好了,如果小屁孩们以后喜欢民族学,就来彩云之南读书吧,哈哈。

参观tips
  •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 开放时间:

    开放日8:00-20:00

  • 预约方式:

    关注“平安云大”公众号,点击“东陆预约—游客预约”,注册,填写入校日期、时间及游客信息。

带上屁孩逛名校,我们的脚步还在继续!💪欢迎多多关注,下一站也许就是你们的城市、你们的母校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34年云南蒙姑寄昆明双挂号封
昆明之八-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云南大学
探访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西南联大纪念碑
昆明是“春城”,但不止“春城”
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西南联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